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新模式探究

2024-01-01 13:36黄端阳
家长·下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幼儿园

黄端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与小学相互衔接,与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幼儿教育工作应重视互联网应用在幼儿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以加强幼儿园和家庭的交流和合作为基础,共筑家园共育新模式,促进幼儿园教育专业性和家庭教育综合性的融合,实现育人成才教育目标。

一、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家园共育新模式的意义

(一)打造活力课堂

3—6岁幼儿正处于懵懂期,事物认知能力较弱,难以集中精力学习知识,教师需以提高课堂吸引力为教学重点,为课堂注入活力。教师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造沉浸式课堂,以动态化方式呈现抽象化知识内容,引导幼儿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了解、获取知识,有效提高幼儿学习专注度,保证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拓展学习内容

互联网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料。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打造全新的幼儿教学形式,围绕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设计目的明确、内容丰富的学习任务,帮助幼儿实现高效学习。将互联网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课堂中为幼儿呈现多样化学习内容,体现幼儿教学的灵动性、趣味性和丰富性。

(三)实现资源共享

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多数幼儿园通过微信公众号来呈现幼儿的基本信息,打破了传统幼儿园封闭式、单独性的运行机制。现阶段,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幼儿教育,对幼儿普及化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因此幼儿园更加需要打造全新的教育机制,促进幼儿的均衡化发展。通过互联网技术,幼儿园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向家长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分享幼儿教育经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转变教育角色

家长对幼儿在园内的学习状态和生活情况是较为关注的,但是在以往的幼儿园教学工作中,教育信息并未实现公开化和透明化。通过互联网构建家园共育新机制,转变了以教师为主的幼儿教学模式,将幼儿作为教育主体,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处于平等地位,给予家长全方位了解幼儿学习情况的机会,发挥家庭教育在调整和改进幼儿教育模式方面的作用,为探索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方式提供重要支持。

二、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家园共育新模式的原则

(一)连续性

为通过构建互联网+家园共育新模式推动幼儿教学工作创新发展,应保证幼儿教育工作连续性推进,持续开展幼儿教学规划建设工作。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教育应保证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连续进行,避免教学断点。对此,幼儿园应以幼儿为中心,依据幼儿园教育发展战略要求,打造以幼儿为主体的幼儿园家庭联动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园共育模式的顺利落实,是幼儿持续发展的基础,教师需以连续性原则为导向,合理开展幼儿园和家庭的联合教育,推动幼儿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发展。

(二)公平性

家园共育新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能否发挥出实际效用,关键在于幼儿园与家庭是否可以实现有效联动。实现家园紧密互动的基础是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处于同等教育地位,体现家园共育联合机制的公平性。聚焦于此,应注重找寻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通之处,以此为立足点,将家庭教育资源作为幼儿园教育资源的重要补充,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优势,使幼儿接受平等教育。具体来说,公平性原则要求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新模式的实践探索阶段中,需结合幼儿园本身的教育条件,在了解家庭教育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家庭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家园共育模式,保证家园共育方案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打造优质的幼儿教育环境。

三、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家园共育新模式的途径

(一)搭建平台,共享家园教育信息

信息共享是互联网的重要优势。用户在互联网中可以根据需求获取各类信息,并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运用互联网技术这一功能,融合互联网与家园共育,打造更为公开且透明的幼儿教育体系,使幼儿教育得到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在保证幼儿教育规范性的同时,也为幼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这一创新性的幼儿教育理念,幼儿园应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微信等互联网在线平台,以搭建微信公众号或者建立学校官网为途径,在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教育信息互通。

在互联网+背景下,幼儿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习惯性地将幼儿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过程用手机或摄像设备拍摄下来,用以回顾教学过程,记录教学成果。基于教育信息互通要求,教师应将有关于幼儿在幼儿园内的学习和成长内容上传到幼儿园官网,供家长查看幼儿在园情况。这些资料和内容的上传形式可以为视频、图片、文字等,便于家长通过多种途径全面了解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情况。并且,这也能够丰富幼儿园官网内容,塑造幼儿园良好的对外形象。幼儿园可以在官网上发布有关于近期园所活动的相关信息,如家长会、幼儿运动会、主题亲子活动等,并在推文下方附上链接内容,家长点击链接后可自动跳转到相关网页,了解有关于各项活动的具体内容,便于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手段,使家长对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支持度和配合度得到提高,在获取家庭协助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关于微信公众平台在家园共育模式中的运用方法,考虑到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通过智能手機进行登录,家长可以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基础上,随时在手机上了解相关信息等情况,教师可以将日常教学视频等碎片化的教育信息发布到微信公众平台上,利用平台功能开展亲子教育活动,让家长依托微信公众平台的登录便捷性参与亲子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日常天气状况,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向家长发布信息,提醒家长应根据天气为幼儿适当增减衣物,避免感冒。或者,根据幼儿所处年龄阶段,提前做好相关功课,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家长推荐一些营养食谱,使家长认识到健康饮食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改善幼儿饮食状况,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成长。此外,教师可以筛选一些优质的学前教育文章,通过公众平台分享给家长,如“如何处理亲子关系”“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指导家长学习正确育儿方法,并针对家长的具体问题提供建议和解答,使家长在教育信息互通模式下形成正确的教育意识,发挥家园共育模式重要价值。

(二)定位关系,建立家园沟通机制

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在构建家园共育模式基础上实现教育信息互通,可以增进幼儿园与家庭的了解,促进幼儿教育双线顺利开展。但是,幼儿教育应以构建“家园教育共同体”为发展路线,双方对幼儿教育问题形成一致观点,明确一致目标,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幼儿共同化教育模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加强双方的联系,了解对方教育经验,打破既有的信息壁垒。

利用幼儿园搭建微信公众平台的现有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等方式与家长建立沟通。在班级联络群中,教师应每日及时发布有关于幼儿在园区的实际情况,也可通过线上私聊的方式,根据家长的个性化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幼儿信息发布。为保证幼儿园和家庭的交流沟通得以长效进行,教师应重视班级群的管理与维护,在保证幼儿相关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的基础上,听取家长对家园沟通机制建立的想法和建议,积极采取合理建议,使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沟通。并且,这也能够体现家庭与幼儿园在教育地位上的平等性,使家庭有机会参与到幼儿教育工作中,发挥家庭教育独有的作用优势。

例如,幼儿园往往会在特定的节日举办各种活动,教师应提前将有关于活动内容介绍的信息发布到班级群,并寻求家长对于活动准备工作的建议,使家长获得幼儿教育的参与感。利用班级群,营造“集思广益”的家园沟通氛围,为幼儿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在活动进行中,教师应积极记录幼儿的活动表现,将幼儿在活动中的实时情况和学习成果等以视频或照片等形式发布到班级群。如,幼儿在活动中与其他幼儿快乐玩耍的过程、幼儿在比赛活动中的获胜时刻、幼儿与其他幼儿合作完成任务的瞬间等。这些细微的内容都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并感受到幼儿园良好的教育环境。活动后,教师应在班级群中发布关于本次活动的总结,并请家长为本次活动提出评价或建议,以此对幼儿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作出相应调整,依托家园共育的力量打造优质的幼儿教育。

(三)巧用软件,丰富家园教育形式

教师均接受过专业培训,且需获得执业证书后方可上岗从事教育工作。因此,教师能够以专业化的方式处理幼儿教育问题,对幼儿的行为和习惯等也具备正确解读能力。反观家庭教育方面,多数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方法是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得到的,是经验的积累,很有爱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尤其是对年轻父母而言,双方在幼儿教育能力方面各有千秋。

因此,幼儿园应在家园联合教育机制中起到带头作用,合理利用互联网工具,实现教育资源和教育经验普及化,将有关于幼儿教育方法、教育知识和教育理念等内容,通过互联网分享给家长,使家长能够以更适合的思想和方法开展家庭教育。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幼儿园应从专业角度,挖掘一些适合开展幼儿教育的互联网软件,指导家长如何正确使用这类软件功能,借助互联网应用优势,解决家庭在幼儿教育方面的认知不足、经验缺失、方法不当等问题,推进家园共育的顺利落实。根据软件的不同类型,其在家庭教育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类展开讨论:

1.图文类软件。

互联网中存在许多以图文为主要信息载体的应用程序,图文类软件特点为内容形式载体多样化,通过图文结合、声图并茂的方式呈现文本信息,可以激發幼儿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结合该类软件的这一特点,教师应在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对软件的教育性使用方法展开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在微信公众平台或者班级群中,将图文类软件的功能使用教程分享给家长,使家长学习如何利用软件功能进行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的编辑,并将其运用于为幼儿讲益智故事、录制幼儿歌舞视频等教育活动中,使幼儿在家庭中也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2.影音类软件。

以视频为主要信息载体的软件统称为影音类软件,这类软件主要功能在于可以对视频进行编辑,如添加滤镜、特效等,增强视频的感染力,并且部分影音类软件也支持直播功能。运用这类软件,家长可与教师进行网络连线,以视频通话等方式向教师寻求育儿方法。教师也可以利用该类软件的直播功能开展教育直播课程,并通过线上小游戏、直播连线、竞猜活动等方式丰富家园共育的途径。

(四)加强监管,完善家园共育体系

除信息共享、家园联动之外,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园共育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打破幼儿园话语强权、加大幼儿教育监管力度方面。为切实发挥幼儿教育新模式的实质价值,开辟全新的幼儿教育局面,幼儿园应打破自身在幼儿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模式,给予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进行监督监管的权力,以期提高幼儿园教育规范性,建立稳定的教育合作关系。

互联网技术在幼儿教育监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宏观角度来说,家园共育模式的构建应基于互联网+背景打造配套的网络监管制度。该项制度应具有全面性和前瞻性的特点,保证在优化网络设备的前提条件下,依托信息技术的功能作用优化网络监管各项环节,完善网络监管系统。具体来说,依托网络监管体系的运行,幼儿园应开展数据分析工作和监测工作,并通过已构建的互联网+家园共育平台向家长发布数据汇总结果,使家长成为幼儿园教育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一员,以家庭教育力量为幼儿园规范化教学提供必要支撑,推动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事业的持续性发展。从微观角度来说,应将监管范围缩小至教师个人,针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实施监督管理,并同步构建完善的教师教学监管制度体系。教师教学监管工作的开展应从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进行,将幼儿园和家庭同时作为幼儿教育监管的主体。一方面,幼儿园应建立年度考核指标体系,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加大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力度,以硬性措施提高幼儿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应借由互联网+家园共育平台,以调查问卷的形式由家长对教师打分,将其作为幼儿园指标考核机制的补充。幼儿教学监管应秉持公平、公正、客观的基本原则,保证监管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助力家园共育工作的长效开展。

四、结语

为推动学前教育创新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认识互联网技术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优势,积极推进家园共育新模式的顺利落实,以创新幼儿教育工作形式,打造优质幼儿教育工作体系。幼儿园和教师应发挥互联网技术的多样化教育功能,遵循连续性和公平性的家园共育工作原则,打造线上教育平台,重新定位家园教育关系,运用互联网应用软件打造形式丰富的幼儿教学活动,构建幼儿园教育监管体系,全面优化幼儿教育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作用,依托家园共育新模式的构建实现提高教学活力、拓展教学资源、推动资源共享和精准教学定位等目标,为新时代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