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学愚
师生同台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既然太阳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达到十全十美的这种愿望,则是人类的尺度。——(德国)歌德
读了以上两句话,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教师下水文
立缺憾之壤,生完美之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追求完美是数千年来亘古不变的话题,此岸与彼岸之间的人流犹如过江之鲫,均在营营探求着通向完美的道路。
什么是完美?完是全、满之意,美则有高度赞扬之意,“完美”二字并称,则是毫无缺憾,尽善尽美。但细想世间万物万事,却少有完美;若世间皆完美,就不应有生老病死、爱恨离别,不会存在“彼黍离离”“金钗之怨”“天涯断肠人”的千古哀叹。
那完美仅仅是人们的臆想吗?自然不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立世目标不断被奉为圭臬,引领无数仁人志士写下自己的人生志向;“大同社会”“汔可小康”的治理目标,也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经久不灭的光芒。完美是人类的奋斗目标,是理想的寄托点。
相较于理想性的完美,缺憾才是普遍存在的事实。缺憾即是不完满,它就像一个无处不在的幽灵,悄悄地、无孔不入地渗透进人们的生活。有的人贫穷,有的人富有;有的人聪慧,有的人愚笨;有的人健康,有的人虚弱。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努力追求完美,但无论我们如何努力,仍然无法完全消除缺憾;因为缺憾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与我们同在。
当然缺憾也不是一个应该全然被贬义的状态。如同夜晚此起彼伏闪烁着的星星,每個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正是缺憾造就了人类个体生命的独一无二。不仅如此,缺憾之中也孕育着完美的希望,诚如朱光潜先生所言:“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于有缺憾,就在于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
缺憾和完美并不是全然对立的双方,如果说缺憾是一种人生常态,那么追求完美则是一种人生态度。人们总是身处缺憾的泥淖之中,不断挣扎,向往着皎洁无瑕的月辉。他们信仰着“尽善,求知到尽头”,朝着目标不断努力,这份挣扎向上的精神实现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之中的相对完美,也助推了人类向完美境界的靠近。
正如路遥先生所言,所有人的生命历程在整个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都是一个小小的片段,因此,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命中注定的遗憾。但所幸,我们会竭尽勇气和智慧去寻求那个完美的彼岸,用一道又一道独一无二的生命轨迹在人类历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独属于自身的印记。
学生佳作一
以缺陷之物,筑完美之境
潘思远
有人说,达不到的完美本身即是一种完美。诚哉斯言。万物皆非完美,但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本身就是完美的。
何谓完美?完美是一种理想主义,是根植于人们心中的一个共同标准。世上没有完美之物,即便有,在仔细近看之后,也会发现所谓的完美中仍然有缺陷。这就好像圆一般,无论怎样的刻画,在精密的显微镜下,依旧是不完美的。完美,活在人们的定义之中,可遇而不可求。
何谓缺陷?缺陷是一种现实主义,是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中必然会发生。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是缺陷;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是缺陷。试问,假使所有人都完美无瑕,那这世间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于我们而言,缺陷绝不是应去远离、逃避的事物,相反,我们应正视它,将它视作自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托尔斯泰所言:“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然而,缺陷与完美,二者看似矛盾,实为一体,它们是人类社会物质发展与精神追求碰撞的产物。因此,在承认自己不完美的同时追求完美,不是更完美吗?以缺陷之身追求完美,就如同在世俗的土地上插上一朵浪漫的玫瑰。
然而我却看到,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人,将二者以另一种方式结合:对自我,他们肯定自身缺陷甚至放纵,毫无追求,希冀过上“佛系”生活;对他人,却以完美为标准,认为身边的人都配不上自己。
行文至此,我不禁陷入深思。生而为人,我们怎可以这般姿态对待生活?作为新青年的我们,难道不该积极奋斗,向着更完美的自己前行吗?
“世界如此美好,值得我们去守护”,我同意后半句。海明威在一个战乱的年代奋力前行,终以硬汉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每个人都会受到创伤,但最后,那些受伤的地方将成为我们最耀眼的徽章。在不断磨砺下前行的海明威,不正是将缺陷与完美相结合的最完美的写照吗?
有人说,生活即是眼前的两碗米饭,心中一粒飞鸿。当我们望着有缺陷的这碗米饭时,请不要忘记心中完美的那一粒飞鸿。
【浙江宁波市宁海中学】
学生佳作二
完美之下,真实之上
何雨桐
中岛敦曾在《山月记》中写“我深怕自己并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雕琢;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这是作者的独白,也是多数人的写照。我们总在“完美”中进退两难,但最终却蹉跎了岁月,逝去了年华。
该怎样定义“完美”?
完美是一种渴望,是人之本性。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评判标准或许不同,但对“完美”的期待却总是一致——无瑕。
但是如果当“完美”成为终极目标时,积极的追求将逐渐演变为无止境的自我剥削,致使努力攀登的人最终在现实的打击中陷入困惑。从容貌焦虑到学历焦虑,“不完美”的一切构成了消极情绪滋生的温床,它时时刻刻挤压着人们的生存空间。
这样看来,追求“好”是一种错误吗?自然不是,对完美的渴求是不断进步的动力。但没有必要为此对现实闭上眼睛,在试图更好掌控一切的过程中被卷入焦虑的漩涡。
实际上,正如画家莫奈所说,画的立体来自其阴影,人亦如是。人们赞叹李白的才气,但也对其狂妄会心一笑;季羡林先生的日记、余华老师的采访,似乎和公众预想的“人设”不符,却也让他们更平易近人。名人轶事之所以耐人寻味,不正是因为其摘下了所谓的完美面纱,展现出了粗糙、有缺陷但又无比真实鲜活的一面吗?棱角和个性其实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证明,是每个不完美的人的独特坐标。
而生活,本就是不完美的人和不完美的事的组合。它可能是在镜子里看到的眼角的皱纹,可能是旅行途中的一场雨,但也可能是恒久经典的断臂维纳斯。必然之间总会有不完美的偶然,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投掷石子,虽然水面会荡起涟漪,但涟漪却会带来别样的风景。
那么,何必将“不完美”视作洪水猛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完美构成了生活。当我们对“完美”祛魅,放下对“不完美”的偏见,去理解并拥抱它们,才能走进真实。坦然地亲吻镜子里眼角的细小皱纹,停下来享受旅途的细雨,由衷地赞美断臂维纳斯。感谢这些打破完美的缺口,感谢圆满之前的小意外。
彼时低头,完美是池塘里的一轮明月,是寻常生活里的美梦,永远澄亮、无可挑剔;再抬头,不完美是环形山的黑暗,其存在难以忽视,但数不尽的惊喜和诗意早已藏在月后,等人们慢慢探寻。
【浙江宁波市宁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