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文
(兰州工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大学文化英语课程是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在高层次上的延续,在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加大中国传统文化的比例,输入中国优秀的思想文化,加强和坚定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提升英语应用能力,以此来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中华文化失语”现象。课程内容涵盖饮食(传统饮食,茶文化)、礼仪、健身、文娱、生肖、景观、人文思想等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符合外语学科发展服务于国家战略、地区发展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发挥了大学文化英语教学的人文功能,提升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的输出能力。本文以茶文化为例,通过茶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来培养学生用英语介绍和传播中国茶文化的能力,进而达到传承中国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
自2020年以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测试内容都加入了中国文化外译的考察,尤其是对茶文化的考察,主要涉及茶文化以及普洱茶、龙井、铁观音的相关历史和文化常识。通过对本校2020级参加2021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的242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数据的分析看,86%的学生认为翻译最大的难点是翻译语境和专业术语的翻译,对于中国文化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能力的不足是翻译的最大障碍。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用英语表达、传递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或主题时,显得力不从心,出现严重的“中华文化失语”现象。究其浅层原因是学生对中国文化负载词、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语表达掌握欠缺,积累不够,但是深究原因,通过考察历年的翻译真题,结合大纲给出的标准,我们会发现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命题至少有两个出发点: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文化、历史以及社会发展,让我们用英文来转换视角,从外部发现中华民族自身的价值所在;将汉语和英语对比起来仔细推敲,让我们体会到这两种语言的差异,用翻译的实践来强化我们的英文能力。由此可见,学生翻译的障碍主要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以及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差异的习得。当然,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更注重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而忽略了两种语言转换过程中原文本所隐含的文化含义。最后,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理念、教材选择、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的国家性英语考试内容方面都是以西方文化为主导,使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生态体系长期处于重视西方文化,轻视东方文化的失衡状态。学生虽然掌握了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仍是束手无策。[1]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测试内容的文化导向和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大学文化英语课程是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体系的有益和必要补充,能够唤起学生的文化自觉,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发挥构建文化安全与价值导向的作用。
茶文化是中国农耕文明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物质载体和文化媒介。中国茶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路”走向世界之后,对世界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普遍而深远的影响。可见,茶文化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方面。[2]作为文化和艺术相结合的茶文化,艺术载体形式丰富多样,历史文化内涵深厚。茶文化始于47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并且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可见其社会功能绝非囿于文化和艺术层面。茶文化在数千年以来的中华文明中形成,融汇着儒家的礼秩、道家的释然和谐以及佛家的求心问性,汲取了许多思想流派积极、向上、向善的观念,更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中国人为之自信和自豪的优秀传统文化模式,这使得茶文化突破了文化和艺术层面,上升到思想乃至哲学的领域,具有极强的思想感染力和价值引导力。[3]
茶文化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融入到大学文化英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茶、文化、文明鉴赏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解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4]诸多中国历史文化都与茶文化有关,比如被誉为“草原丝绸之路”和“草原茶叶之路”,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以及历史地位的张库大道;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的茶马古道。
中国古代诗词也是中国茶文化组成的一部分,茶文化为中国古代诗词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茶文化是一种“中介”和“综合”文化,以茶为载体,体现东方国家的传统思想道德、人文精神,诸多文化领域如建筑、音乐、舞蹈、绘画、戏曲、服饰、饮食、医药都能体现茶文化的影响力,这足以体现茶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茶文化融入大学文化英语教学,让学生在习得语言技能和语言能力的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的宏大,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同时,茶文化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价值理念可以塑造和引领学生的人格和价值,激发学生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追求协作务实、积极乐观,追求卓越的品格。让学生立足本学科专业,通过讲述茶文化的故事,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文化自信,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力,言之有度。[5]
茶文化在大学文化英语课程中有诸多价值。首先,茶文化在大学文化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在价值观念的引领上。根植于华夏文化的茶文化,融合渗透了古代哲学、文学、美学、文化、艺术等理论,同时受到儒、道、佛思想和传统文化精髓的影响,[6]因此茶文化具备独特的思想价值体系,这对于塑造和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大有裨益。例如,茶文化所蕴含的廉、乐、和、敬精神价值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高度契合,可见,这两种精神同根同源,都源于儒家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7]大学英语文化课程教学可以融入茶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让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是否合体,还体现了尊老敬老的价值内涵,更能让学生把个人理想和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把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和统一。[7]而茶文化自古以来也把“天人合一”、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精神思想引入茶文化中。大学英语文化课程通过茶文化思想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从单纯的物质追求上升到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成长和人格上成熟。
其次,茶文化在大学文化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在认识中西文化差异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交流全球化使得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融合了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宗教意识,因此呈现出不同的茶文化内涵。中西茶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我国的茶文化有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而且融入道、儒、佛的多元思想和文化精髓,体现了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具有极强的哲学思想和价值影响力,而西方茶文化不过500年的历史,历史和文化发展历程较短;中国饮茶的方式较为简单,不添加任何配料,从而保持茶的原汁原味,而西方人饮茶会添加不同的配料和调味品来增加茶的风味,但茶的原汁原味无法保存。在大学文化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中西方茶文化差异认知,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了解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才可以开展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通过茶典故翻转课堂,让学生们查阅并讲述“神农尝茶”“陆羽煎茶”“以茶代酒”“陆纳杖侄”等茶典故,使学生们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将茶文化中向上向善、乐观积极的思想价值充分发掘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茶典故所传达的哲学思想,如“神农尝茶”的典故让学生明白要敢于尝试,不畏困难,只有脚踏实地,实践方可出真知;“陆羽煎茶”的故事弘扬了“工匠精神”,让学生明白事物的发展要经历“先苦后甜”的阶段。而“以茶代酒”和“陆纳杖侄”提倡茶德和茶人廉洁、俭朴精神,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表现,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还能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文化中的家国思想,思考个人的价值与社会与国家的辩证关系。在挖掘茶文化,茶道精神的过程中,要注重茶文化和英语语言教学内容相结合,让文化自信和语言能力有机,有效融合。
茶诗茶词始终是茶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茶文化中的瑰宝。和茶有关的诗词,历朝历代统计下来不下2000首,其中唐代约500首,宋代多达1000首左右,如茶圣陆羽的《六羡歌》、茶仙卢仝的《七碗诗歌》等。大学文化英语课程可以将茶诗茶词的翻译鉴赏融入教学过程,“文化融入”既是大学英语的应有之义,更是茶文化传播和普及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大学文化英语课程中增加茶诗茶词的翻译,既可以普及学生的茶文化常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茶文化的影响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翻译和阅读能力。《茶经》中有许多带有文化色彩的词汇和表达仍然出现在当代茶艺作品中,正确理解文化负载词语意义是中国茶艺作品正确英译的基础和前提。据廖其一说,文化负载词汇是指能够反映某一民族文化的恰当的词汇、短语和习语(2000)。这些词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和积累,凝结成一种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殊文化符号,因此,文化负载词可能导致“词汇差距”或“词汇冲突”。前者是在一种特定的语言中缺少一个词,例如“龙团”、“凤饼”、“茶宴”和“茶礼”;后者是单词联想的区别意思是不同的语言,如“鱼目”和“蟹眼”。这些词汇的差异和冲突使我们无法在目标语中找到一个完美的对等词,这就要求翻译策略的灵活性。根据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运用的策略最大限度地移植文化信息,如音译、音译加注,直译,直译加注,意译等翻译策略。因此,负载文化信息准确地移植到目标语言中是跨文化交际成功实现的关键因素。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测试内容加入了中国文化外译的考察,其中对茶文化进行了多次的考察测试,鉴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除了语言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外,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核。因此,在语言能力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以此来加强和坚定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从而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中华文化失语”现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茶典故翻转课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查阅讲述茶典故故事的过程中,学习茶文化意在传达的哲学理念和思想,隐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一方面,大学文化英语教学可以融入茶诗茶词的翻译鉴赏,让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熏陶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翻译技巧的运用能力。大学文化英语课程作为大学英语的高级课程和衍生课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特别是对茶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益于学生茶思维的培养和道德思想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