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河
(启东市善成小学,江苏 南通 226200)
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样的思想观念已经成为教育界共识,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培养全面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提出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后,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为有效解决德育中的难题,教师除了要开展专门的德育活动外,还可以把学科教学作为有效平台,为德育的落实创造优质条件。小学阶段的教育核心是德育,践行德育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德育不只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任务,而应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单一喊口号或进行德育知识硬性灌输会引起学生反感,进而影响后续德育活动的开展。
道德与法治是学校德育工作中非常关键和必不可少的课程体系,虽然不是德育工作的唯一途径,但在实践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道德与法治课程将课堂教学作为基础形式,依照教学大纲,运用系统性的道德观点,面向小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每个道德观点与理念的教育均是一场攻坚战,需要牢牢扎根于学生头脑,并指导学生把思想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科教学中的设置是小学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将其作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奠基的课程,并纳入整个教学计划中,可以有效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为培养现代化人才与不同行业劳动者打下思想品德根基,也可以给新世纪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教师还是学校,都应正确认识德育工作和道德与法治课程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德育优化的途径。
课堂是学生吸收营养的主渠道,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德育的主阵地。在新课程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出发点与落脚点在于引导,要让学生从小就建立优良的道德品格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茁壮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综合性较强,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面向学生群体开展德育的基础路径。和小学阶段的其他课程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更重视学生思想、情感、价值观、行为习惯、知识、能力等的统一。换句话说,在新课改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关注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整个小学德育体系中的作用更大,也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重要阵地,指导学生系统性把握学科知识,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学生良好三观,为学生成长进步带来良性支持。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落实与潜移默化的渗透,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品德素质,带来丰富多样的感性经验与多元化的知识,教师还可以运用熏陶、浸润、细水长流与潜移默化的形式得到学生的认可与喜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概括总结了德育的诸多实践经验,体现了德育过程的规律,为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与道德素质培养打好了基础。
有些德育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只把德育当作单向为学生传输知识的任务,影响了学生主体性发挥。纸上谈兵的德育无法让学生接触真实社会现象,很容易造成德育脱离实际的问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为保证德育的优化建设效果,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学生主体性地位,坚持科学化原则,关注学生和社会的内在关联性,指导学生在学完知识后加强自主思考,再把知识转化成个人的思想认识,通过这样的科学转化促进德育内化与升级。
德育与其他教育不同,与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小学生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在校园和家庭两点一线的有限空间中,生活和外部的联系相对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德育十分封闭,不和生活关联,就无法保证实际教学效果。在德育优化以及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实施中,应坚持开放性原则,把德育和生活联系起来,鼓励学生用开放性的视野思考思想道德问题,帮助学生增长见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道德品质。
民主性常和学生主体性并存,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主导着整个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非常被动,不能体现出教学的民主性,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态度和学习效率,制约德育活动的开展。为了优化德育,并为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提供优质条件,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中坚持民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进行平等的师生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完成创造了优质条件,越来越多的教师建立了跨学科理念,不再把学科教学和德育分隔开来,而是倡导二者的有效结合。这样的做法除了可以推动德育范围扩展外,还能推动教学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成长环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了积极落实德育,深入落实新课改理念,应在课程教学中坚持创新,持续研究讨论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案,为德育优化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提供良好保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挖掘和利用课程教学内容,能为道德教育的优化提供丰富资源、创造良好条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选好教学方法,更要减少对学生的干预。体现教师榜样作用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德育功能的有效方法,这种策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在效仿榜样的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这种教学方法更加契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能体现学生可塑性强的优势。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中,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发挥好个人的榜样作用,鼓励学生模仿教师的行为,以此促进德育目标的达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避免给予学生过多的干预和过高的要求,要激发学生的自觉性,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保证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效果。例如:教学“我认识您了”时,为了引导学生建立尊重和爱戴教师的积极情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相处,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身上的优良品格,教师可以先讲一讲自己和恩师的故事。在讲述过程中注入真实情感,借此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让学生学习榜样的行为,在教师的行为影响下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并且不断用积极行为影响周围的人。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应是真实的,而且要和学生平等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自己在榜样的带领下获得发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材是非常宝贵和基础的教育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保障。不过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不少知识非常复杂,导致学生不能透彻理解,也不能在学习生活中有效落实,无法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与生活关系密切的优势,营造有效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灵感,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应用到知识学习中。当然教师也要合理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与手段,为情境教学的设计降低难度,辅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教学“课间十分钟”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知识,体验丰富多彩而又快乐的校园生活,教师给学生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先讨论课间十分钟的主要活动,然后把这些活动表演出来,有效还原生活,让学生深层次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这种情境教学方法在还原生活与贴近生活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校园生活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和学习的优良品质。
课堂教学活动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重要的引导者。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完成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并在互动中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及行为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尊重学生外,还要给学生创造体验平台,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和自觉性,而不是直接替学生做决定,否则很难保证德育的效果。例如:教学“上课了”时,为了增进师生的交流互动,让德育不再枯燥呆板,拉近师生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和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当小老师。运用互换角色的方式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辛苦,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学习状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德育的开展提供了优质平台,也为其他学科与德育的融合做出了榜样。学校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尤其是要引导家长踊跃参与德育活动,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融合起来,降低德育工作的开展难度,促进德育在家庭中的延伸,确保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无缝衔接。教师要和家长保持交流,并引导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中,吸收家长的智慧,得到家长的支持,共同探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方法。例如:教学“别伤着自己”时,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注意家庭中的安全以及健康,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珍爱生命,比如在家中不能乱碰热水、不能接触电源开关、不能玩火等。教师在课上讲解了这些内容后,还需要获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在家庭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区分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保证家庭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在小学阶段设置道德与法治课程,持续加大德育力度的主要原因,就是抓住学生可塑性强的这一关键阶段,让学生把道德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意义上做到知行合一,培养拥有高品德与高素质的人才。为促进这一教育目标的达成,教师应指导学生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展示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注意从生活小事着手,建立优良的行为习惯,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在实践活动的设置中,教师要始终把握好教学主题,确定德育目标,把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例如:教学“快乐过新年”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下收集和过新年有关的资料,加强对新年这一节日的了解,和同学讨论过新年的风俗习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了然于胸。在后续的教学中,为了促进德育的开展,教师可以把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与西方的圣诞节做对比,并且说明如今很多人崇洋媚外的现状,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活动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到爱国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决定个人的综合素养,在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指导,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强化对学生群体的德育已成为主要任务。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在实际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涉及很多理论知识,会让学生的课程学习比较乏味,也会影响德育的优化开展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明确当前的德育要求,改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模式,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