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福州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创新实践及启示

2024-01-02 06:50郑崇玲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福州市福州战略

郑崇玲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闽江学院研究基地,福建 福州,350108)

党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且作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1]33的战略部署。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科技教育事业,1990 年至1996 年在福州工作期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为福州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福州是习近平地方从政生涯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阶段的“科教兴市”战略缺乏有深度的学理性研究。因此,本研究试对习近平提出“科教兴市”战略的历史缘起、内涵演变、实施成效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希望能够有助于学术界从思想史、实践史视角进一步溯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有益启迪。

一、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历史缘起

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率先推动“科教兴市”战略,是对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和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的科学回应,是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抉择。

(一)贯彻落实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战略方针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科技教育事业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春天,但是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科技教育的落后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进入20 世纪90 年代,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以及我国与世界的发展差距,党的十四大把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作为关系90 年代我国改革和建设全局的主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2]25。1993 年2 月,党和国家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超前筹划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战略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立足抓住有利时机、加快经济发展,提出发挥科技生产力的作用关键是“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和科技发展产业化”[2]111;同时提出加强人才培养,“把培养初、中级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摆在突出位置”[2]112,强调“八五”期间要为本世纪末全国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奠定坚实基础。1990 年4 月,习近平到福州任市委书记,正值党中央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优先发展的大政方针,他提出的“科教兴市”战略正是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加以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的地方实践创新。

(二)对开创福州市改革开放事业新局面的长远谋划

福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历史悠久,有着山、海、台、侨等“地利”,历史上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时称赞福州“不愧为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地宝城’”[3]1。改革开放后,福州先后被列入全国首批14 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全国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中央赋予福州“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为福州城市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然而,与沿海其他城市相比,福州工业底子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交通落后,城市发展规划和方向不清晰,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不够,产学研脱节较严重,科技的第一生产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20 世纪90 年代初,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中,福州国民生产总值位居20 位左右,属于比较靠后的位次[4]259。1990 年,习近平调任福州市委书记,如何找到适合福州实际的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尽快改变“后排就座”的状况,成为摆在他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面前的紧迫问题。习近平进行深入细致调研、全面了解福州市情后,明确提出“福州基本上是一座没有‘雕琢’过的城市,要发展就一定要有长期设想”[4]263。“科教兴市”战略就是他经过反复调研、思考,从转变福州经济增长方式出发作出的战略抉择。

(三)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时积累了领导科教事业的丰富经历

1982 年,习近平到河北正定工作,针对正定科技教育事业百废待兴的状况,提出振兴正定、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很关键的一条就是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就是靠掌握这些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5]109。为此,他主持制定“广招贤才的九条措施”,为正定的发展招贤纳士、博揽群才。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正定经济的起飞,1984 年全县10 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工农业总产值比1980 年翻一番[5]255。1985 年6 月,习近平到厦门工作,主持制定《1985 年—2000 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把科技、教育领域纳入厦门经济特区20 年发展战略规划,集中体现了他对科技、教育事业的重视。1988 年9 月,习近平到宁德工作,更加重视加快贫困地区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强调“要把科技教育作为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6]99。同时,他还深刻揭示了科技、教育、经济三者的关系,其中教育居于最基础地位,“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振兴是一个相辅相成、循序递进的统一过程,其基础在于教育”[6]173。在他的带领下,闽东人民成功走出一条摆脱贫困之路。由上可见,习近平来到福州工作之前,正值中国兴起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他在科技教育领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地方领导工作经历,这为他主政福州时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缘,奠定了丰富的经验基础。

二、“科教兴市”战略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科教兴市”战略是习近平在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委、市政府长期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的基础上,围绕如何把经济发展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条主线,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而提出的前瞻性发展战略。

(一)“科教兴市”战略的酝酿萌发

改革开放后,福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以及福建省委、省政府“以智取胜”等发展战略。1989 年1 月,福州市委作出《关于推进“科技兴市”工作的决定》,正式确立“科技兴市”发展战略,初步勾画了用现代科学技术规划城市、改造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用科技进步保证城市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实现的宏伟蓝图[7]。1990 年4 月,习近平任福州市委书记后,全面分析福州市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开始谋划进一步推进、完善“科技兴市”战略。

首先,提出把“科技兴市”战略推向更高层次。1990 年5 月,福州市召开“科技兴市”工作会议,对科技兴农、科技兴工、开发高技术产业、深化科技改革等工作作出部署,同时指出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充分发挥福州的有利条件,把“科技兴市”战略推向更高的层次[8]。习近平强调,“科技兴市”战略不但要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而且要“造就有社会主义觉悟的、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起来的一代新人”[9]。会议对“科技兴市”战略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充分意识到“科技兴市”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科技领域的创新及在生产中应用,同时还包括培养造就具有科学精神的创新人才,而人才培养归根结底要靠教育。由此可见,虽然全市“科技兴市”工作会议还没有明确提出教育问题,但是科技与教育并行支撑的思想已经萌发。

其次,把“教育为本”理念融入“科技兴市”战略。1990 年8 月,中共福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代表市委作工作报告。关于今后五年全市工作重点,他指出“牢固树立‘教育为本’‘科技兴市’的思想,把振兴科教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10]。会议在强调坚决实施“科技兴市”发展战略的同时,明确提出大力抓好基础教育、扫盲工作和职业教育,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中共福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市“科技兴市”工作会议的基础上,明确把“教育为本”与“科技兴市”并列,同等作为全市工作重点和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而跳出“就科技谈科技”的眼界局限,进一步丰富了“科技兴市”的战略内涵。

(二)“科教兴市”战略的正式提出

随着“科技兴市”战略的不断推进实施,科技力量被最大限度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之中,科技对福州经济发展的关键牵引作用日益彰显,1991 年全市经济增长中依靠科技进步因素已达40.2%[3]10。同时,福州市委、市政府也更加深刻认识到科技与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首先,全面谋划“科教兴市”战略。在前期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1991 年4月福州市召开“科教兴市”座谈会,标志着“科教兴市”战略的正式提出。一是正式提出“科教兴市”战略概念,并确立为福州市中长期发展战略。习近平在会上作出“科技是关键,教育是根本”“科技与教育是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翼’”等重要论断,认为“把教育与科技并提,确定‘科教兴市’作为我市发展战略,内涵更丰富,更严密、准确、完整”[11]。二是讨论通过《关于推进科技兴市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振兴教育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初步提出“科教兴市”战略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于下一阶段深入推动落实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围绕“科教兴市”战略形成总体改革思路。福州市“科教兴市”座谈会召开后不久,市委、市政府研究部署科技、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科教兴市”战略的推进落实。在科技体制改革领域,1992 年4 月习近平在福州市科技体制改革调研座谈会上阐明了“抓住‘一个核心’,加快‘四个结合’”[12]的科技体制改革总体思路,即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机制,加快科技与经济、科技与市场、引进和创新、应用和推广的结合。为了强化教育改革分量,1991 年9 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教育工作会议,讨论通过《福州市教育事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要点》,启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升学考试制度改革、城乡教育整体改革等影响和制约福州教育发展的三个关键性杠杆。1992 年4 月,习近平在福州市教育体制改革调研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是“构建开放式、立体型、多元化办学、多功能服务的‘大教育’体系”[13]。福州市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的形成,使“科教兴市”战略的内涵和实施路径更加明晰。

(三)“科教兴市”战略的丰富完善

1992 年10 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加快闽东南地区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福建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步伐。福州在闽东南地区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福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谋划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制定了《福州市20 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简称“3820”工程),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科教兴市”战略。

首先,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福州市实施“3820”工程、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实现跳跃式发展,对科技创新和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1994年11 月,习近平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揭示了教育在发展科技、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指出教育是“使科学技术与人结合起来的桥梁”[14]。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做到领导认识到位、政府行为到位、教育投入到位、教师待遇到位。习近平要求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牢固树立两种科学理念:一是办好教育是最大的政绩工程、民心工程,“牢固树立‘为官一任,兴教一方’的思想,切实把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像抓经济那样抓好教育”;二是办好教育是事关长远、承上启下的基础性工程,“要牢固树立教育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的观点”[15]。

其次,进一步推进科技与市场的结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技术市场的改革方向。1992 年11 月,习近平在福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上提出,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产学研’联合步伐,把科技推向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6]。1994 年1 月,福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把“大力培育技术市场,发展民营、联营科技企业和科技信息咨询产业”[17]作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工作思路。把市场机制引入科技研发,发挥市场在合理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是福州市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

三、“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及成效

在习近平的大力推动下,20 世纪90 年代福州市委、市政府自上而下地建立起统筹协同联动工作体制,以深化科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动力,持续推进“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对福州城市建设和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一)建立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工作体制

福州市委、市政府把“科教兴市”战略作为全局性工作来抓,特别是市委书记习近平亲自主持谋划,直接部署指挥,狠抓工作落实,加强党对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集中统一领导。

首先,建立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工作网络。习近平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保障落实的工作制度:教育工作必须摆上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建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与当地所在学校挂钩联系制度,教育发展规划和目标列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教育指标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教育工作实绩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教育工作的要求和检查列入每年向人大报告的政府工作中。福州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市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市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产、学、研”联合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科技、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此外,福州市选配1 位科技副市长,配齐科技副县(市、区)长,乡镇(街道)选配科技副乡镇长(科技副主任),在工作格局上建立起从市到县(区)直至乡镇(街道)三级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工作网络。

其次,建立重大决策科学论证机制。福州市委、市政府在重大决策部署出台前,先后召开一系列决策咨询会议,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代表人士的意见、建议,科学制定科技教育事业长远发展规划。特别是习近平主持制定“3820”工程时,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十易其稿、几经增删。同时,习近平注重发挥福州城市科学研究会的智库作用,给研究会的定位是“首先是当好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参谋,起咨询参谋作用”,使市委、市政府“避免盲目决策,减少事到临头拍板出现失误”[4]376。经过探索实践,1996 年1 月,福州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健全重大决策科学论证制度,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重要决策和实施,都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18]。

(二)把加快人才培养摆在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突出位置

福州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个核心问题,优化教育结构,重点抓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完善人才培养全链条,为地方发展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骨干人才。

首先,推动基础教育加速发展。基础教育在教育结构中属于奠基性工程。1990 年8 月,习近平在中共福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大力抓好基础教育”[10],并作为振兴科教事业的重点工作之一。福州市委、市政府针对教育基础设施薄弱的短板,持续加大投入,每年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城乡居民兴办二十件实事之中,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八五”期间,中小学危房面积由1990 年的1.19%降至0.26%[19]6。同时,福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优质轻负”,采取减少教学用书、规范各类考试、加强竞赛管理、控制作业总量等一系列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举措,整治搞题海战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功利化倾向,使基础教育回归基础。

其次,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发展。20 世纪90 年代,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各种职业技术人才。习近平提出“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20],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不仅为学校制定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方向,勉励学校努力办出特色,而且为学校解决了编制、硬件设施、教工住房、办学经费等具体困难。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强化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培养,“所设置的23个专业,均为社会所急需,所培养的人才普遍受到社会的欢迎”[21]。

(三)以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动力

改革科技教育体制、释放发展活力,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主要动力。1991 年4 月,习近平在福州市“科教兴市”座谈会上提出“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科技进步、教育振兴”[11]。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之后,福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

首先,改革科技体制更好发挥科技的第一生产力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需要向改革要活力。一是重点解决科技成果与生产相结合的问题。福州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兴农”作为“科教兴市”的突破口,充实农业第一线的科技力量。同时,强化“科技兴工”,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消耗、提高效益。二是把市场机制引入科技研发。福州市委、市政府鼓励支持发展民办科研机构。至1995 年,国有市属科研所23 家,年营业额2 500 万元;民营科研机构408 家(其中民营科技公司128 家),全年民营科技创产值8 亿元、利税1.3 亿元、创汇1 000 多万美元[19]153,在实施“科技兴市”战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以科技园区建设为突破口。1988 年,福州市充分利用省会城市高校、科研院所的聚集优势,开始探索建设科技园区,1991 年3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27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1992 年3 月,习近平在市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福州市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应把突破口选在办好福州科技园上”[22]。福州科技园区重点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和投产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发展咨询业、广告业等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兴产业,成为福建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中心基地和福州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其次,改革教育体制,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任务。一是突出育人导向。1991年9 月,习近平在市委市政府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培养一批又一批‘四有’新人”[23]。福州市坚持育人目标导向,把德育渗透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同时,市委设立15 个市级德育基地和一批县(区)级德育基地,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社会化育人网络。二是适应社会需求。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归根到底要看人才培养是否适应社会需求。福州市以办学体制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勤工俭学改革等4 个关键环节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三是推进教学改革。市教委提出“有福州特色的科学教学体系”的初步构想,并分别在10 所重点中学和10所一般中学开展教学改革试点;闽江职业大学等职业院校探索教学、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试点,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福州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来,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1995 年,福州市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7%,全市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面达95.4%,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8%[19]6。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省会城市的位次由1990 年的第12 位上升到1994 年的第8 位,福州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 强”行列[19]5。1995 年10 月,福州市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是全省唯一获得表彰的地级市,排在全国前10 名。

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对新时代的启示

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在全国率先推动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仅为福州跨世纪发展奠定基础,而且留下宝贵的经验,对于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坚持党对科技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十分重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他坚持把科技教育工作列入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谋划制定事关长远、事关方向的决策部署,加强督促检查确保“科教兴市”战略的有效落实,从而建立起党领导下持续推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工作格局。实践表明,党的领导是福州市顺利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二十大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第一条重大原则。首先,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科教兴国战略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最根本的是要完善党对科技教育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组织体制、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形成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党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长远规划,集中统一调配资源、力量开展科技攻关,根据国家需要对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进行统一布局,加强对科技教育事业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要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党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和价值引导,使听党话、跟党走成为自觉追求。其次,坚持科学的领导方法。全面领导离不开科学领导方法的指引。十年树木、百年树才,科技教育事业是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事业,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投入的事业。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时就清醒地认识到,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是一种投入多、周期长的重点项目,科技与教育的特点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11]。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遵循科技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战略方针。

(二)坚持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系统推进

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时强调“‘科教兴市’是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11]。从“科技兴市”到“科教兴市”战略的发展完善及成功实施表明,科技、教育和人才三个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需要树立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思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艰巨任务,以及世界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对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需求更加迫切。党的二十大强调“必须坚持系统观念”[1]20,并且从统筹科技、教育和人才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战略高度,高瞻远瞩地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33。首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具有基础性地位,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归根结底靠教育。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体现在“三个优先”:纠正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把教育事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优先谋划;纠正畸形的政绩观,优先落实教育投入,确保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持续稳定增长;纠正华而不实之风,优先解决教育发展短板、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其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聚焦到高科技领域,一些国家利用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垄断优势,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和打压。因此,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要重视基础研究的原创性,为应用研究打下深厚的根基,又要突出应用研究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集中力量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再次,强化人才引领驱动。人才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最宝贵战略资源,创新驱动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引领驱动。一方面,要悉心培养人才,特别是要聚焦解决当前基础研究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加快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另一方面,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既要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又要善于倾心引才,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三)坚持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中心任务

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推动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人才培养始终摆在中心位置,指出“振兴教育、重视人才是强国富民的关键,是发展经济的根本”[24]。他既重视海纳百川、引进人才,更注重立足福州实际,坚持人才自主培养。他强调人才培养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有”标准,把育人这个根本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各个领域各个战场需要一大批人才,这样庞大的人才需要显然不能依赖引进,不能依赖输送到国外培养,而必须坚定不移地扎根中国大地,独立自主地探索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首先,坚持树立中国自主人才培养目标。我国的国家政权性质决定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自主培养必须坚持人才培养“四为服务”标准,以德为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建立完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统筹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分类别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发展,构筑完善自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全链条。其中,基础教育阶段要加快高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现代化,使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合理;职业教育阶段要推进职普融通,强化类型特色,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德技并修,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高等教育要办出特色,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成人教育要着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需要。

总之,福州市从“科技兴市”到“科教兴市”的战略提升,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变更,它体现了习近平对科技、教育、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的精准把握。福州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成为习近平后来提出“科教兴省”战略乃至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先行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福州市福州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简介(二)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简介(一)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逐梦福州 只为“她”
战略
寻味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