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刚
(湄潭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贵州 遵义 564100)
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结石位置隐隐作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感会越来越强烈,如果未及时进行治疗,患者疼痛程度会不断加重,进一步损害肾功能[1]。为降低输尿管上段结石对患者肾脏的影响,临床通常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等优势,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影响[2]。但因部分结石体积较大,容易发生术中结石移位或术后结石残留,需进行二次手术清除,这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3]。而采用封堵取石导管可以在碎石之前堵住结石进入肾盂的通道,提高碎石效果[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封堵取石导管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湄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3.27±6.1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3.68±6.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湄潭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诊断标准[5];②年龄≥18岁;③对本研究治疗无禁忌证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器质性病变者;②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硬膜外麻醉。通过生理盐水灌注的方式使输尿管镜(沈阳沈大内窥镜有限公司,辽械注准20192060056,型号:SNJ-1)通过尿道进入膀胱,然后在监视系统下以旋转侧入法将导丝推进尿管中,了解结石的大小、位置及与其黏膜的关系。使用550 μm光导纤维进行钬激光碎石处理,并根据患者结石情况选择合适的碎石治疗方法。将所有结石粉碎成粉末或颗粒状物质以方便排出,最后用冲洗液冲洗输尿管。实验组患者采取封堵取石导管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患者取截石位,常规进行消毒、铺巾后,硬膜外麻醉。输尿管镜进入患者体内时,通过结石与输尿管之间的缝隙将封堵取石导管(上海英诺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IVX-SC10)的叶片穿过,之后通过拉动叶片堵住结石近端,后续操作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6]进行疗效评估,显效:结石被彻底清除,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等肾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结石被部分清除,但仍有残留,肾功能指标改善;无效:结石没有得到有效清除,肾功能指标未见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碎石成功率和住院时间。碎石成功标准:在30 min内,石尘密度在1×104~2×104粒/mL,最大结石直径≤1 cm。③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从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总分0~100分,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成正比[7]。④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于手术前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3 000 r/min,30 min,离心半径10 cm),取上清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肌酐水平;于手术前后采集患者空腹中段尿液5 mL,以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一次碎石成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一次碎石成功率更高,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一次碎石成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术前术后实验组3055.43±6.1489.45±5.68*对照组3055.22±6.5874.45±6.39*t值0.1239.746 P值>0.05<0.05
2.4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血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术前,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血肌酐(μmol/L)尿微量白蛋白(mg/L)术前术后术前术后实验组3071.44±12.2280.14±13.55*15.23±3.3419.58±4.27*对照组3070.64±11.2591.54±12.16*14.33±3.2624.88±5.16*t值0.1343.0480.0992.764 P值>0.05<0.05>0.05<0.05
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结石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大[8]。为避免病情恶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通常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临床认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发病原因多为患者尿路感染、机体代谢异常或服用药物等造成肾结石,而肾结石最终进入输尿管后发生卡顿无法排出,导致结石停留在输尿管,最终形成输尿管上段结石[9]。常规的经体外震波碎石术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尤其是会对肾脏造成损伤。近年来经输尿管镜钬激光广泛应用于碎石治疗中,其通过将激光转化成能量的方式,产生热电离效应,破碎结石,并不断将结石粉碎分离,直至其呈颗粒状能够排出体外,对肾功能造成的损伤较小[10-11]。但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排石率相较于传统排石方法提升并不多,主要原因在于粉碎结石时容易将碎石冲进患者的肾盂中,无法彻底清除结石,尤其是当输尿管结石体积较大时,手术成功率较低[12],以往大部分医院都采用气压弹道碎石,这种碎石方法属于物理冲击,具有很强的弹性,容易把碎石打到肾盂里,造成结石的残余[13]。钬激光利用热作用碎石,弹性较低,但也有可能将碎石冲入肾盂,使其难以破碎,该技术的难点在于防止结石移位。封堵取石导管的直径小于2 mm,其顶端呈伞形,并在表面涂上一层超光滑的亲水性涂料,在结石和输尿管黏膜间通常有一条狭窄的缝隙,导管叶片能顺滑地绕过结石,在拉动叶片后,导管会发生褶曲,这可以阻塞结石的上升通道,防止术中出现结石漂移。常规的输尿管镜鞘腔有两个手术通道,可以在不需要回镜的情况下同时进行导管和钬激光纤维的封闭,且叶片间仍然存在较大的空隙,因此对术中视野无影响。
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一次碎石成功率更高,说明封堵取石导管应用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中可以大幅提升碎石效果。分析原因,封堵取石导管将结石堵住、使其不能移动至肾盂内,还可以使结石的位置更为固定、不易移动。同时封堵取石导管成本较低,且可以极大地提升碎石的成功率。在肾盂积水、结石体积较大、输尿管扩张及结石松动等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输尿管扩张的程度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14]。在应用封堵取石导管取石时,如果患者的输尿管已经扩张至1.5 cm以上,则可能会出现封堵不完全的情况,导致结石漂移;如果扩张>2.0 cm,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结石逸出,这时需要采用体外碎石进行治疗。其他因素导致的手术效果也会不同,如结石越大,梗阻情况越严重,从而间接导致输尿管扩张,且输尿管扩张的程度也与肾脏积水有一定关系。此外,熟练的操作技巧也是确保碎石成功率的关键。对无法封堵结石的患者,可以先用钬激光将其切碎,但应将钬激光的功率降至最低;也可以改变头高脚低的位置,同时应用利尿剂。封堵取石导管叶片具有亲水性,叶片柔软,不会轻易刮破输尿管,粉碎后的结石颗粒能轻易地黏附在叶片上,将碎石拉出半回缩状态,可降低多次钳夹碎石和术后排石的痛苦。但结石必须充分碾碎,若有阻力,切勿用力牵拉,否则会损伤输尿管黏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观察组术式提高了患者的一次碎石成功率,术中结石漂移和术后结石残留的情况较少,避免了再次手术清除,患者术后恢复迅速,整体疗程短,使患者能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有效提高生活质量[15]。本研究还显示,两组患者术后血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术前,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提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肾功能会受到影响,但对实验组患者的影响小于对照组。考虑是由于结石堵塞输尿管,导致肾脏排尿不畅,容易引发肾积水,严重影响肾功能,而在碎石术中应用封堵取石导管对输尿管黏膜的损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肾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封堵取石导管与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一次碎石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肾功能损伤,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