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
“解放军,咱们一家人,军民团结,保卫祖国,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在第四届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发布仪式现场,确吉阿妈分别用汉语和藏语演唱的歌曲,让在场听众的思绪跟着歌声飘到了雪域高原……
“我们家的拥军情,要从我母亲那一代开始。”说起母亲拉吉,确吉难掩自豪。
拉吉老阿妈在西藏地区是名人,是享誉高原的爱国拥军模范。
1987年9月的一天,拉吉突发心脏病,在家中难以起身。
当时他们家距县城医院30多公里,还都是碎石山路,交通非常不便。确吉的父亲立即想起附近部队医生来做体检时说“有情况随时来找我们”,便让确吉在家照顾母亲,自己披上衣服赶往部队。
军医第一时间赶到拉吉家中,经过吃药、输液治疗,拉吉的病情终于稳定。确吉说:“是金珠玛米(解放军)救了母亲的命,这份恩情,我们全家都记在心里。”
其实,驻军官兵与当地群众像这样“过命交情”的事数不胜数。“当时村里缺医少药,有人生病,往往会联系部队,请求军医给看病。他们在村里救下的人数不清,金珠玛米就是我们的守护神。”确吉感慨道。
体重45公斤,肩背30公斤重的水,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山地,能走多远?
“能走一辈子。”这是确吉给出的答案。
高原的冬季寒风刺骨,滴水成冰,最低温度能达到-40℃,边防部队的水管时常被冻住,缺少日常用水。在一次慰问中,拉吉无意中得知了这个情况。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每年一入冬,拉吉就带领当地群众,每户出1人,义务为执勤哨所送“拥军水”。这条送水路,拉吉家两代人与乡亲们一走就是半个世纪。
“当时我才十几岁,体重也就45公斤,一大水桶装满水有30公斤,超过体重的2/3。5公里的送水路,要走得小心翼翼,常常要走近2个小时。我不是怕累,是怕水洒出来,担心不能给战士们送更多。”确吉边回想当时的场景,边演示背水的动作:弯着腰,双手放在胸前,抓紧捆住水桶的绳子,一步步向上攀登。
2012年3月,拉吉老阿妈因病去世。“母亲临终前特意叮嘱我们,每年迎接新战士、欢送老兵的传统不能丢,每年‘八一去部队送特产的传统不能丢,一定要让新战士尝到最新鲜的酥油茶和甜茶。”说到这里,确吉眼含热泪。
随着连队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背水已经成为历史。“但部队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确吉说。
2017年,部队需要将一批后勤物资运抵边防线。车队开到一座石头山下,却因坡度过大难以继续前行,只能依靠马匹驮运物资。
凌晨2点,消息传到了村子。确吉着急了,“我们马上跟乡政府联系,把放养在外的骡马集中起来,连夜组织人员抢运物资”。
确吉不顾自己近60岁的年纪,来回奔波,沟通部队与地方,协调人员分工,使得队伍行进、衔接井然有序,在雪域高原呈现了新时代的“小推车”运输线。
2023年7月,确吉接受媒体采访。
将物资送达后,近20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让所有人累得近乎虚脱。当时虽是7月,但高原上仍寒风凛冽。因为只预备了4顶帐篷,无法让大家都住下。为了让官兵能够好好休息,确吉和乡亲们执意要在露天休息,官兵自然不忍心,双方“争执”不下,谁都不肯进帐篷。最后,官兵步行到军车停放处,挤在车里过夜,把帐篷让给乡亲们住。
那天,确吉发现,在海拔5000多米的戍边一线,风大天寒,官兵长期在户外作业,手上、脸上被大风刮开了口子。
握著官兵的手,确吉心疼得直掉眼泪。回到村里,她又开始了新的工作:发动村里的妇女用羊毛纺线,为边防官兵赶制手套、袜子、护膝等防寒物品。她说:“数量我们也没计算过,做好一批就送去一批,能早一点是一点,我心里着急啊!”
送去御寒物品,确吉还是不放心。她拿出上万元积蓄,拉着儿子去采购了一大批生活物资,赶着马又上了山……
2020年,确吉再次顶着风雪,跨过乱石滩,翻越冰峰雪岭来到戍边一线,看望慰问官兵。
戴上阿妈啦献上的洁白哈达,喝着阿妈啦递来的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听着阿妈啦的亲切问候和嘱咐,官兵说特别有家的感觉。
1985年的一天,确吉亲手做了一面国旗,在自家院中升起。从那天起,确吉每天都会在自家院里升国旗。这一坚持,就是38年。
如今在乃村,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房顶上都有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每周一上午,确吉都和村民一起,在村委会院子里唱国歌、升国旗。
确吉家里最显眼的位置,是一面驻地部队赠送的锦旗——“待兵如子,视连如家”八个大字,这是部队官兵对确吉真诚的敬意和感谢。
每年新兵下连,确吉一家都有个雷打不动的活动——前往附近军营迎接。2023年4月,确吉带着女儿德吉又出发了。和部队确定好日期后,她们从那天凌晨就开始忙活:煮牛肉,分包装好;做好酥油茶、甜茶,用暖壶装满……她们带上哈达,提着大包小包出发了。
官兵早早就在营区门口列队迎接。新战士往往还没到营地,就已经听说了拉吉、确吉一家人的故事。
一条带着满满祝福的哈达,一壶暖心暖胃的酥油茶,一句充满温情的叮嘱,让大家对这位老人丝毫没有陌生感,情不自禁地喊出“阿妈”。
2023年“八一”前夕,确吉(中)和儿子巴桑旦增(右)在第四届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发布仪式现场。
确吉说:“这些战士为祖国守国门,我就要守着他们。他们叫我一声‘阿妈,我就当他们是我的儿子。这些兵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他们离家这么远,我要想办法让他们在高原也有家的感觉。”
每年退役季,确吉也要去为退役老兵送行。有些相处了多年的老兵,舍不得确吉,在收下哈达告别的时候,眼泪止不住地流。一个已经退役一年的战士,前不久还给确吉打来电话,告诉阿妈自己梦见了她,还想喝她做的酥油茶,还想回到高原来看她……
随着年龄增大,确吉的身体也不如从前,女儿德吉、儿子巴桑旦增开始更多地从母亲手中接过“家族事业”。“现在家里经济条件好起来了,有能力为部队做点事情。部队各种条件也好了,但是只要有需要,我和妹妹就非常高兴去做。”巴桑旦增说。
(作者单位: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