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萌
(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通辽 028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做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产业振兴居首要地位。因为在实现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目标之下,只有发展现代化产业才能真正发挥出农村经济价值。
近年来,内蒙古一直认真贯彻党中央工作安排部署,加大力度落实基本任务。始终坚持“扩大种类、增加产量、保证质量、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在不同的维度上实施紧扣“地、水、种”和“粮、肉、奶”6 个重点策略上的精准把握。这不仅是内蒙古农业强区建设道路中强有力的举措,也是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主要任务之一。报告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任务基石。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仍处于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势必完成的底线任务[1-2]。
生产者日益用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统一所进行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就是农业现代化。农业是产业体系中最为基本的第一产业,人类产业的发展,大体要经历自然—传统—现代—智能四个阶段,而现代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吸收和继承,也是创建智慧农业的前提和基础[3]。现代化农业是一个既生动又具体的概念,其内涵既能随着时代演变进步,又可以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丰富和发展。以生态发展、绿色生产为宗旨,融合农村牧区农业发展创新技术,在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和农牧民的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4]。总的来说,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目标,以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基本问题为导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找到一条有效路径,促进农业高质量高效发展,确保农民生活富足。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与此同时农业的发展也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共同进步,乡村振兴战略就像是一个整体的方队,而农业现代化就是举旗手,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目标都属于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多元因素。总之,二者的统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一次伟大实践。
内蒙古农作物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西辽河平原、嫩江西岸平原和广大的丘陵地区,拥有黑土、黑钙土、栗钙土等适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壤和地上地下可利用水资源。一直以来内蒙古农业都具有土地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潜力大;农田与牧场交错,农牧结合;自然灾害频繁,多旱,农业生产不稳定;耕作粗放,单产水平略低等特点。
内蒙古历史上最早的主要经济形式是自然游牧经济。直至大量放垦草原以后,农业开始起步,种植业方面才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所以至今内蒙古的农业经济还处于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并存的格局。如今,逐渐形成新时代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体现为内生多元素作用的发展模式与科技创新理念共同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配置。
主要是文献研究法、信息研究法、数据调查法。以内蒙古农业现代化相关主题的文献作为参考,对其研究内容进行分类规整,对其调查具体内容和数据进行整理,最后全面地、准确地掌握内蒙古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如何化解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向新型现代化成功转型。
粮食生产能力不断跨上新台阶。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 年内蒙古粮食产量创近十年来新高,达到390.05 亿kg,同比增长近6.00 亿kg,总产量居全国前六位,实现粮食产量“十九连丰”。2022 年内蒙古粮食种植面积695.18万hm2,较2021年增加6.75 万hm2,粮食作物平均单产达374.05 kg/667 m2,同比增加2.15 kg/667 m2。
新时代农业发展模式下新型农牧业相结合的经营主体也大量涌现,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不断壮大。早在2018 年,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就达到8.1 万家,家庭农场和牧场数量总和近2 万家。农牧民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利害关系合作机制不断巩固发展。农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特点,1/5 的规模化耕地都在6.67 hm2以上,农牧结合集成程度在80%以上。坚持产品质量促农、绿色品牌助农,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迈出新步伐。自2022 年以来,农牧厅已落实补贴资金838 万余元,推动内蒙古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全区绿色产品总量483.28 万t,产量排名全国第9 位,有机农产品总产量951.44 万t,地理标志农产品135 个,排名全国第11 位。例如,“蒙字号”品牌和天赋河套大米、乌兰察布马铃薯、通辽玉米、赤峰小米等地区特色品牌都打得响亮,其中,通辽玉米、科尔沁牛、乌兰察布马铃薯3 个地区特色品牌价值超百亿元。
农牧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如表1 所示,2022 年农牧民生活饮食结构有明显改善。2022 年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增长至30 m2,相较于20 世纪增长了近3 倍。2022 年农牧民人均家庭消费品也逐渐升级,农牧民每百户拥有汽车数量近30 辆,每百户接入宽带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拥有量分别为20 家和180 部,电网供电可靠率在99.83%以上。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达79.1%,比2021 年上升0.5 个百分点。农牧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8%,比2021 年下降0.2 个百分点。农牧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同比去年增加0.9%。
表1 2022 年内蒙古农牧民收入情况表
目前,内蒙古东部一带的平原产业及农业经济作物生产仍保持着上升态势。内蒙古东部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其运营模式仍属于粗放式运营,产业链较短,技术含量不足,而且科技开发进度缓慢,导致产业经济难以扩张。总体来说,农业经济规模化和系统化还有待加强,内蒙古东部地区有关部门没有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投入适当的资金,甚至还出现了资金短缺的情况。尽管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向现代化发展,但他们没有完全利用现代技术,导致技术水平低,无法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目前,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农业主导型和农牧结合型为主。农牧业相结合主要表现为2 种形式。1)农业和畜牧业之间环形的发展模式,通过相互弥补需求来促进经济发展。农作物可以为牲畜养殖提供低成本的饲料,反之在畜牧过程中,农作物也可以获得肥料,这就形成了以种植为主、畜牧业为辅的生产模式。2)农业和畜牧业之间具有竞争性的经济关系。根据限制性土地利用学说,耕地的扩大利用会阻碍畜牧业的发展,导致牧场范围逐渐缩小,最后造成牲畜数量减少。同样,过度促进畜牧业的扩大发展,很大程度上会减少种植耕地面积从而引起粮食产量的降低。
据气象局统计,2022 年,全区平均降水量为314.5 mm,较常年(1991—2020 年,下同)偏多2.9%;2022 年,全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升高0.3 ℃,为1961 年以来第11 高。然而,内蒙古年降水量分布变化又是遵循着自东向西年降水量逐渐减少的规律。由此可以看出,矿产等资源分布丰富地区水资源较为短缺,土地沙漠化问题突出;水资源丰富地区其他矿产资源略少,耕地较多。
正因为上述的地形气候特点,近几年内蒙古土地建设速度加快,导致了农业生产波动大,农畜牧产品附加值较低。数据显示,在2015 年之后全区土地垦殖率平均为7.93%,仅上升了0.04 个百分点。总的来说,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区种植业发达,但是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发展相对快的地区因为水资源短缺、森林覆盖率下降0.05 个百分点,沙漠化范围广,种植业贫乏。资源利用不平均、不充分导致全区人均耕地由2009 年的0.37 hm2下降至2015 年的0.36 hm2。
要想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就要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1)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农业产业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石,技术的进步又能够深入推进种子库的建设,保证粮食质量;2)强化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新型机械应用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建设示范型、开放型的新型研发机构,强化技术源头供给,推动产业技术引领,提高科技研发水平[5]。
立体种养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2 种。1)新型农牧结合模式,如种植玉米、马铃薯等特产,圈养肉羊、肉(奶)牛、猪等家禽;在葡萄架下养鸡、鸭、鹅,进而降低成本,增加收入。2)低碳农牧业模式,发挥好内蒙古林草碳汇能力,实现产氧气同步,种植、养殖并举,取得能流、物流的综合效益。例如,通辽市开鲁县建造农业休闲文化产业基地,以现代葡萄产业和草莓高效种植为主,兼具休闲采摘功能[6]。立体种养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协调农林草牧业的发展关系,推动由单一产品结构向综合产品开发转变,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统筹地方和全局利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内蒙古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实现农牧产业现代化的前提是要实现农业产业以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乌兰察布宏福农业有限公司采取“智能化温室建造和管控技术”,其主要采用精准水肥控制、生物防治、无土栽培等现代化农业技术,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不仅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发展,保持绿色理念,还促进和优化了种植结构[7-8]。为保障资源有效实施还可以增加相关政策和监管措施,健全现代农业生产数字化监测体系和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对于像上述有效的技术方法可以进行推广应用,这样有利于化肥农药用量的负增长。总的来说,绿色发展是兜底策略,要想坚持这一道路,就必须重视科技的进步,注重满足质量要求,完善农业和畜牧业的新型立体经营模式,长此以往才能真正增强农业产业新时代、高端化的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