孙建军
(灌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病科,江苏 连云港 222500)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病,主要病理改变是肝损害,诱发因素为多种肝炎病毒,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乏力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一些患者还会慢性化,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向肝硬化发展,甚至向肝癌发展[1]。我国具有较高的病毒性感染发病率,2005—2020年,在法定传染病中,我国年均发病率位居第二位。本研究分析了2011年—2022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1年—2022年灌南县17个乡镇报告的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
1.2 方法
1.2.1 资料来源 计算发病率时采用的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基本信息系统》[2]数据。全县疫情发病、死亡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反馈的疫情分析报表及分地区统计表。
1.2.2 统计规则和方法 ①本报告按照发病日期进行汇总统计,统计发病日期在2011—2022年间法定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②本报告仅统计“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病原携带者”未纳入统计;统计的病例类型包括“未分类”“急性病”和“慢性病”。③统计病例为“已审核卡”“未审核卡”和“已删除卡”不纳入统计。④本报告采用Excel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描述。
1.3 质量控制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按照《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3]的要求,对辖区报告传染病逐一审核、查重、补报、订正后,按照发病日期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根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4]中国家“质量综合评价2011—2022”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与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011—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数/死亡数疫情分析 2011—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病毒性肝炎报告显示:2021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最高,与上期比提升幅度最高;2011年发病率最低;2019年与上期比降低幅度最高;2013年死亡例数最多,见表1。
表1 2011—2022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数/死亡数疫情分析
2.2 2011—2022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报告流行病学分析
2.2.1 性别年龄分布 2011—2022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0~<25岁人群发病率最高,其次为35~<40岁人群,<15岁人群发病率最低,见表2。
表2 2011—2022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患者性别年龄分布[例(%)]
2.2.2 职业分布 2011—2022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农民发病率最高,牧民发病率最低,见表3。
表3 2011—2022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患者职业比较[例(%)]
2.2.3 地区分布 2011—2022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新安镇人员发病例数最多(P<0.05),见表4。
表4 2011—2022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患者地区比较[例(%)]
病毒性感染主要为乙型肝炎,且构成比逐年提升[5]。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主要指的是嗜肝病毒,也就是对肝脏有亲和性的病毒。国内主要指的是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丁肝比较少见。临床上,丁肝病毒是必须依附于乙肝才能发病的。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被认为是以经血液传播为主的疾病,其他传播途径是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而甲肝、戊肝是消化道传播的疾病,是通过污水、粪口传播,往往有海鲜进食史,大致由于食材没有烹制熟,即对病毒没有做到杀灭。病毒性的肝炎临床上,甲肝、戊肝是急性肝炎,预后是比较良好的。目前我国的丙肝发病率是极为低下的。如果是成年人感染乙肝预后比较好;如果有慢性乙肝,肝功能不正常则要积极治疗。乙肝还存在一种状态,就是肝功能正常的病毒性的肝炎,属于携带者。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定期随访,一般建议每3个月作一次检查,暂时可以不治疗。但是如果有问题,3个月再次复查,若有问题随时治疗。
不同的病毒性肝炎,相应的表现临床症状及疾病特征有很大的实质性区别。病毒性肝炎的患者特别是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主要是以消化道的方式进行传播。如果是乙肝病毒的患者,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和母婴方式进行传播。所以不同的病毒性肝炎传播的方式及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区别较大。
近年来,未分型肝构成比由于乡镇卫生院等各级医疗机构不断提升的检验检测技术、日益精确的病原学分型逐年降低[6-8]。本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2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报告显示,2021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最高,与上期比提升幅度最高;2011年发病率最低;2019年与上期比降低幅度最高;2013年死亡例数最多。2011—2022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0~<25岁人群发病率最高,其次为35~<40岁人群,<15岁人群发病率最低。农民发病率最高,牧民发病率最低。新安镇人员发病例数最多,这可能因为新安镇是灌南县城所在地,是灌南县主城区,人口密集,交叉感染的概率较高。同时上述结果说明2011—2022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总体处于较高水平。
具体防控措施包括:①高度重视防控工作。给予乙型肝炎的监测以充分重视,重点在7、8月监测20~59岁男性农民的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资源,获取最大成效。②强化联防联控。要求各地要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及小学卫生保健人员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防控的业务培训、指导和检查,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托幼机构和学校儿童的晨午检制度、缺课监测和报告等制度,做好环境卫生和日常用品的消毒,切断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和扩散[9-10]。③定期分析疫情,及时研判趋势。每月进行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在病毒性肝炎发病高峰期进行专题分析[11-12]。各乡镇密切关注病毒性肝炎疫情,及时发现聚集性疫情,及时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异常增高原因,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13-15]。④大力开展健康宣教,普及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利用爱国卫生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6]。利用广播、报纸、宣传单、宣传栏等形式宣传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知识,增强群众防病意识和防护能力[17]。
综上所述,2011—2022年江苏省灌南地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总体处于较高水平,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常规免疫功能及健康教育进行强化,对感染者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对病毒性肝炎传播与蔓延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