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雅云
师者一角
十五年前的一个晚春,乍暖还寒的天气,教室窗边萌发的葡萄新芽春意盎然,在暖阳中轻轻舞动。
那时的我如这盎然春色,脸上写满了欢欣与喜悦。我在学校组织的作文大赛中获得了特等奖,同学的艳羡、父母的夸赞,让我异常骄傲与满足。于是我继续贯彻之前的写作方法——摘抄美文美篇、背诵好句好段,尤其钟爱那些零散的唯美句子。
可是,接下来的月考,却给了我当头一棒,我的语文只考了85分,而我自以为信心满满的作文,却只得了39分(满分50)。伤感无措的我,无意间看到了不知何时长出“触角”的葡萄藤,这些新长出来的“触手”,没有一只伸向藤架,而是对着蓝天伸展着。可以预想到,这些触角在两天内就会因错误的生长方向而萎靡下来。
我红着眼拿出试卷,把这次作文与班上其他同学的高分作文对比着研读了几遍,开始对我一直以来的写作风格进行反思。我过往太偏爱那些清新唯美的文字了,故而平时积累的词句都是美则美矣,却缺乏哲思;再加上追求金句的阅读习惯,致使我的碎片化阅读太多。虽然我没有荒废读书,可看待问题的角度却太过肤浅,文章内容过于单薄,无法经受推敲,空有一副漂亮的外壳而缺乏真正打动人心的思想。
经过长时间的追根溯源,我终于找到了自己在写作上的问题。同时,我还发现,碎片化的积累绝不是学习语文的长远之计,语文学习中,语言只是外壳,思想与内容才是内核。与其沉迷于只言片语的积累,倒不如多读读全篇,这样才能悟出作者的真心巧思。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的积累方法,不再贪恋于精美的词句,而是开始对文字背后的哲思与情谊进行深入的发掘。
春去夏至,恍然间,我看到窗外的葡萄藤不知何时朝着正确的花架方向伸出了自己的触须,可以想见,葡萄藤定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枝繁叶茂。
我开始读鲁迅的作品。鲁迅先生思想之深刻,让我发现如今的许多事情都涵盖在他的思想内核里,那穿透人心的文字似乎从未远离。我走向沈复,《浮生六记》让我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他教会我写作就是要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写出那处变不惊的内心。叔本华更是冷静客观地把人性一层层地剖析给我看,“意欲是教不会的”,他关于“本性”和“理性”的哲思,影响了我的写作。
由于阅读了许多精神力强大的文字,我的内心更加丰盈。行文前,我一定会先想好并写出文章的中心主旨。每一个段落的文字、每一个句子的表达,都务求与中心有关,而不是追求语言上的精致。自此,我的作文成绩稳步上升,名次也有了明显提高。
现如今,教室窗外又有一片葡萄藤,藤上依然有枯败的触手,但那些抓住正确方向努力生长的触手,让葡萄藤充满了盎然的生机。
那些只知贊美自己却不知反思的人,听众永远只会有自己一个。
愿你我都能于反思中找到进步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