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东湖 平和县大溪镇畜牧兽医站 福建平和 363708
放牧时因跨越坡坎,或在山坡行走时蹬空,致使肩部闪伤。 患肢肩膀下脱形成凹陷, 骨关节向前突出,出现跛行症状。
1.1 治疗 将患牛牵入深水池中, 游走20~25 m,让脱臼复原。 若无水面,可牵牛下坡行走30~40 m,可帮助整复。
1.1.1 西医治疗 患牛起水或下坡后进入牛舍适当保定。采用氢化可的松20 mL、青霉素80 U 混合后,分别在患肢肩部周边的肩井、抢风、肘俞等穴位各注射3~5 mL,防止脱臼关节周边肌肉组织炎症,促进整复,最终达到恢复效果。
1.1.2 中药治疗 方剂:乌桕根500 g、桂枝60 g,加水5 000 mL 煎至2 500 mL,加白酒500 mL 一次性灌服,连服1~2 剂即可痊愈。
1.2 病例介绍 2022 年6 月24 日下午3 时许,大溪镇大芹村大坑组陈某, 把家养的1 头3 岁半乳水牛赶到山上放牧,因该牛跑到对面田里偷吃水稻苗,畜主发现后匆忙驱赶, 结果水牛因慌张滑倒掉到山坡下。 笔者赶到现场,临床检查,体温39.6 ℃,呼吸56 次/min,脉搏85 次/min,患畜以蹄尖轻轻支撑着地,运步时跛行,患肢肩膀脱臼形成凹陷,骨节向前突出。诊断该牛为前肢脱臼。将患牛牵入附近鱼塘水中,让它游走20 多米,然后牵回牛舍保定休息,将氢化可的松20 mL、青霉素80 U 混合后,分别取右前肢肩部周边的肩井、抢风、肘俞等穴位各注射4 mL,每天1 次,连用2 d。 并用中药治疗:乌桕根500 g、桂枝60 g, 加水5 000 mL 煎至2 500 mL, 加白酒500 mL 一次性灌服,连服2 剂,第5 d 随诊检查,患牛已恢复正常。
放牧牛跨田埂,驱赶陡坡踤倒,致使后肢膝关节上方移位,出现程度不一的跛行。
2.1 治疗
2.1.1 及时整复,妥善固定 畜主前方牵牛,另一人在牛后面驱赶,强制驱行,兽医注意压棒。 驱行中必须引向脱臼那边弯走, 迅速压棒, 若听到一声“咔嚓”,说明达到关节复位的效果。
2.1.2 中药治疗 方剂: 女金丹750 g、 桐树寄生750 g、薜荔720 g、木贼400 g,加水9 000 mL 煎至4 500 mL,分2 次灌服,每天1 剂、连服3~4 剂。
2.2 病例介绍 2022 年9 月13 日大溪镇赤安村大榜组张某来我站求诊, 主诉: 家养1 头水牛出现拐脚,右后肢不能着地。 笔者赶到现场临床检查发现,患牛体温38.6 ℃,呼吸52 次/min,脉搏80 次/min,膘情尚好,反刍食欲正常,只能站立,拖拉行走,在行进中突然收缩弹动,出现明显跛行,蹄心向后上方,蹄尖着地,后膝关节肿胀,关节处突起后肢膝关节以下呈半游离状态等症状。 临床确诊为右后肢膝关节脱臼。 让畜主向前牵牛,笔者进行压棒,另一人在牛后面驱赶,驱行中引向脱臼方弯走,迅速压棒,之后听到“咔嚓”一声,确定关节已经复位。 服用中药:女金丹750g、桐树寄生750 g、薜荔720 g、木贼400 g,加水9 000 mL 煎至4 500 mL, 每天1 剂, 连服3 剂。 第4 d 后随访,患牛恢复正常。
1)过去牛的肢体脱臼,多以耕田、拉车为起因。近年来,牛肢体脱臼多以放牧蹬空、牵引管理失误而引起。 因此,要注意牛的放牧行为,做好相应的饲养管理工作。
2)临床诊疗中,让脱位关节的骨端回到正常位置,要越早越好,避免患病部位发生炎症。
3)注意牛后肢膝盖骨上方脱位与股二头肌转位的鉴别诊断。 股二头肌转位时, 患肢伸展程度比较小,膝盖仍保持活动性,膝盖骨韧带也不甚紧张,可以摸到突出的骨转子。
4)中药方中的乌桕根抗菌消炎,桂枝温经通脉。散寒止痛; 女金丹有活血止痛之功, 与桐树寄生配伍,助活血止血、舒筋活络止痛;木贼疏风清热,凉血止血,薜荔祛风利湿、解毒活血,二者相结合,达凉血活血止痛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