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23-12-30 15:42冉惠娟杜雁芸
中国军转民 2023年9期
关键词: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对策

冉惠娟 杜雁芸

【摘要】智能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培养工作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期,既有国家政策、智能技术和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支持,又面临技术短板、情感和认知局限以及现实难题。为增强思政课教师培养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思政课教师培养必须在具体实践中坚持以数据为支撑,实现精准“画像”;以“智”平台为载体,培养复合型人才;以育人为目标,实现人机协同;以价值为引领,筑牢思想防线;以安全为底线,增强数据保护能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思政课教师培养∣机遇与挑战∣对策

得益于国家支持和智能技术自身发展,人工智能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等新特征。人工智能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过程中不仅生成了智能思政这一新形态,而且推动了思政课教师培养工作智能化发展。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育人效能,有效应对思政课教师培养过程中的挑战,“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1],是思政课教师培养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培养面临的机遇

政策支撑是思政课教师培养的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思政课教师培养单位要充分把握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融入到思政课教师培养过程中,推动培养理念、过程及环境智能化发展。这既能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锻造一批专业型、创新型、复合型的思政课教师,又能推动科教融汇,打破学科限制引发的“创新难”局面。

智能技术是思政课教师培养的关键。首先,大数据可视化技术能对思政课教师生成的非结构化信息和培养资源进行探索式分析,并将获取的信息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储存于智能数据库中,为精准培养提供数据支持。其次,深度学习技术能通过快速“消化”思政课教师的基本信息和培养资源,自动建立生成培养方案的模型,并设计出因人制宜的培养方案。

青年思政课教师是主力军。一方面,互联网成长环境为青年思政课教师接受人工智能创造前提。这部分青年思政课教师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网络信息技术素养,能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智能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师培养工作。另一方面,学科交叉教育背景为青年思政课教师运用人工智能奠定基础。交叉学科知识,能够为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师培养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二、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培养面临的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培养面临的技术短板。第一,集中式数据储存方式极易导致数据失窃。而数据缺失或失真,會使培养单位无法精准掌握思政课教师的需求并制定培养方案,最终导致培养的人才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第二,算法歧视导致用户陷入“非主流价值观”信息茧房。一旦陷入“茧房”,培养对象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怀疑、排斥甚至抵触的情绪。

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培养面临的情感和认知局限。一方面,智能导师容易培养出缺乏“温度”的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自身缺乏“温度”,就“无法以饱满的情感和人文关怀投入到教育过程中,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价值指向和人文关怀”[2]。另一方面,部分思政课教师认为人应该完全让位于机器。这种错误认识颠倒了人机关系,容易消解思政课教师在培养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培养面临的现实难题。首先,思政课教师需求的多样性要求人工智能必须优化生成培养方案的模型,并根据培养对象的实际需要调整培养方案。而其学科背景的单一性又要求在设计智能系统时,增加智能系统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其次,区域差异和智能资源隔绝引发的数字鸿沟阻碍了思政课教师培养工作。资源不均衡、不互通不仅会提高人才培养成本,而且会进一步拉开区域、单位之间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三、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培养的对策

以数据为支撑,实现精准“画像。第一,智能系统可以利用大数据爬取技术精准判定思政课教师及智能资源的分布情况。这既能为政府、高校等思政课教师培养单位指明物质资源和智能人才应该输送的方向,又能为地方培养单位制定符合地区基本情况的人才培养的方案提供数据支持。第二,精准定位思政课教师需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思政课教师在网络与现实中的言行和社会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刻画出培养对象的共同需求。同时,它还可以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等方式,掌握思政课教师在理论、技能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判定其个性化需求。

以“智”平台为载体,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培养单位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搜集、筛选、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和人工智能学科资源,搭建可视化、体系化的学科交叉资源数据平台。这不仅能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智能素养,又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传播给研发人员,引导其设计出与思政课教师适配度较高的智能系统。其次,拥有优质智能平台和资源的单位可以尝试打破信息壁垒,对平台和资源进行整合,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一个资源更丰富、信息更公开、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平台。

以育人为目标,实现人机协同。一是明确育人责任,掌握培养过程中的主动权。思政课教师要利用智能化环境,自主学习蕴含先进思想、理念和价值的教学材料,并将其注入思想体系。“但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将专业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3]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将先进的理念传播给学生。在此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不仅能进一步理解育人责任,而且能够将这种认知转化为促进自身能力发展的动力,在培养过程中掌握对智能技术的主动权与话语权。二是重视人文关怀,弥补工具理性缺陷。培养单位既要从培养对象所处的现实环境入手,营造充满温情与爱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又要探索数字化学习资源和虚拟学习环境的契合点,回复对象在虚拟环境中的情感诉求。

以价值为引领,筑牢思想防线。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算法推荐全过程。在资源“标签化”阶段,算法设计者可以通过植入关键词的方式,将更多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信息纳入到数据库中。在资源推送阶段,算法设计者可以通过设置同类信息推送上下限,降低思政课教师沉浸在“非主流价值观”茧房内的几率。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思政课教师在培养过程中的行为。思政课教师应该自觉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撑的网络素养,主动屏蔽含有西方价值观的信息。此外,思政课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作为算法主体可能对算法产生的影响,积极主动浏览、点赞、下载符合主流价值形态的信息,净化算法空间。

以安全为底线,增强数据保护能力。其一,坚持数据加密管理。思政课教师培养单位在采到数据后,可以利用智能系统判定数据重要程度,并对其进行加密处理以此,降低数据遗失风险。其二,优化数据储存方式。思政课教师培养单位可以将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分布式数据储存方式融入到智能设备中,增强智能设备保护数据的能力。与集中式数据储存方式相比,该储存方式具有极强的不可篡改性、不可伪造性。

四、结语

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教师教育融合,是促进思政课教师智能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必须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智能素养。同时,思政课教师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是滋养人灵魂的工作,必须强化自身的情感素养,以饱满的人文情怀投入到教育过程中。因此,思政课教师在借助智能技术提升自身的过程中要避免机器依赖和崇拜,在平等对话中努力实现人机共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新华网,2022-10-16.

[2]董圆圆.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的伦理风险及其应对[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谢永朋.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第1卷(1): 85-87.

【基金项目:2022年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政治理论教学创新发展研究》(2022JGSZ008)】

(作者简介:冉惠娟,国防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杜雁芸,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