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陈欣欣 整理/孙天依
张寒:空军某部指导员
陈欣欣:北京市昌平区某学校教师
结婚时间:2023年5月23日
我是一名教师,爱人张寒是空军某部的一名指导员。
婚后的日子里,我对张寒又爱又恨。有时,我恨他的“板正”,每次他休息时来看我,都要“教育”我一番:“欣欣啊,你这房间也太乱了,怎么到处都是狗毛啊?”可有时,我又很爱他的“勤快”,他会偷偷做一道糖醋排骨,送到学校看着我吃完,还会帮我洗完衣服、晾晒好后再悄然归队……
就在这样“矛盾”的情感中,我慢慢读懂了他藏着的爱。
记得刚结婚时,我俩原本打算一起休几天婚假,我却突然接到了学校安排我参加“高教杯”教学竞赛的通知。
我一时犯了难:一边是两人好不容易能凑到一起的“蜜月”,一边是一次展示自己的难得机会。
我给张寒打电话,对着他一通“纠结”。他安静地听完后,劝我道:“‘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欣欣,你就放心大胆地报名吧,我就是你的后盾!”
在张寒的鼓励下,我开始认真准备参赛。白天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下午放学后,教室就成了我的模拟课堂。
成课过程中,张寒是我唯一的“听众”,通过视频通话,我们俩一遍一遍地捋课件、通逻辑、设计亮点环节。
有一次,等我走完授课的全套流程,却听到视频那端传来一阵轻微的呼噜声。原来,只有我在视频这端“吧啦吧啦”一通讲,忙碌了一天的张寒却累得睡着了……
后来,我获得了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教杯”小学课堂教学评优比赛一等奖,算是打赢了成为军嫂后的“第一仗”。
携手共进,异曲同声。平时,我特别喜欢听张寒讲连队的故事。在我看来,班级和连队有许多相似之处,班主任和指导员也仿佛是一个职业的两种表现。
结婚之后,我也常利用节假日去部队看张寒,对他的连队也越来越熟悉。
记得有一次去部队,刚到的那天晚上,我和张寒正在聊天,战士小胡敲门进来汇报工作。
小胡走后,我好奇地问张寒:“小胡最近是不是挨批评了?”
张寒说:“小胡最近表现挺好的,怎么会挨批评呢?”
但凭直觉,我感觉小胡状态不对,印象中,他是一个乐天派。但那天,小胡虽然表面看很正常,可是以我带学生的经验,总觉得他的情绪有些低落。
张寒立即叫来小胡的班长了解情况,班长说小胡的父母像是有矛盾,只是他怎么都不肯细说。
第二天,张寒又给小胡的父母打电话了解情况。原来,两口子在家里因琐事发生争吵,进而开始闹离婚,非要小胡请假回趟家。得知张寒与小胡父母的通话后,我立刻给他开起了“小灶”,传授自己如何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经验。通过这场“场外协助”,张寒成功调停了一起战士家庭矛盾,小胡的脸上也重新有了笑容。
“这次多亏了我们家的‘班主任,不然我可能发现不了!”事后,张寒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运用你的‘带班经验帮我理清了连队管理的思路,算是有力地落实了家庭联管联教机制。”
暑假期间,我住进了张寒所在部队的家属院。我们房间的窗前有一片花圃,清脆的鸟鸣,孩子的欢笑,透过窗户的阳光……这一切都让人倍感幸福。
短暂的几天放松后,我突然意识到,张寒在家的时间太少了,而我一直期待的家属院生活,就是我俩能每天“腻歪”在一起,能一起聊天、逛街。然而事實却是,我只是从学校换了一个地方继续等待而已。
张寒觉出了我的沮丧,就找事情让我忙起来,让我利用自己的教师身份,带院子里放暑假的孩子们做些有意义的活动。
于是,家属院里的3个小朋友成了我“军娃课堂”的第一届学生——我们一起观察小鱼、喂小狗,一起奔跑、做游戏……慢慢地,我混成了家属院的“孩子王”,最壮观的时候,身后跟着一大群“叽叽喳喳”的孩子。这样的日子,我觉得充实了许多,能够帮助张寒的战友们排忧解难,也让我觉得特别幸福。
我和张寒还一起做了一个沟通本,也叫“每周一记”。每次我有情绪了,就会写到本子上,而他看到就会在上面留言,帮我疏解心情;遇到高兴的事情,我们也会写在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菜单,购物计划,旅游攻略……在我看来,纸质的文字更有温度,也更亲切。
9月新学期开始后,除了担任班主任,我还兼任一年级的年级组长。每周一,我都会带一束鲜花到办公室,让老师们有一个温馨的工作氛围。空闲时间里,我会和同事们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分享经验心得。同事们也都愿意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我们一起聊困惑、找原因、解决难题。经常有同事开玩笑说:“欣欣当组长后,不光照顾自己班里的学生,还要照顾自己组里的‘学生。”
其实,成为军嫂后,我似乎更加坚定,也更愿意为学校、为学生,为张寒和他的战友奉献自己的爱。
或许,爱的意义就是并肩成长!
(孙天依单位:空军某部)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