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科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畜牧技术与推广背景,其中包括新型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育肥猪高效养殖技术、肉牛玉米秸秆膨化生物饲料加工利用技术等,其次从加强对绿色养殖观念的宣传、提高畜牧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三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力度、完善技术推广体制等方面探究出了新形势下畜牧技术推广措施,以供参考。
通过推广和应用绿色畜牧技术,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自然,保护环境,也可使畜禽粪便得到科学的使用,减少了对大气和水源产生的负面影响,目前新型绿色畜牧养殖技术主要为生物降解技术,具体如下:
(1)NCS 模式发酵技术原理。NCS 膜发酵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好氧发酵技术。通过将改性高分子与网片结合,以点状粘合层压制成具有防水透湿性的层压织物,该技术除了能阻止水分子外,还能阻止其他液体、气体的渗入,从而大大减少肥料在堆肥中的损耗。
(2)新型有机固体废弃物好氧发酵技术。覆膜好氧发酵法是一种改进的条剁法,它能保证一定的氧气,并通过通风来控制堆温;还能有效地解决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臭味。
生猪养殖产业是关系到社会发展与民生的主要产业,与玉米、水稻、小麦一样重要。发展生猪产业,是保证人民生活、物价稳定、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非洲猪瘟暴发后,我国能繁母猪、生猪存栏出现了大幅下滑、产能下滑、猪肉价格大幅上扬、稳产、保供应压力加大。为此需大力推广育肥猪高效养殖技术,确保在技术下可达到稳产、复产的效果,加强了猪肉供给能力,保障了生猪生产。
(1)选择良种。选用日增重、高瘦肉率、低饲料报酬的仔猪进行育肥。长白、大约克夏、哈白、杜洛克三元或多元杂交的优质仔猪,进行育肥。
(2)饲料供给。根据北方地区的育肥标准,营养需要,配备相应的饲料。15%-18%的蛋白质(60 kg 体重之前),12%-15%(60 kg 体重之后),粗纤维含量小于9%,在育肥阶段,育肥母猪需要240kg 的全价饲料。
(3)育肥前期准备。一是对猪圈进行消毒。3%来苏水,10%-20%的石灰水,30%的草木灰水需交替使用。二是选择合适仔猪。三是疫苗的接种。制订切实有效的免疫方案,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病毒进行免疫。四是及时进行阉割。30-35 天龄,5-7 kg 时,进行阉割;引进仔猪应该在适应新环境下进行阉割。五是驱虫、洗胃。每5kg 毛重,第一天可使用1-4 粒左旋咪唑,第二天可使用2-3 粒小苏打洗胃,第三天2-3 粒。六是群组的合理划分。按品种,来源,体重,进食速度,同窝最好不分群。
(4)育肥方法。一是要坚持“四定”。定时,定量,质量,温度。日粮以干饲料计,约为3%-5%;每天6 次,15-25kg 的猪,每天4次,每次25-40kg;40 kg 以上的猪每天3 次。每餐之间的间隔应尽可能平均,最好是最后一餐。每一次喂至八九分饱,槽内已无残渣。改换的时间为4-5 天,逐步过渡。一般情况下,饲料的温度应该相同,冬天温夏凉。二是先用配合饲料,再用青绿饲料,一般每餐分3 次,每餐后投喂0.25-1.0 kg/头。三是要有足够干净的饮用水。冬季,早春或生猪生病时应饮用热水。四是要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保证室内环境整洁,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通风良好。对猪进行饮食,排粪,睡眠三点定位。夏天要注意防暑,冬天要注意保暖。五是及时出栏。一般以90-100kg 的重量出栏。
(5)防疫消毒。一是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在购买仔猪时,要注意是否有发热、精神不振等情况。要看原产地、检疫证明书;在入栏之前,必须进行隔离观察,在隔离处理后,方可进行并圈;不准购买疫区的猪肉、饲料等。二是定期进行防病驱虫。在春秋季节进行口蹄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常规免疫;避免共患传染病;定期清除体外寄生虫;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防为主”。三是对圈舍、槽具进行定期消毒,每15-30 天消毒一次,舍前要用生石灰消毒,并随时更换。
(1)技术背景。安徽省是我国的玉米主产省,每年的玉米秸秆产量超过4 千万吨,可转化饲料620 万吨。玉米秸秆是肉牛最重要的粗饲料来源,其利用方法大多是通过简单的碾压或采用传统的黄贮方法进行直接饲喂。但由于肉牛的粗饲料质量差,利用率低等问题导致养殖效益无法提升。在此通过肉牛玉米秸秆膨化生物饲料加工利用技术,大力发展和利用玉米秸秆的能力,促进粗粮生产的科学化、标准化,在实现机械化与实用化时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这对促进地方肉牛产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工工艺。①切断。秸秆运到厂里后,用铡草机将其剪成1-3 cm 长,或者碾压(如果机器收获的玉米可以直接碾碎,然后运到工厂)。②送料。将物料经螺旋输送机送入膨化机。③发酵。采用膨化机对秸秆进行粉碎,在粉碎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水分,防止因温度过高造成的秸秆烧焦。④加水。将麦秆用螺旋输送机送至打包机。运输时要注意适当的湿度,以保证稻草含水量在60-75 之间(草料和水的比例是1∶1.5-2.0)。⑤加菌。将每包(500 g)的麦草发酵剂倒入桶内,按照1∶10 的比例加水(冬天温度不宜高于40℃),充分搅拌后,混合成5L 的菌液,采用特殊的加菌泵,对加菌量进行准确的控制,每吨稻草添加1L 菌液。⑥打捆。在打捆时,要注意观察稻草的水分含量,如果水分太少的话,要适当地喷水。⑦裹膜。选择优质包装特殊的拉伸薄膜。为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损坏,延长储藏时间,最好用包裹薄膜包裹4 次以上。⑧发酵。秸秆包装后,运输至成品仓库进行储存和发酵。冬天发酵超过60 天即可食用,其他季节超过30 天即可食用。
(3)使用方法。每天饲料用量为1.5%-2%,可以代替20%-40%的精料。
在畜牧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为保障技术推广的顺利进行,需加强养殖户对绿色养殖观念的认识,在此推广人员应积极宣传绿色养殖观点,使养殖户了解到所使用的畜牧技术对养殖效益、养殖行为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推广人员自身担任的职责为推广、教育、宣传等,继而增强养殖户对绿色养殖技术的认识。
以畜禽无抗性为代表的绿色养殖方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和社会效益,与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相适应,对促进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当地需高度重视该技术,以加强对养殖户绿色养殖观点的宣传,大力推广该技术,发展无抗养殖试点示范,创建畜产品安全品牌、积极培育畜禽品牌、推广无抗性肉制品试点示范等,以此促进绿色无抗养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继续推进无抗养殖技术的发展,逐步扩大试验规模,提高无抗性畜禽的生产规模,培育和发展新的畜牧业新形式。
(1)不断强化专业人才培训
当前,要不断加强对兽医队伍的建设力度,保证地方兽医专业人员的配备,保证县级和村级兽医站点的布局合理,进而为技术推广工作与当地养殖产业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兽医站可以派遣宣传人员到养殖场实地考察,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将健康养殖理念传授给养殖户、兽医。在对兽医疾病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从根本上改善其生态化水平,同时也能使兽医队伍快速、高质量地发展。
(2)组建高素质的推广队伍
基层畜牧推广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推广队伍,而其整体素质又直接影响到推广工作的实效,以及能否达到地方畜牧产业发展的目的。因此,地方兽医站要根据推广需要,继续加强对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等工作,进而提高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保障推广人员掌握最新的畜牧技术,确保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推广服务能力建设
完善推广服务能力的建设,提升专业推广人员与技术素质,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保障。2018 年10 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农发行了《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应优化技术推广岗位的结构比例。可降低教育和工作年限要求,结合具有突出贡献的技术推广人员给予其优秀职称。近几年,农业和信息化部门以各种方式对各地进行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不断提升科技工作的质量。2020 年,国家畜牧局在全省范围内举办了“最美丽的牧工”评选,在畜牧专业技术人员中掀起了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2022 年,农业农村部在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基础上,大力推进“耕耘者”项目的实施,预计将有110 万人参加,把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列入其中。在此,当地需按照农业农村部指示,深度对基层推广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在不断提升其素质与能力后,结合农业农村部评比活动,支持和引导优秀人才、大学生充实到基层畜牧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地方持续加强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在此还需持续推动人才职称制度改革体系,大力拓展基层畜牧推广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之路。
根据调查,目前全国县乡单独设立的农技推广单位还不到半数,县级的自办农技推广所占比例只有50%,乡自办农技推广所占比例只有20%。大部分的农村基层都建立了农业技术服务机构,推广人员身兼数职,日常的推广工作与服务体系难以维持到田间。有关数据显示,省级农技推广单位从81 家降至61 家,下降25%。市直机关和乡镇机关分别下降26%、41%和23%。同时,经过机构的简化,各级农技推广单位在职人员数量显著下降。农村基层工作环境严峻,青年技术人员招聘困难、留人困难,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最近几年,我国基层政府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在资金、政策等扶持下,针对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投入不足,很多技术推广人员采用老方式进行推广,这对广大农村的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因此,笔者建议,需不断加强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组织的建立。实行“县市、县、乡”的经营模式,可将基层推广机构的人、财产权等归县级人民政府共同实施,其有利于组织的统一指挥与协作。加大对基层畜牧科技工作者的福利,对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等给予一定的优惠,制定扶持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开展科技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大各级经费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工作条件、改进工作条件、改进试验设施、建立学习观摩、试验示范基地等,进一步增强体质服务功能。
首先,在畜牧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为达到畜牧技术深入养殖行业的实际效果,需努力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并在技术推广体系下达到推广工作的预期目标,针对以往推广工作存在的薄弱问题,需组织村级农技推广机构和技术人员的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各地区、各层次进行评价,以此在完善技术体系时可形成动态的网络化管理体系,依托支撑继续后续体系完善工作。其次,按照完善的技术推广体制,不断提高宣传教育效率与质量,可将奖励与推广制度相结合,由此,可以调动广大畜牧人员对畜牧技术利用的积极性,从而为技术推广与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如,“种场+农户”的推广模式,是以优质种场为基础,为广大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优质种植基地。一方面,种场向农户提供种畜,另一方面免费为农户提供饲料搭配、疾病防治等技术培训。与农户签订保护最低价格的收购合约。
最后,农业农村部对实际推广工作的要求,加强调研力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寻找问题的关键,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并适时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并与相关单位、地区共同推进。
近几年,我国财政以农牧业发展基金为依托,深入推进农村科技体制的改革,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主导技术的示范应用,在依托基金实施大项目与工作清单的管理方式后,可有约束力地进行指导工作。在此过程中,当地需按照我国提出的财政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深化农机推广体系改革,明确具体资金规模,结合统筹安排,保障资金用到位。
例如,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可主要用于农村科技工作者进行技术指导等方面的补贴,一般不高于项目经费的25%;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补贴;完成重点技术项目的业绩,其经费总额不能高于项目经费总额的5%。
再如,农业技术示范性补贴(大约30%)。主要为试点示范和技术示范农户购买兽药、饲料、畜禽(或冻精),提供试验设备,并安排新品种和技术试验和演示所需要的资金。同时,畜牧人员能力建设补助(大约30%)主要是为基础养殖技术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供资金;在“特岗计划”的支持下,对在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进行相应的补贴。
通过创建示范户,可提升社会使用技术的有效性与可信性,还可促进养殖人员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例如,示范户自身在应用兽医技术时,可通过实际操作,逐步掌握技术的运用要点。同时,针对兽医技术中存在的困惑可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从而在技术运用过程中,增强其科学性和规范化。而在示范户的影响作用下,其他畜牧养殖人员也会逐渐加入运用新技术中来,实现示范户、养殖户和推广单位的良性互动,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动力。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是,其示范农户不但要积极配合推广单位,而且要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操作,避免误导其他畜牧养殖人员。
下一步,当地应按照技术专家深入养殖场所为养殖户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采取技术示范指导、养殖技术讲座等方式,为农业示范户解决以往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而有效发挥技术推广效果,达到技术推广目标,保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农民增产增效,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从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来看,当地需建立健全完善的推广体系,并认识到畜牧技术推广对养殖产业的影响,在实现畜牧绿色养殖与环境保护时真正发挥技术降本增效的效果。可以说,通过对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对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的贡献,为此当需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可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