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鑫,杨潇潇,黄元宰
(1.南通市纺织工业协会,江苏 南通 226001;2.南通理工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
江苏是传统纺织大省,从历史上苏州“日出万匹,衣被天下”,到近代张謇先生在南通建立全国第一家纺纱厂、荣氏家族创办无锡第一棉纺织厂,江苏纺织业在全国一直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南通现代家纺产业全球知名,苏州纺织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无锡棉毛纺及服装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南通、苏州、无锡三市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共同培育高端纺织集群。三市的上市公司共28家,世界500强2家,中国500强7家,单项冠军企业3家,通过优势互补,逐步奠定了江苏纺织业在全国的规模、效益和品牌优势。
(1)南通。2022年,南通全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有1 431家,营业收入1 672.7亿元,同比增长6.90%,利润总额90.3亿元。从六大门类营业收入来看,印染、丝绸、化纤实现正增长,其中,丝绸实现72.01%的明显增长。从利润总额指标来看,除丝绸(同比增加111.04%)和家纺(同比增加11.05%)外,其余同比均处于负增长,可见由于疫情、运动式减碳、煤炭与化工行业安全环保的突击整顿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原材料价格、运输、电力、蒸汽等各项成本上涨,企业生产成本较高,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从平均用工人数来看,纺织、印染、服装行业小幅收窄,依旧是丝绸行业变化较大,用工人数大幅增加,展现出较大的市场活力。
(2)苏州。2022年,苏州纺织行业1 969户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 671.28亿元,同比下降2.45%;营业收入2 763.51亿元,同比下降4.46%;利润总额70.48亿元,同比下降41.93%。其中,苏州市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30%,比上年下降0.26%。从主要纺织产品的产量来看,只有呢绒有所增长,其他类型产品的产量都是同比下降,其中,化学纤维下降13.43%,棉纱下降30.31%,布下降15.14%,印染布下降21.13%,服装下降1.65%。
(3)无锡。2022年,无锡全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975家,营业收入2 023.9亿元,同比下降9.01%,利润总额113.5亿元,得到了利润同比增长23.28%、利税总额同比增长14.38%的好成绩,止住了行业在复杂形势下的滑坡趋势,稳定了产业发展韧性。受全年疫情以及外需萎缩的双重影响,2022年,无锡全市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的增速趋势基本维持低位运行,除毛机织物(呢绒)、亚麻布和针织服装产量因刚需实现增长外,其他产品产量均继续处于负增长,化纤产量与三季度相比实现了由负转正的反超。
1.2.1 产业链完备,骨干企业实力强
南通、苏州、无锡三市纺织产业链上下游门类齐全、配套完整,在家纺用品、高端面料、先进纤维、品牌服装等领域都各具优势和竞争力。其中,以罗莱为代表的南通家纺占据了全国家纺市场的半壁江山,以恒力、盛虹为代表的苏州纤维产量占据全国总量的1/8,波司登品牌占据羽绒服市场40.00%,以海澜之家、红豆为代表的无锡品牌服装更是领衔终端服装品牌。
(1)南通。自先贤张謇1895年创办中国第一家棉纺织股份制企业—大生纱厂以来,经过百余年的经营,南通已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配套相对完善的现代纺织工业体系。江苏大生集团被誉为中国纺织的“常青藤”;罗莱生活是全国家纺行业排头兵;联发集团的服饰、色织在国内排名第三,荣获江苏省质量奖;化纤行业领军企业恒科新材2022年营业收入135亿元,文凤化纤集团2022年营业收入103亿元;鑫缘茧丝集团的蚕茧丝及丝织品在国内丝绸行业排名第四;金元亚麻公司的亚麻纱约占全球市场10.00%,销量位居全球市场第一;金呢工程织物的造纸毛毯约占全国市场10.00%,销量位居国内市场第一;双弘纺织是国内知名混纺企业,高端混纺纱线进入国内混纺行业20强。同时,江苏嘉通能源(桐昆)、恒科新材、华峰超纤、华强纺织、三润服饰、金太阳科技、紫罗兰家纺等一大批企业都是国内各纺织细分领域的知名企业。
(2)苏州。纺织业作为苏州传统优势产业,三国东吴时就有“丝帛之饶”之称,随着产业扩张和市场繁荣,赢得“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美誉。如今,苏州纺织产业集群拥有吴江丝绸、常熟服装、张家港毛纺毛衫等板块,专业化特色化优势明显。2022年,苏州纺织行业的两大领军企业恒力、盛虹两大集团蝉联世界500强企业榜单,还同时获得“江苏制造突出贡献奖”。恒力集团PTA、化纤、织造市场占有率达10.00%;盛虹集团被誉为“全球差别化纤维专家”,主导产品涤纶丝、印染布的市场占有率达6.00%,“智慧印染”被评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行业唯一示范项目。2022年10月,盛虹集团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荣获“中国世界名牌”称号的波司登生产的羽绒服市场占有率达到40.00%,在国内市场销量第一,2020年获得“中国优秀工业设计金奖”。恒力、盛虹、波司登、华芳、澳洋、雅鹿、东渡等7家企业还入围了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
(3)无锡。无锡素有“布码头”之称,其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国有企业,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典范,采用先进的紧密纺纱技术,成为纺织行业“特高支纱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现有70万个纱锭、500台布机,年产高档纱线40 000 t、高档织物5 000万m,特高支纱线产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红豆集团以“匠心”打造“精品”,以科技赋能研发,红豆男装重点打造定位高端的“0感舒适衬衫”,其产品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2022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称号,企业被中国服装协会授予“舒适男装赛道开创者”称号。海澜之家是全国男装品牌的佼佼者,多次位居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A股纺织服装业榜首。阳光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毛纺生产企业和高档服装生产基地,阳光呢绒被评为“中国世界名牌”。
1.2.2 坚持转型升级,注重技术创新
(1)南通。江苏大生集团纺纱数字化车间被工信部评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鑫缘茧丝绸获评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罗莱、蓝丝羽、新世嘉家纺建设了床品高效短流程示范工厂,斯德福的3D可水洗芯类、舒适型耐水洗巾类等一批产品在全国领先。金仕达开发的伪装遮盖面料、高性能防护面料、高档家纺面料以及联发集团开发的液氨、免烫、潮交联等功能性面料都申请了国家专利。近年来,南通纺织行业吸湿排汗纱线及面料、功能性聚酯纤维、功能性色织面料、功能性特种纤维高档面料、丝绸服饰家纺面料、丝胶回收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等一批面料及材料的研究开发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2)苏州。苏州恒力集团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先在国内实现了“熔体直纺5-8D/6f高均匀性超柔软聚酯纤维”规模化生产。该纤维被评价为“整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盛虹集团充分发挥创新平台优势,其“智慧印染”被评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行业唯一示范项目。江苏中鲈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苏州纺织企业入围2022年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名单。苏州震纶棉纺有限公司等22家苏州纺织企业入选江苏省2022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3)无锡。无锡龙头纺织企业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作用,无锡一棉通过智能化改造建立了信息集成平台和生产监控中心,创建了“ERP+MES+物联网+大数据”管控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加强机物料消耗定额管理,进而挖掘能耗潜力点。海澜之家建立了云服智慧工厂,开辟了用户直连、个性化大批量定制的新模式。红豆舒适男装5G全连接工厂中的衬衫工厂,通过智能化、数字化配套装置,打造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体系,实现“机器换人工”,使工厂人均效率提升20.00%,单耗成本下降10.00%,生产效率提高32.00%以上,在制品库存降低30.00%,交货期缩短40.00%,实现团定、批量、个定订单的混线精益生产模式。2023年,“红豆在线化高端化智慧零售模式的探索”入选全国《新型消费发展典型案例》。
1.2.3 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共同打造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
2022年11月,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高端纺织集群成功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也是纺织产业集群首次入选,成绩来之不易。高端纺织集群实现了“三个第一”,即总量规模全国第一、产业链布局完备程度全国第一、龙头企业数量全国第一;还有“两个领先”,即技术创新水平全国领先、转型升级成效全国领先。良好的产业集群基础、丰富的科教创新资源、积极作为的地方政府等多重因素构成了南通、苏州、无锡三地推进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的强大动力。
三地纺织集群深化校企合作成果转化和联合人才培养,实施南通市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无锡市职业教育重点项目等资金引导项目,出台《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政策,成效明显。盛虹集团和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年产5万t生物质差别化纤维项目投产建设。南通出台了《关于推进南通市纺织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为推动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红豆集团和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申办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项目成为无锡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项目。
三地纺织集群国际交流密切,集群每年组织企业开展国际纺织展、国内纺织展和专业交流活动等近百项活动。地方政府积极作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南通市委市政府推出了《南通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南通市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一系列专项扶持政策。南通定期筹办叠石桥“一带一路”商品交易会、家纺博览会、国际家纺交易会等特色展会活动,加强贸易文化交流,吸引了700多家外资企业落地生根、800名外籍专家常驻海门、数千名国际采购商来海贸易。
南通与苏州、无锡空间相连、人文相近,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三市互动频繁、交往紧密。2020年5月,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成立,并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赋予了建设“沪苏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全新使命,成为南通、苏州、无锡三市跨江联动开发、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园区。三市都是纺织名城,从历史上来看,南通张謇、苏州费氏家族、无锡荣氏家族都是中国纺织工业的创始人,奠定了江苏纺织业雄厚的产业基础与独具特色的品牌优势。相比苏州和无锡两大纺织大市,南通纺织产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2.1.1 研发机构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南通纺织行业只有3家国家级研发平台(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鑫源丝绸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南通大学的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研发平台数量远低于苏州,难以支撑未来南通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全市建有纺织产业相关的科研院所有3家,分别为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海安中纺院纤维新材料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南通)家纺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省级有3家,分别为江苏海安桑蚕茧丝质量检测服务中心、江苏省家纺设计及新材料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功能新材料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还有市级14个。全市纺织类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只有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也仅有1家,与苏州、无锡研究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除个别国企、头部企业进行了一定的研发机构建设外,其他大部分中小型纺织企业对研发机构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
2.1.2 创新人才仍旧紧缺
同苏州、无锡相比,南通在吸引纺织行业高端人才方面优势较弱,企业普遍反映招不到高端的设计、研发、管理人才。另外,纺织行业技能人才也面临学历低、老龄化严重、流动性大等问题。近年来,南通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纺织业作为传统行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差异普遍较大,纺织行业职工平均年龄已超过43岁,“招工难”“用工荒”问题再次凸显,制约着纺织行业健康发展。不少企业反映,目前行业用工男多女少,老龄化严重,纺织女工难招,接受倒班安排的女职工更少。
2.1.3 品牌战略意识薄弱
苏州、无锡龙头企业品牌影响力较大,恒力、波司登、海澜之家、三房巷、红豆5家企业入选2022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在服装细分领域,伊思贝得童装、绝设婚纱、上久楷丝绸等品牌同样有一席之地。波司登羽绒服、阳光呢绒被评为“世界名牌”。南通纺织企业由于经营者战略眼光的局限和企业资金问题,“树名牌、创品牌”意识普遍不强,投入积极性不高。虽然有罗莱生活、联发集团、文凤化纤、鑫缘丝绸、华峰超纤等品牌企业,但与南通纺织产业经济规模相比仍然比例太低,尤其是服装领域,大多数为贴牌生产,因此附加值低、行业利润率低。
2.1.4 对蓝领技能人才的扶持亟待加强
2021年4月,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首个考核站在南通揭牌。同年11月,由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组织实施、南通市纺织工业协会承办的首场缝纫工四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在南通三康服装有限公司举行,近80人参加考试,“南通纺织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点正式启动。但相比苏州、无锡,南通应进一步提高对纺织行业一线工人技能提升的重视程度,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在持续做好“织布工、纺织染色工、缝纫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家纺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2.2.1 加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力度
大力实施“揭榜挂帅”攻关计划项目,大力建设“纺织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鼓励纺织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搭建高端纺织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为全市纺织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推动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结合市优势产业链培育工作,积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沿江科创带各园区、科创项目集聚区,支持建立一批纺织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科技资源和产业集聚;对已有的纺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功能、延伸服务,为企业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企业研发体系贯标,提升研发人员工作积极性,推动企业研发机构整体质量的提升。
2.2.2 实施人才培育强基工程
在政策和财政上,扶持纺织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加大纺织企业引进工程技术关键人才、重点领域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国际创意设计和品牌管理运营高端人才力度,在政策上给予积极引进人才的企业一定的奖励;重点支持南通大学、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本科、专科院校对现有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再培训、再教育和技术工人技能的培训;鼓励本市龙头企业和国家、省级科研创新平台与中小企业合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流、产业对接活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邀请资深专家和知名设计师来通对服装家纺企业开展设计师、面料师和商标品牌管理人才的培训。
2.2.3 加大品牌培育建设力度
以大生集团、鑫缘集团、金太阳科技为载体,进一步推动纺织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设计师品牌建设,提升南通流行面料、高档丝绸、绿色纤维等品牌的影响力;培育服装产业自主品牌,实施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和辅助的品牌名企工程,推动一批中高端服装品牌的发展;全力打造西服、衬衣、女装、童装、针织服装等系列服装品牌,大力培养设计师队伍,提高其创意设计与创新能力,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际性品牌,形成南通高档服装优势产业;结合南通纺织业在高端棉纺织品、色织面料、茧丝绸方面的优势以及联发、鑫缘、大生等产业链前端知名企业的作用,向下游延伸品牌优势,并利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以色织类服装、真丝绸服装、高端棉制服装等品类为重点培育南通自主品牌。
2.2.4 打造高素质蓝领人才队伍
聚焦人才评价,以准入类职业资格评价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组织实施为重点,积极推动龙头企业、院校、行业协会等评价主体做好原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项目承接工作,在持续做好“织布工、纺织染色工、缝纫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家纺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各级人才招引政策向从事技能劳动的一线群体和一线蓝领工人倾斜,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设立专门的蓝领技术人才基金,引导和支持蓝领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明确蓝领技能人才享受的待遇等具体激励措施,引发全社会对蓝领技术工人及技能劳动者的关注和认可。同时,多方面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鼓励发展多形式的职业教育,打破社会“重文凭、轻技能”偏见,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企业兑现高技能人才待遇的普及度,增强本土人才留通就业、外市人才来通发展的“吸引力”,鼓励南通企业到市外职业院校订单式培养和引进青年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