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行的状元,都是对本行有所“擅长”。所谓“擅长”,即对自己所喜欢干之事有兴趣。这“擅长”也是每个人所干之事的“天赋”。
有人擅长辞令,出口成章;有人擅长写作,下笔如有神……每一行的成功人士都是历经磨难、百炼成钢的。
有志者所选之路、所干之事需要扬长避短,你是哪块儿料,适合干啥,选好了,走对了,便会事半功倍。否则便会走弯路,甚至处处碰壁。如战国的苏秦想干番事业却到处碰壁,落难时母亲骂他不成器,妻子不理他,兄长瞧不起他,嫂子对他翻白眼。可他长于辞令,游说列国。终于,被赵国君主拜相,又挂六国相印。
玩儿笔杆子这一行,也需要扬长避短。文人成材各有所好,如鲁迅的杂文、茅盾的小说、艾青的诗各有所长。还有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曹雪芹所著四大名著。
我的写作生涯,也走了一些弯路。《诗刊》的一个老年编辑阅过我的诗后不客气地道:“你写诗还不入门。”从此,我放弃写诗,专攻论文、杂文。
1981年底,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写完了自传体小说《狂人传》,共五万字。然后,投给十多家杂志社,却都是碰壁而归。
2010年至2015年,根据自己五大磨难的日记、笔记改编成五部自传体小说。然后,我分送几家出版社,却也都惨遭退稿。其中,一位编辑指点道:“写得不错,也挺感人。但你写小说还不入门。”从此,我几乎放弃写小说。但今后在适当的时机,我还是会写自传体小说。因自己的亲身经历不宜写真人真事,要以小说的形式表达,且还有加工的空间。
既然写诗、写小说都不入门,那就专攻纪实文学、真人真事,不用笔名、化名。其实,我选择写作这条路,也许是选错了,假如我选择其他的路,或许我的人生会更辉煌。既然选择写作这条坎坷的路,就要走下去。
2015年至2021年,我有感而發,编著纪实文学六部(每部三十多万字)。第一部《历史的天空》,于2016年在香港出版,其余五部待出版。
苏秦感叹自己要是在家乡置办两百亩地,岂能当宰相又挂六国相印;孙中山不弃医,岂能当总统……
我曾三次经商,都是血本无归。若真成为富翁,也不会给后人留数十部有价值的著作。我虽不是名人,但写作著书是我人生的一大快事,“天生我材必有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