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军
素养提升
导 语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以实用为旨归,指向现实生活需要。下面我们以一些有关乡村文化振兴的访谈、调查报告等学术论文,引领大家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作品选读
【片段一】
记者:针对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困境,您有怎样的建议?
梁鑫华:乡村文化振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激发乡村文明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不断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从乡村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营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乡村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转化为乡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实化于行。
要以乡村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为核心,对乡村文化再提升,构建现代乡村文化,增强乡村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筑牢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石,以达到继承、创新和保护乡村文化的目的。
此外,要注重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要在传承中根据时代变化努力创新,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多重功能效应。每年农历秋分——农民丰收节是国家制定的农民唯一的节日,政府有关部门应结合当地特色,加大组织和引导力度,办好一年一度的农民丰收节。
(摘自《团结报》2023年10月10日,有删改)
赏析
这是一段针对如何处理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困境的访谈。从三大方向提出建议,具有可操作性,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
【片段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的调查报告
张力文
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是一种文化发展趋势,应该时刻关注乡村居民的生计生活,通过具体的、可以感知和体验到的文化事项与文化内容让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得以提升,文化创造力得以提高,文化传承力得以改进。
一是通过加强乡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来全力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农耕文明,对于很多文化事项来说,乡土社会是它们的发源地,更是它们价值实现的有效平台,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相融合,要注重乡村文化本身所具有的鲜明性、独特性、地域性和差异性,将乡村环境中的代表性优秀文化进行科学分析,研判符合当地乡村社会发展的文化优势,迎合当地居民对本土文化的接受和传承心理。
二是通过满足乡村居民的多层次需求来重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发展既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不是简单地把某些文化表现形式引入乡村环境,而是要通过文化元素挖掘、文化项目规划、文化环境改造、文化产品创新等因地制宜的方式,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乡村生活环境、居民审美能力的滋润与培育功能,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三是通过塑造乡村居民的文化意识来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外溢。与乡村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乡村文化娱乐活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建设中寻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乡村文化娱乐活动中,人民群众可以在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将原本具有一定叙事性、趣味性的文化要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凝缩、编译出来,创造更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活动样式。
(摘自《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有删改)
赏析
这是一篇有关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的调查报告的总结部分。作者从三个方面,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做了高度的概括与综合。
链接
访 谈
因为某个人、某件事、某些问题去访问知情者、事件本人或专家,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就叫做访谈。
访谈的对象肯定是人,而访谈的内容可以是新闻事件或历史事件,可以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也可以是人物专访。访谈的基本特征是针对性、专题性、典型性,即访谈的目的性特别强,针对某事、某人、某个问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访谈的人、事、问题具有典型意义。
做好访谈必须做好三点:对访谈的对象和内容有比较详细的了解;访谈主题要明确,提问要简洁明晰;要有针对性;要有较好的提问技巧。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就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然后把调查研究得来的情况真实地表述出来,以反映问题,揭露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向人们提供经验教训和改进办法,为领导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科学研究和教学部门提供研究资料和社会信息的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的特点体现为:(1)真实性。真实,是调查报告的生命。它的真实性就是要以事实为根据,不仅报告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要真实,就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过程、原因和结果也必须真实。(2)客观性,指客观地反映事实、忠于事实,不带有调查者的主观随意性,不能对客观事实随意引申或不切实际地渲染。
学生练笔
嵐县面塑当今现状的调查报告
龚玉鹏
一、岚县面塑的形成
岚县冬长,人喜蒸花。将麦子精心磨成细粉,舀到瓷盆里,再把酵子用温水泡开、和起、盖好。将发好的面,加上碱水,尽力揉搓,再用笼布盖好。铁刀切割、竹刀划割、木梳印纹、颜色晕染……
二、岚县面塑的样式
岚县面塑是舌尖上的美食,也是指尖上的艺术。从正月初一的“面花花”“面枣山”,到正月二十五的“点灯灯”,再到清明节的“蛇燕燕”“寒食食”,对于岚县人而言,面塑是他们表达美好情感的物质载体,更承载了悠远深厚的历史记忆,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内涵。在这里,每逢婚丧嫁娶、礼仪纪念,面塑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元素。
三、由面塑延伸的产业
在岚县,多彩的不只是面塑,更有供会。当地还保留着一个古老的庙会——岚城北街面塑供会。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几百户人家就会把精心制作的面塑摆到北街上。面塑制品绵延200多米,整条街道宛若一条面塑展示的长龙,场面蔚为壮观。
2020年包含面塑文化交流中心、面塑街、面塑主题公园等三大部分在内的岚县面塑街项目已基本完成。
一条网线也让面塑走出了岚县。岚县面塑超市内,手艺人王冬梅正在手机镜头前直播,“我每天都会直播上几个小时,不仅教网友们如何做面塑,也传播背后的历史文化。”
【山西岚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