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

2024-01-01 13:25
潍坊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汉语案例教学法

王 艳

(潍坊学院 文史学院,山东 潍坊,261061)

引言

实践类课程是连通理论与能力的桥梁,学生只是记住和理解专业理论,不在实践中运用和强化,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实现理论向实际操作能力的转化。当前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实践课程但不够充足,并且由于专业课时压缩,实习实训资源的限制,现有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在现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突破瓶颈是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课题组根据专业发展变化和学院实际情况,基于案例教学法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课程进行了改革,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基于案例教学法的专业课程设置与革新

案例教学法在美国哈佛大学产生,距今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它最先应用于法学和医学,后来延伸至商学、管理学、教师教育等领域。“案例教学法具有以案例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特征”[1]。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有一套规范和有效的操作理论和操作模式,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国际化的应用型人才,将此方法引入课程能够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课题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首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

(一)增设课内实践课,促进知识内化

根据学校“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强化应用、突出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课题组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的课时做了调整,将以前的纯理论课时变为理论加实践课时,具体变化如表1:

表1 专业教育基础必修课程

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只是传达知识,很难实现知识的内化。增设课内实践课时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实践课中,教师运用最新的国际汉语教学一线案例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知识理论是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和具体应用的,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应用过程中是否存在不恰当的地方,如何进行调整和解决。这一过程实现了知识理论的情景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建构和运用。

(二)增设专门案例分析课,促进知识体系融合和教学应用

课题组增设专业必修课《国际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程根据主题分为教学环节、教学与管理、语言技能教学、语言要素教学、跨文化交际和特殊人群汉语教学六大类,选取30 个国内外一线教学案例进行教学。课程的重点不是学习新理论知识,而是以案例的形式将前期所学多门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运用多门专业课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打破各专业课知识体系之间的壁垒,实现专业知识理论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

本课程分为16 个理论课时和16 个实践课时。实践课包括专题实践和综合面试两个环节。专题实践是教师指导学生针对专题重点问题进行新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模拟教学,学生再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进行深刻反思,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综合面试是全程模拟国家选拔国际中文教师的面试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面试。课程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促使学生尽快实现由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提高学生完成实际教学的信心,提升其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中华才艺训练课程综合化,学以致用

以前中华才艺训练是分时、分阶段进行,重在掌握和展示某种才艺技能,与语言教学结合不够紧密。然而掌握中华才艺技能是为了以技能为载体,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课题组制定标准将中华才艺训练实践课程综合化,要求学生将掌握的技能与专业结合,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将中华才艺、汉语知识和中华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意义的活动或课程,真正学以致用。

教师将运用中华才艺进行汉语教学的最新案例提供给学生参考、讨论、借鉴;结合本地文化特色邀请潍坊非遗传承人和知名艺术家进课堂,教给学生才艺,并讲述其在国外教授技艺的情况和遇到的一些问题供学生研讨;在最后的展示环节,学生展示的都是由小组合作设计的集所学技能、知识、文化于一体的活动或课程。展示完毕,由其他小组和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分析,总结经验和分析不足,最终形成新的案例,供以后教学使用。

二、案例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设计与创新

课题组在借鉴案例教学法基本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细化和创新,教学全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前四个环节是对其的调节细化,第五个环节是课题组新增,属于创新环节。具体操作如下:

(一)精选案例,设计问题

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师选取的教学案例应该是教学一线的真实案例,具有典型性,要与所讲授的理论密切相关。这些案例反映的问题要在某一方面具有较高影响力,是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重点或难点。案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为了有效推动学习者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针对教学案例的讨论问题。问题数量要适度,最多不超过3 个。问题设计要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其平均难易度应该略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问题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封闭式到开放式的原则。

(二)展示案例,引发思考

课堂上根据内容需要,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展示案例。案例可以是教学视频或文字材料,也可以是学生演示案例。在案例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展示,做好记录;也可以先不展示教师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前者是在教师设计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方向明确、节奏紧凑、精准高效,但是容易限制学生思维;后者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更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但是容易使课堂变得拖沓,无法在有限时间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博采众长。

(三)探究讨论,解决问题

这是课堂的关键所在,“案例课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着动态的信息交流,这种信息交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在智慧的碰撞中合力挖掘案例中的问题,将其中的理论冰山浮出水面。”[2]然后具体分析和解决问题。讨论按小组进行,教师在分组时要注意小组成员的性格、能力、学习风格等差异因素,合理分组。小组成员一般是4 到6 个,设定小组长,负责小组分工和内部协调;小组长是轮流担当,锻炼其领导能力。教师要设定规则,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得到锻炼,不做旁观者。

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认真倾听。在遇到某一问题,学生绕不出来时,教师适时予以指点;当小组讨论跑题时,教师及时提醒,确保小组围绕主题讨论;对各小组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教师及时总结,或者暂时中止讨论,提出新问题或给出具体指导意见,从而使讨论继续有效进行。另外教师深入到小组内部还可以全面掌握讨论进度,决定延长或结束讨论的时间。

(四)总结点评,引向深入

首先由小组长总结发言,阐释小组讨论的意见和解决方案;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和提问;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各小组的优缺点。评价不仅是针对案例分析本身,还包括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能力展示等方面。教师的评价应该具体明确,这样学生才更有方向性和成就感。教师对其缺点的描述和分析除了具体明确,还要给出具体指导意见,使学生找准改进方向。另外教师要澄清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对疑难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讲解。教师要教会学生清晰条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来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实践展示,强化能力

这一环节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中是没有的,增加这个环节,是为了更好地验证学生对案例、对所涉及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将所学所思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证和深化。首先教师将任务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小组,便于学生有足够时间课下准备和演练;然后在实践课堂上集中展示,并由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评价。

此环节的演示在不同课程中采取的方式不同。在专业基础语言课程中,比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实践课环节,教师选取国际汉语教学中常出现的重点、难点,不容易讲清楚的、易混淆的词汇、语法等,由小组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设计教学,简单明了地讲解清楚。在《国际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上,除了小型的课程设计展示外,还设计了专门的国际汉语教师选拔模拟面试,由小组一对一出题面试,互为面试官进行评判;最后由教师全面综合评价。多轮多种方法的实践展示,使得学生能够深化对专业的认识,全面锻炼和提高各项实践能力。

三、创新性运用案例教学法取得的实际效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创新性使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使学生由之前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案例教学法的创新性使用促使学生在案例中发现和分析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通过课程设计和演示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走上讲台试讲,走上面试台接受面试,提高了学生的课程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这些都为学生未来考研和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的做法还锻炼了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协作能力,为学生未来尽快融入职场做了铺垫。

(二)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上,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说在做,但是要使课堂高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发挥作用。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可以说,教师的水平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效果。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执行力,旁征博引的深厚学术背景,具有处理突发教学事件的应激能力,娴熟掌握案例教学的方法。”[3]。通过此次教学改革,课题组认为:在课程体系中,教师是一个设计者和引导者,运用不同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和表达热情,统筹进度、把握深度;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提示学生、评价学生,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实践。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搜集与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教师团队在充分掌握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实践进一步验证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和优势,及时记录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课后研讨解决方案,积极在下一轮的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这本身也是在形成新的教学案例,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在解疑答惑的过程中,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形成了教学和研究的双向互动和促进。

(三)解决了地方高校实践资源短缺的问题

地方高校多处于国际化程度不高的三、四线城市,能够进行对外沟通和交流的社会环境有限;学校留学生数量有限,可供实习的留学生课堂较少。所以本专业学生想要直接在国际化环境中长期亲身经历和实践是很难实现的。而创新性地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地再现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情景和问题,让学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再精心设计课程,实践展示,如同身临其境,更大程度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锻炼和提高了实践能力,解决了地方高校现实实践资源短缺的问题。

四、结束语

课题组基于案例教学法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凸显了专业的应用性特征,逐步形成了以案例教学法为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课程体系,为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也为解决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些实践性困境提供了参考方案。由于本课题所涉及的课程较多,在实际的教改实践中,并没有每门课都全程跟踪记录和研究,后期还需要继续关注和研究。

猜你喜欢
汉语案例教学法
学汉语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