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元
解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但能评价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运算技巧、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1.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贯穿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教育,强化其综合思维,培养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思维能力,既符合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自我思考和自我探究意识。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育的方法千变万化,归根到底是教会学生学会计算方法,而解题思维方法和能力则是探索数学世界的重要工具。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来说非常关键。这个时期的数学教育对学生思想有启蒙作用,同时也是学生迈向更高年级的过渡阶段,教师要提升教学深度与广度,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1.趣味性原则。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发展思维的最有利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教学主题,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借此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性原则。课堂教学不仅要兼顾学生学习数学思维的启发,作为学生发展路上的“明灯”,教师还应转变以往“知识讲授”的育人架构,积极挖掘多种教学资源,加强与课外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问题分析,不断提高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解题思维的跃迁与内化。
1.情境趣味创设,激发学生解题兴趣。情境的创设对教学事半功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获得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思考数学问题,获得多元化的解题思路,进而打开思想之窗,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快速解题。
以“小数”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人体一天、十天、一百天、一年需要摄入多少克蛋白质?”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搜集相关的资料,并统计相关数据。如A同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的蛋白质大约为65g,让学生根据这一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1:成年人1 天摄入蛋白质的含量是65g,摄入量是多少千克?
解:65g=0.065kg
问题2:成年人10 天摄入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千克?
解:0.065×10=0.65kg
通过上述题目的引入,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信息列出相应的算式,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不仅能强化学生的解题意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强化学生解题能力。数学思想是解题的重要基础,研究发现,合理应用数学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高效解题,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突破解题困境。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恰如其分地渗透数学思想,以数学思想驱动数学解题,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解题框架。
以“位置与方向”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引入拓展性题目,如,让学生开展校园寻宝活动,学生随机选择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物进行记录,绘制相应的地图,在地图上标注好各种建筑物的位置,完成校园平面图的绘制。与此同时,其他学生也可随机指出一个地方,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学生准确说出该地点的位置信息,这种数形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表述物体的位置。
3.信息技术呈现题目信息,简化思考流程。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可从题目信息的呈现入手,借助信息技术呈现题目信息,逐步简化学生的思考流程,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解题,全面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以“可能性”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本节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哪些事件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与此同时,还要求学生正确应用与可能性相关的词语,如“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此过程中,也可借助多媒体引入以下问题。
问题1:刚开始还是晴空万里,突然间,乌云密布,这种情况下一定会下雨吗?
问题2:班级中的两个同学设计了不同的盲盒,在盲盒中放入3个红球和7个黄球,一位同学从盲盒中任意抽取一个球,抽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黄球呢?
借助多媒体呈现问题,插入相应的图片,构想相应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信息。同时,也能逐步提高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在此基础上解题,提高解题效率,深化对可能性相关知识的理解。
4.开展数学探究活动,深化学生解题能力。数学教学重在探究,开展探究活动能够逐步深化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教师可进一步开展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聚焦实际问题,分析问题,逐步解决问题。
以“运算律”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入植树造林题目:“学校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将所有参与活动的同学分成25 组,其中每组有4 名学生负责挖土、种苗,2名负责浇水,求本次活动一共参与的学生有多少人?如改变活动设计方案,每个组需要负责5 棵树的种植活动,同时还要给树苗浇水,每棵树苗浇水量为2桶,负责浇水的学生一共要抬多少桶水?”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合作探究,结合运算率的相关知识列出相应算式,参与活动学生的人数有25×(4+2)=150(人),一共要抬水的桶数为5×2×25=250(桶)。通过探究能深化学生的运算能力,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5.注重认真审题,提高解题效率。审题是数学教学的要点,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便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目前,一部分学生未能正确审题,且因缺乏审题意识而导致错误的概率也比较高。基于此,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审题,把握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进而提高解题效率。
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入特定的习题“小明制定了做题计划,一共需要完成的题目为24道,现已经完成了16道题,那么,小明未完成的题目是全部题目的几分之几?”上述题目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数运算能力。为帮助学生正确审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标注出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如重点圈出24 和16 两个数字,并对数字进行相关标注,在24 旁边标注“共完成”,16 后标注“已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计算已完成的题目占总题目的几分之几?经过计算,学生得到已完成题目为总题目的,将总题目设为1,那么,未完成的题目是全部题目的()。引导学生正确标注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可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推断隐含信息,从而经过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
6.优化教学评价,培养良好解题方法。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作用,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进一步优化教学评价,从多个维度入手,把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逐步提升课堂评价效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针对数学解题评价,可从解题的各个环节入手,进一步细化评价内容,使评价更具有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解题能力的培养从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数学教学路径,同时也能彰显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多元化的数学探究活动,提升学生解题能力,要注重认真审题,提高学生解题效率,要优化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使学生能够突破解题难关,快速解题,不断提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