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威,王鸿秋,何 洋
(1.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2.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2018 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组建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2019 年的《关于推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是首个省级层面出台推进文旅融合的规范性文件,旨在助力首都文旅深度融合,展现大国首都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 2022 年,习总书记在二十大会议上提出,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文旅融合将传统文化带到大众面前,以一种人们广泛参与的形式推广文化。 同时文旅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品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旅游品质、加深游客对历史文化认识、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和旅游协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1]。
北京市拥有众多自然风光与历史古迹,借助深厚的历史积淀为其留下了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具有文旅融合的先天优势。当前,北京市已形成全国旅游资源最丰富、分布范围最广、发展速度最快的文旅产业规模[2]。 深入促进北京市文旅融合,擦亮北京文化“金名片”,对于全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都具有借鉴意义。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旅产业相互融合,促进发展。目前对于文旅融合的研究已有很多,众多学者从地域的角度对文旅耦合程度进行研究:徐飞等[3]通过构建评价指标测度耦合协调程度,发现辽宁省文化产业滞后于旅游产业,且与他省比较,辽宁省文化评分偏低。章牧等[4]通过测算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及同步性,发现珠三角9 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为均衡,旅游产业城乡差距较大,且文化产业滞后于旅游产业。文旅耦合已经成为时代趋势,如何进行更好的耦合,众多学者也进行了思考:杨芳等[5]分析了新疆的实际情况,认为新疆拥有众多5A、4A 级景区,且文化遗产丰富,整体耦合度为高度耦合,但各地区之间缺少合作,尚未形成系统性规划,应建立顶层设计形成深度融合。史维清等[6]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测算出文化产业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程度、创新能力方面提出建议。 同时也有很多学者考虑到因地制宜发展文旅融合,董文静等[7]从时间空间上测度了全国31个省市的文旅融合情况,发现时间上呈现逐渐耦合,空间上呈现四种不同集聚类型的不均衡发展,并且提出要因地制宜的发展文旅融合。刘辛田等[8]基于区域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促进本地区融合要建立富厚堂文化的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张悦等[9]以北京海淀区上庄永泰庄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挖掘永泰庄的文化特色,并提出提升策略。 赵玉宏[10]通过分析北京文化与旅游“六要素”的融合现状,总结出存在消费比重失衡、服务体验不到位和配套设施与服务细节欠考量三大问题,对文旅发展提出建议。
基于对已有文献的研究发现,北京市文旅产业融合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景区或地区,且多为定性研究,缺少对北京市整体的定量的研究。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定量研究的角度,掌握北京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性,探索文旅深度融合的可行性路径,有助于打造北京特色文旅体系,发挥文化中心的作用,对于促进周边京津冀地区以及我国其他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等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合理评价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及两产业的耦合程度,现根据北京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在数据可获得的基础上,选取体现产业发展的指标,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综合评价首都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程度[11-13]。
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数量能够衡量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水平, 从业人员数量及艺术团体人数体现文化发展规模,财政拨款和文化事业费体现政府对文化发展重视程度,报刊印刷数和文娱活动次数反映本地居民对文化的消费需求程度。
饭店、旅行社及景点数量可以衡量一个地区可以接纳游客的水平,从业人数反映旅游业发展规模,两者反映该地区的旅游能力发达水平。财政拨款体现未来发展动力。国内外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等直观反映该地区旅游业对游客吸引程度。
基于系统化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可执行原则,对发展水平,发展规模,重视程度、未来发展动力和需求程度等进行归类,总结出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资金保障、发展规模4 个一级指标和29 个二级指标,如表1 所示。收集2012~2021 年共10 年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和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表1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产业测度指标选取表
熵值代表系统的不确定性,系统的熵值越小,代表某个指标越重要[14-15]。 熵值法是一种根据数据的不确定性来判断指标的影响程度的方法, 根据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各项指标的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在体系中影响程度,从而赋予相应的权重大小,有效地避免了主观误差,具有更高的可信度、精确度与客观性[14]。
熵值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建立初始数据矩阵
其中,xij代表第i年第j项指标。
2.归一化处理
由于不同指标的度量单位不同无法直接比较,因此通过归一化处理将数据归置在[0,1]的范围内进行比较,熵值法的计算中0 无法计算,故在归一化处理后每个数据加上0.01,本文选取的指标均为极大型指标,所以只需要进行正向指标处理。
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xMax和xMin代表xij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表示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的取值。
3.计算第项指标第年占该指标的比重(Pij)
4.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
其中,k>0,1n 是自然对数,ej≥0,常数k与样本年数n有关,一般令
5.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ωj)
ωj表示第j项指标的权重,所有权重总和等于1。
按照以上步骤分别测算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熵值与权重,结果见表2、表3。
表2 文化产业指标权重表
由表2 可知,文化产业影响较大的三个指标为博物馆从业人数、艺术团体从业人数和公共图书馆从业人数,由此可看出从业人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由表3 可知旅游产业影响较大的三个指标是旅行社总数、旅游宣传财政拨款和A 级及以上重点旅游景区数,由此可以看出旅游景区的配置及对景区的宣传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大。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对数据进行加权可得出不同指标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贡献度,即产业发展水平,得分见表4,计算公式如下:
表4 文旅产业综合得分表
由表4 可知,2012~2014 年,文化产业在0.3 分附近波动,起步发展较低,2015 年开始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2018 年达到研究期内最大值0.59,随后在2019 年呈下降趋势,2021 年又恢复到0.57,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也从侧面体现出首都文化底蕴深厚,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旅游产业一直处于相较平缓的发展状态,从0.37 分发展到0.48 分,平稳增长0.11 分,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游客数量锐减,旅游发展水平下跌至0.2,但因为首都的战略地位及基础设施并不受疫情影响,2021 年疫情稍有缓和后,旅游发展水平回至0.48。
总的来看,两个产业总体呈上升趋势,起始发展较为均衡,在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发展较快,旅游产业发展较慢,并且2020 年的新冠疫情对旅游产业的影响比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大,鉴于文化发展的稳定性较强,旅游业遭受巨大的冲击,需要发展新的旅游形式以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耦合”是指两个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彼此联系[16],从而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实现协同效应[17-18]。现对文旅两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进行测算,研究两个产业之间紧密配合程度及相互影响程度。
将耦合度定义为:
其中,f(x)是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g(x)是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C值取值区间为[0,1],从耦合等级来看,[0,0.4)是低度耦合,[0.4,0.7)是中度耦合,[0.7,1.0]是高度耦合。
耦合协调度可以反映文旅产业的协调发展水平[20]。 当耦合协调度达到最优时反映系统达到最佳状态,表明两产业协同发展对当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21]。表达式为:
其中,D是耦合协调度,C是耦合度,T是协调指数,由于文化和旅游重要性相同,因此a和b均取值为0.5。 将D值分为十个区间,可将协调等级分为十个等级,代表着两个系统间的协调程度从极度失调到优质协调,分级如表5所示。
表5 耦合协调等级划分表
同步性测算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对关系,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ρ 是同步性,f(x)是文化综合发展水平,g(x)是旅游综合发展水平。 当ρ∈[0.9,1.1)时,同步类型是文化滞后型,当ρ∈[1.1,+∞)时,同步类型属于同步发展型,当时,同步类型属于旅游滞后型。
文旅产业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协调等级及同步性测算结果见表6。
表6 文旅产业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协调等级及同步性表
由表6 可知,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两者耦合好,耦合度处于0.9 以上,属于高耦合阶段,耦合度高,代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联系紧密,到2019 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较强相关性。但因为耦合度的高低只能反映两个系统间作用的强弱,无法得知是高水平互相促进还是低水平互相抑制[19]。 例如,处于良性耦合阶段,两产业可能是相互促进也可能是相互抑制,因此要进行耦合协调度测算。
从协调性角度分析,文旅产业耦合协调程度稳步上升,2012 年文旅融合程度较差,处于低水平的协调,经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十年期的交互发展,逐渐提高到了中级协调状态,由于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文游产业耦合出现失调,但2021 年又恢复到了中级协调的状态。目前北京市文旅两产业耦合度较高,两产业关联度强,但耦合协调度不高,协同发展水平仍具有较大上升空间。
从同步性来看,2012~2015 年处于文化滞后的状态。 2012 年,各地政府优先发展经济,忽略对文化的开发与发展,且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将旅游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支柱产业,2014 年7 月31 日批复成立首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2015 年新媒体时代到来,各景区抓住消费群体,开始深挖文化背景,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15 年至2017 年达到文旅产业同步发展。 2017 后处于旅游滞后状态,旅游产业持续滞后于文化产业,2020 年文旅产业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旅游产业受到的影响更大,人们出门旅游的机会减少,但促生了一系列例如“云展览”的数字文旅活动,使得文化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疫情后旅游产业如何回暖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结合耦合协调性分析,旅游产业的滞后也是影响二者发挥协同效应的重要因素,目前需要提高旅游产业的发展,并继续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建设。
由文旅产业的发展状况及耦合发展趋势可知,目前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仍有不足。为探究文旅融合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升游客旅游体验,从游客角度出发设置问卷调查,获取游客对首都文旅产业发展的感知数据,以游客对首都文旅产业发展的感知为反馈,探究首都文旅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措施。
问卷内容包括游客的文旅体验偏好、文旅融合现状和文旅体验中的不足三个模块,共17 个大题,26个小题。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采取线下访问和发放网络问卷两种方式。 线下通过面对面访谈,后期经过整理形成问卷答案,线上通过问卷星面向社会发放,包括qq 群,微信群及微信朋友圈等。 问卷发放群体为去过北京的游客,为保证参与问卷的游客对文化和旅游有一定的认识,所有参与问卷的游客均已成年。
问卷共收回336 份,通过人工剔除缺失数据的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27 份。
4.2.1 游客的文旅体验偏好
在“游客最喜欢北京市的旅游地点”中,游客参观故宫、长城等历史遗址,占比高达78.68%;游览北海公园、香山公园等自然风光的选择比率次之,为52%;参观国家博物馆、纪念馆等游客占比50%;参观清华、北大等校区的游客占48.5%;相比之下,影视基地、主题书店和面塑京绣等传统手工艺则仅被少数游客选择。对游客选择较多的景点我们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做好交通、住宿、饮食以及景区周边设施的保障工作;对于面塑京绣等小众景点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游客了解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如图1 所示。
图1 游客了解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
由图1 可知,在“游客了解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中,选择社交平台、旅游网站及亲友推荐的人数最多。为了解不同年龄段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差别,我们将游客分为35 岁及以下和35 岁以上两类。35 岁及以下的游客主要通过社交平台、 旅游网站以及公众号获取旅游信息;35 岁以上的游客主要通过亲友推荐、电视广告以及旅行社活动了解旅游信息。 因此在做旅游景点推广时,对年轻人游玩较多的景区利用网络宣传的手段效果较佳,对于中老年人线下的宣传以及旅行社的广告宣传更为有效。
4.2.2 游客的文化氛围感知
游客根据在该景点感受到的历史文化氛围打分, 分数越高说明在游玩过程中感受到的历史文化越多,由此来反映该景点文旅融合的程度。 根据问卷结果,游客在北京旅游中感受到的文化氛围平均分为3.64 分(满分为5 分),说明大部分游客在京旅游中能感受到文化,但深度不够。
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多少与两方面有关:一是游客的自身文化素养,二是和景区的宣传方式和力度。 游客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及对历史文化的兴趣直接影响旅客在游玩过程中的文化体验。 但对于自身对历史文化的了解较少,旅游前也没做充分攻略的人,景区可以通过多元化方式的引导和宣传帮助大家了解当地悠久的历史和特色的文化。
4.2.3 文旅体验中存在的不足
在文旅体验中的不足这一问题中,游客反映首先是交通不便,一些景区因为高峰期游客较多,导致交通工具的运载能力远不能满足需求,需要考虑在特殊时期增加旅游专列等措施。其次景区周围食宿价格高,质量较差,游客的评价普遍较低,并且纪念品等周边产品不能很好的体现景区特色,商业化过于严重。
在基础设施方面,博物馆等场馆存在设备单一化,难以满足不同类型游客需求的问题,部分场馆较大游览时间长,需要增加休息和娱乐场所,增加旅游体验感;文化展览的举办场所离主流景点较远,宣传少,举办次数少,举办时间不规律等,导致外地游客难以知晓,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推广等方式扩大宣传,增加举办文化展览等活动的频率,将文化展览与著名旅游景点相关联,增加曝光度。
在人员服务方面,游客认为一些景点存在服务人员较少以及讲解人员收费过高、不够专业等问题。一方面景区可以通过在绩效评价中加强游客打分的比重来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另一方面北京高校众多,可通过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培训,呼吁其担任志愿者为游客讲解景点的历史文化,不仅增加了相关专业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结合学习的机会,加之学生具有亲和力以及生源地的差异性,还可以通过“老乡”之间的讲解,解决一些游客的沟通问题,进而加深游客的旅行体验。
第一,北京市文化产业增速高于旅游产业,由2012~2015 年的文化产业发展滞后转变为2018 年以来的旅游产业发展滞后。 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力于北京市多次出台相关文件,应持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体现首都文化的独特性。 第二,北京市文化旅游产业呈高度耦合发展状态,2016 年耦合协调度达中级协调标准,但此后未实现跨度提升。其中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匹配,限制了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加大旅游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服务体系,促进旅游产业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两产业协同效应。 第三,游客对北京市文化旅游总体感受良好,但同时认为北京文化旅游在交通、人员服务、设施和文创产品等方面尚存不足。
5.2.1 完善文旅基础设施,拓展新型文化空间
完善的现代基础设施是文化和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2]。 首先,重点加强已有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配置,尤其是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旅游设施对特殊群体的服务力度,将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等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关注对象[23]。 旅游景区的一些细节配置对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如改善景区无障碍通道、洗手间等。
其次,运用现代化技术因地制宜地拓展新型文化空间。 比如推进现代文化设施与公园广场、公交站点、地铁站区、城市绿地、街角、商业中心和产业园区等公共空间相融合,建设一批融入城市生活场景的公共文化空间[24]。
最后,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公共文化空间的应用,促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 通过加快建设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让游客可以实现一部手机、一个APP、一次登录解决景区票务、入园、停车、餐饮和住宿等事项,还可以预定旅游项目,规划最佳行程路线,避免遇到拥堵的情况。
5.2.2 深入探索文化内涵,创新文旅宣传渠道
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对一些濒临失传的民间曲艺、手艺杂学等进行数据采集、整合后实现传统文化的再现与共享,利用非遗影像展和光影博物馆让历史说话。 在展馆中增加游客自己动手、互动的环节,让游客身临其境[25]。 推动非遗文化进入学校实践课程、企业产品开发。 开展中华文化相关体验活动、定期组织中华文化主题展示展演。加强北京文化素材挖掘和转化,比如京剧和京韵大鼓等,将北京特色文化打造成北京城市优质文旅IP,推出一批具有科技感和北京味的网红打卡地。
采用新型互联网营销模式,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小红书、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营销,提高景区知名度和曝光度。 运用VR、AR、5G、高清图像传输等现代技术手段,结合北京知名景点、民俗和节日举办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新型主题活动[26],比如建立景区旅游虚拟体验系统和开发国风网络游戏,使得参与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山川美景、历史变迁和民俗风情,既普及文化知识又增加趣味性[27]。 拓宽文旅产品营销渠道,与各大电商平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网络推广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5.2.3 提升文旅服务水平,培养新型文旅人才
服务质量是文旅服务业的内在要求,也直接影响到广大消费者对文旅产业的切身体验,优质的服务会提高游客对城市的满意度,具有特色的服务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28]。
文旅人才是提高文旅服务质量的根本支撑[29]。 北京市应抓住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加快新型文旅科技人才的培养。 北京有着众多高校和高科技企业,可以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高端人才支持,需要利用好这些高校的人才优势,为北京市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后备的力量。
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职业教育,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出一批文旅产业职业化人才,加强对文旅从业者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技能培训[30]。 鼓励旅游景区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义务讲解员,同时放宽旅游人才引进政策。
5.2.4 开发景区宣传手段,加强历史文化体验
增强历史文化体验的手段大致分为“事前手段”、“事中手段”和“事后手段”三种。
“事前手段”是指在进入景点游玩以前,在线上购买门票的界面增加景点历史文化介绍,可以增加人们在游玩前了解到更多当地的历史文化,从而增加在游玩过程中的文化体验。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景点特色推荐不同路线,在吸引游客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引导游客了解到更多的文化体验。
“事中手段”是指在景点游玩过程中增加文化体验的方式,可以在进入景区时为游客发放一些制作精良的旅游地图和宣传手册,在游客游玩过程中可以通过手册中的内容对每处景点有更多的了解。由于导游人数较少以及定价较高的问题,选择导游讲解的游客较少,语音讲解机器由于价格低廉以及定位功能准确,每到一处景点就会进行相应的介绍而受到人们的欢迎,不过由于只有语音讲解以及机器易出现故障还是存在不便,可以设计一些手机APP,实时实地以影音和文字的形式对景区进行讲解,多元化的方式以及手机软件的便利性更有助与增加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体验。
“事后手段”是指在游玩后可以增加游客文化体验的方法,通过设计有景区特色、个性化的文创产品,游客在购买留念的同时还可以赠送亲友,以此更好地宣传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