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四点半左右,北京儿童医院二层,拥挤的人流。摄影/本刊记者 牛荷
11月23日晚十点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妇儿)儿科门急诊,大厅内候诊区仍有不少家长和孩子。分诊台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晚能看上病,不过新挂号的患者最早也要等两三个小时后才能看上。“这在全北京市已经是很短的等待时间了,去别的医院等可能要七八个小时,甚至12个小时以上。”她说。
呼吸道疾病对儿童的冲击,仍在持续。日前,《中国新闻周刊》走访北京多家儿童医院发现,医院大多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看病等待时间动辄几个小时或更久。北京儿童医院的挂号次序甚至排到1000号以外。
11月23日,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11月13日~19日,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全国报告205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11月2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文称,目前全国新冠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冬季国内新冠疫情仍存在反弹风险。今冬明春我国可能面临新冠、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局面,要做好新冠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今年冬天,出现多種呼吸道病原感染是必然的,无须恐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病毒学家刘善虑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新冠疫情期间出生的孩子,由于良好防护,还没来得及接触相关病原体,因此受到的冲击更大一些。去年,欧美地区也出现过类似局面,而且,呼吸道疾病的流行时间较以往提前了几周。今年,欧美地区同样出现这一情况。
11月23日下午,北京儿童医院二层内科的候诊大厅,人流拥挤,连走动都困难。很多患儿和家长无处可坐,只能坐在地上。医院分诊台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发热、咳嗽的孩子都在二层进行分诊和检测。分诊台上方的提示牌上写道,“分诊台可为发热、咳嗽、呕吐及腹泻等症状患儿提前开具退烧药、血常规、甲乙流、支原体核酸等检测项目”。
北大妇儿门急诊分诊台的工作人员表示,10月中旬开始,医院一直处于门诊量高位运行状态。接诊的疾病,除了肺炎支原体感染,还包括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到医院就诊的孩子,一般要先检查相关指标,确定具体感染的疾病,医生才能对症用药。
该工作人员表示,11月23日,医院把负责病房的医生和护士扩充到门诊,比如一些有两名主治医师的病房,会转移一名医生到儿科门急诊看病。在这之前,到医院看病也要等待8~10个小时。《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在北大妇儿的儿科门急诊外侧,有两个临时输液区。医院工作人员介绍称,这是11月22日临时设立的,为了缓解就诊人流量,“前几天医院儿科门急诊每天挂号人数都在七八百人”。
居住在北京的赵琳,有一个6岁多的女儿和一个近3岁的儿子。今年9月,她的两个孩子先后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经治疗后,两个孩子恢复正常。然而,不到两个月,女儿又出现发热、咳嗽症状。赵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11月14日,女儿发烧,她先带孩子在家附近医院挂号,检查出支气管肺炎。之后,她带着孩子到北京儿童医院。“当时挂的号是1600多号,晚上近9点才看上病。”她说。
这种挂号动辄排到好几百号,甚至上千号的情况,在其他城市也有出现。据报道,天津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呼吸感染科专家邹映雪介绍,最近一周,该院两个院区日门诊量和急诊量加起来已超过1.2万人次。
日前,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王全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最新监测数据看,肺炎支原体已进入下降阶段,北京儿童医院、儿研所等儿科医院的儿童门诊就诊病例中,肺炎支原体流行强度已下降到第4位。儿童感染的前三位是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11月26日,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国内目前监测到的病原以流感病毒为主。多病源监测结果显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不同年龄群体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不同。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鼻病毒为主,5~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为主,15~59岁人群中以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为主。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消息,11月23日,中国有关部门已向世卫组织告知,包括北京和辽宁在内,尚未发现任何不寻常新型病原体或不寻常的临床表现,仅出现由多种已知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普遍增加的情况。世卫组织官网发布的文章还称,今年5月以来因肺炎支原体,以及10月以来因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流感病毒,中国国内就诊和住院的儿童人数有所增加,其中一些病例的增长时间比历史同期要早。“考虑到新冠防控措施的取消,这并不意外,其他国家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世卫组织说。
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母发光看来,感染呼吸道病毒早期症状差不多。比如感染腺病毒一般会出现高热,容易引起肺炎;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一般会出现咳嗽、憋喘、高热;流感一般是高热、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
母发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于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没有对应的疫苗和特效抗病毒药,主要是对症处理,居家观察,防止出现并发症。如果发烧持续不退,精神和食欲下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孩子发烧的前两三天,如果服用退烧药之后,出现发烧的反复,属于正常现象,家长不用带孩子反复到医院挂号看病。
上海长征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陈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每年到秋冬季节,都会出现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她所在的呼吸科门诊量也在增多。陈杨表示,大部分病毒感染都是自限性疾病,即免疫力恢复后疾病会自愈,不需要过度处理。比如,儿童感染流感,除了重症率相对较高的甲流外,很少用到抗病毒的奥司他韦治疗。如果出现发烧等症状,可以先居家物理降温,必要时服用退热药物处理,多喝水、补充维生素。如果孩子体温持续不退,或者出现超高热,或者出现精神、食欲不振、胸闷等症状,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
门诊量暴增的同时,医院输液室也处于爆满状态。11月25日下午三点左右,在北京一家三级儿童专科医院北京京都儿童医院一楼的输液等候处,看诊号已经排至400多。在急诊预检分诊处,一名家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孩子因为细菌感染,持续高烧,已在医院连续输液5天。家长们带着凳子和挂钩过来,只要打上吊瓶,随便找个地方就能输液。
母发光表示,输液对病毒感染本身没有太大效果,除非并发严重的细菌感染,需要全身用药,医生才会考虑给患儿输液。“输液室的环境相对密闭,混杂着各种病原体,很容易产生交叉感染。”陈杨分析。
母发光注意到,此次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大多处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他分析说,一些患儿可能只是一种病毒感染,但处于人流量大、相对封闭的医院环境中,也可能会再感染其他病毒。如果病情不严重,或轻症的患儿,可以考虑在互联网线上问诊。
据媒体报道,在有的医院,还出现孩子边打点滴边写作业的情况,一度引发热议。11月25日,北京市委教工委、市教委表示,要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健康安全,做好师生健康监测,确保师生不带病上班上课。学校对学生患病期间的作业一律不作硬性要求,不建议患病期间赶、补作业,一切以孩子身体为重。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病理及实验医药系原研究副教授张洪涛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美国,如果孩子发烧,家长会给学校打电话请假,孩子不用去上学,可以居家。生病期间,无须考虑写作业,以身体健康为主。孩子发烧后,家长也很少直接带孩子看医生,一般先在药店购买退烧药,以控制病情。
母发光表示,对于各类呼吸道疾病,“其实正规医院的儿科都能治疗,没必要都往大医院跑”。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由于过度恐慌将大批轻症患儿送往医院,反而会增加医院儿科系统的压力。
母发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难以使其和孩子很快养成科学的就医习惯。而且,现在国内的社区分级诊疗体系还没完全成熟,很多家长都倾向于往大医院跑。就其所在医院儿科而言,“约六成的患儿不必要到医院看诊,尤其是急诊。”他说。
王全意称,目前,流感的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北京市门诊中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上升至40.75%。王全意表示,当下,流感处于流行期,较往年有所提前,预示着今年的流行高峰也将早于往年到来。由于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医疗需求也会增加,医疗机构要做好应对压力的准备。
近期,国家卫健委指导各地加强统筹调度,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医联体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提高一般性感染的诊疗能力和重症识别的转诊能力。同时,指导各地对外公布本地区可以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信息,方便就近就医。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多次提到症状较轻的患儿首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综合医院儿科就诊。
11月25日,北京京都儿童医院一楼输液区。
在北京市一家三甲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林瀚看来,医院儿科爆满的本质,是其背后的结构性异常。以北京为例,北京二级以上的医院有200多家,但能看儿科的医院目前只有十几家,而且接诊能力和治疗水平存在差异。据他了解,其他医院的儿科,每天挂号能看到100人,就已不错。林瀚所在的医院儿科一天能看完七八十人,已经是天花板了。
林瀚注意到,近10年,全国的儿科门诊整体在萎缩。上世纪90年代,林瀚曾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做实习医生。“那会儿儿科一共有三层楼,但现在已经变成别的诊室了。”他回忆,当时综合类医院基本都有儿科,而且还有儿科急诊,后来各个医院的儿科急诊开始先后关闭,之后儿科门诊也逐渐萎缩。
“因为儿科的收益低、发生医患矛盾的风险又高,导致儿科医生一直不多,甚至很多医院把儿科直接关闭。”林瀚谈到,当出现门诊满负荷的情况时,有限的儿科医生,也无法覆盖到所有患儿。一方面,其他科室的医生很难临时补上这一空缺,因为儿科医生需要很强的专业度和临床经验;另一方面,一直呼吁的基层医疗和社区医院,并没有真正做起来。
11月初,北京市卫健委曾发布过一份北京市250家提供儿童门诊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名单。《中国新闻周刊》致电北京市朝阳区、西城区、海淀區、昌平区等多家社区医院了解到,目前部分儿童医院已经开始分流儿童发热的治疗,但大部分社区医院只有1~2名儿科医生,部分社区医院只提供肺炎支原体、甲乙流感的检测,无法提供输液、拍CT等项目。而且,很多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并没有给孩子看病的经验。
“来医院的成年人、老年人居多,儿童并不多。”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社区医院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整个医院只有1名儿科医生,周一至周五有儿科门诊,周六日只有成人门诊。如果孩子症状较轻,可以由成人门诊的医生看诊,但涉及到症状严重或需要输液的孩子,只能由儿科医生诊治。该工作人员表示,医院护士没有太多给儿童扎针、输液的经验,平时主要给成人输液。
也有部分社区医院在贡献分流的力量。“周六日医院能给发热儿童看诊。平时一天只有50个号,现在儿童和成人看诊人数已经排到200多号。”11月26日,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社区医院分診台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发表在《中国全科医学》上的一项研究,抽取了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3家社区医院儿科就诊病例280例,均为0~3岁儿童。结果发现,儿童患病后,超七成的家长首选到三级医院( 包括儿童专科医院 )就诊,近两成的家长首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医生技术水平较低、药品不齐全、缺乏设备是家长对社区医院产生顾虑的主要原因。
该研究提到,北京市尤其是在城区,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承担儿童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工作,不接诊儿童患者,而社区全科医生也仅接诊成年患者,基本不接诊14岁以下儿童患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卫生资源结构不合理、儿科就诊模式不合理、社区全科医生不愿意或缺乏接诊儿童患者的能力、儿童医疗保健队伍不稳定等多种因素。”研究写道。
国内一名公卫专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现有不同级别医院的报销比例,并不能有助于实现分级诊疗。对于孩子发病就医,家长的重视程度高,经济杠杆难以起作用。要想实现基层首诊,需要获取居民对基层医疗实力的信任,对于幼儿发烧等急症,社区医院一般也不敢看病。
11月2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发布的通知称,为做好冬春季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各地应落实口岸疫情防控、持续开展疫情动态监测预警、加强重点机构重点人群防控、加强医疗救治应对准备、持续强化科普宣教、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等。
金冬雁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虽然今年的呼吸道疾病病例数明显增加,但大众没必要过度恐慌。陈杨表示,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在密闭环境中,容易出现聚集性发病,小朋友更容易中招,因为他们所处的教室环境相对密闭,容易发生病毒传播。
“现在最主要的应该是防止聚集性暴发。”金冬雁分析,呼吸道传染病最容易产生聚集性暴发的地方在幼儿园、学校、家庭等地,将这些地方的防控做好,就能规避很多感染风险。学校应将传染病报告制度做起来,疾控部门应及时切断聚集性暴发的路径,不让这些传染疾病在学校更大范围内传开。
前述公卫专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当前,家长应带孩子及时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降低风险。对相关部门和医院而言,在感染高位期,应该加强医疗人力的调配,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对儿童的诊治能力,同时,应增加对社区医院的资源供给。他认为,对传染病而言,预防仍是第一位。一方面,要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教育、医院的传染病监测和学校的晨检措施;另一方面,在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医院应有一些临时应对预案,比如增加收治能力、扩展收治同类型病人的病区等,这需要相关部门的调配和协调。
据报道,全国多地学校出现因学生发热请假,班级停课的现象。11月24日,浙江绍兴一小学某班级因发热38℃以上人数超过5例,经区疾控研判,该班级停课4天。江苏泰州市区有的学校班级因为请假人太多,11月27日至12月1日停课。金冬雁表示,班级停课应由当地疾控部门会同教育局来作决定,应考虑精准停课,比如针对出现多名发热儿童的班级,而不是动辄全校停课。
母发光表示,呼吸道疾病都具有一定传染性,孩子退烧后虽然传染性变小,但如果还咳嗽,这意味着其还具有一定传染性。他建议,孩子最好等咳嗽等症状消失之后,再去学校上课。
世卫组织发布的建议称,民众应采取行动来降低呼吸道疾病风险,如接种流感、新冠疫苗和对抗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疫苗;与病患保持距离;生病时待在家;必要时接受检查和医疗照护;适当佩戴口罩等。
在林瀚看来,对医院、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这些场所,今后应思考如何在自然通风不良的地方做好通风改造,比如做好机械通风。机械通风,即利用送风机、抽风机等通风机械产生的动力,促使室内外的空气流动。冬季很多场所都不会开门窗通风,如果能做好机械通风,可以大大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刘善虑表示,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资料,以往每年12月至来年1月,美国呼吸道疾病感染达到高峰,4月结束。新冠期间,由于戴口罩等措施,使得常见呼吸道疾病的传播被掩盖,疾病的季节性规律被打乱。在美国,去年8月,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开始流行,10~11月达到高峰。有的地方住院率比以前一年提高了4倍,时间上也差不多提前了两个月。
刘善虑提醒,重要的是,相关部门要提前发布提示预警,不仅要向公众做好科普教育,还要继续推进流感和新冠病毒的疫苗接种,尤其是老少脆弱人群。同时,应该警惕流感、新冠病毒新毒株新亚型的出现,做好监测,及时向民众和相关机构通报。
(文中赵琳、林瀚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