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一部为国人量身打造的传统节日知识读本。中秋历史悠久,节俗丰富,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本书中,作者以时间为脉络,地域为框架,节俗为肌理,深度剖析中秋的三种起源与内涵、自远古至今历时两千多年的流变、当今国内外有关中秋的现状,以不同时间、地区的风俗活动、历史典故、诗词歌赋、民间传说穿插其中,为读者打捞时光里独属于中秋的自在和诗性、浪漫与狂放,带读者在传统节日里体悟中式生活的时间之美。
一般来说,拜月就是对月神的礼敬,可以在月光下摆上供品直接敬奉月亮,也可以摆上“月光马儿”,向月光马儿上的神像祭拜。拜月者大多是向月神做些一般内容的祷告,也有些地方风行拜月时进行祈子、占卜等固定性、专门性的活动。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
中秋拜月虽有成规,但是各地做法有别,形成各自的特色习俗,下面略举几例。
前面已说过,玉兔在汉代传说中进入月宫,成为月精或者嫦娥的侍者、宠物。在民众眼里,因为玉兔是在月宫仙境里,又有捣药治病的职能,跟寻常的兔子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对月中玉兔就有了崇拜之情。因为月神嫦娥为女性,明清以后,社会上出于父权文化观念,不大习惯拜女神,渐渐地作为男性的玉兔形象就变得突出,有时就出现在月光马儿上最显要的位置,俨然取代嫦娥成为月神接受人们的礼拜了。人们把玉兔塑造成一位可爱又威武的将军形象,深得孩子的喜爱,于是兔儿爷就成为兼神像与玩具于一体的形象。
因为兔儿爷的出现源自人们把玉兔当作月神来拜,拜兔儿爷也就是拜月神,所以拜兔儿爷、玩兔儿爷也算是拜月习俗的一种,而且是很有特色的一种,以旧时的京城最为典型和兴盛。
在老人们的记忆中,兔儿爷主要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环形大眼,三角眉,面色粉白,染着粉红色的脸蛋,表情童稚又透着一股英气、机灵劲儿,非常可爱。典型的或者说正统的兔儿爷是一身武将打扮:身披金盔金甲、大红战袍,大的背后插一把伞盖,小的背插两面护背旗,手上拿着刀,或左手托臼,右手持杵,或怀中抱杵,或手中什么也不拿。有些兔儿爷还有坐骑,如黑虎、白象、狮子、麒麟、骆驼、孔雀、凤、鹤、鹿、马、牛等。乍一看,这些坐骑是员威风凛凛的武将,细打量,却是温顺稚气的兔嘴孩童。除了武将造型的兔儿爷,还有生活型、穿日常服装的,做成挑担的、磨刀的、闲坐的等市井百态,也还是兔面人形。还有一种是兔儿奶奶,模仿妇女的时装、神态,梳着当时流行的发髻,跟兔儿爷配对成双。还有一种呱嗒嘴的兔儿爷,上唇是活动的,中间系着线,一拽嘴就动,嘴内是空的。有的是两臂上有提线,线一牵,手臂上下移动,像是捣药的样子。另有一种是在某种生活场景中的一群兔儿爷。据启功先生讲:“还有些兔儿爷并非冠冕堂皇的样子,有一种约三十岁厘米大小的玩具,是搭成葡萄架的样子或者是天棚茶座样子。架子下有小桌子椅子什么的,好些小小白兔子,都月三十三厘米来高。兔客人进来坐在桌子边,兔小二过来给倒水,兔掌柜的在另一边拨算盘。那一屋子里的泥塑小白兔儿全没有穿衣服,耳朵特别长,好玩得很。”大的兔儿爷有一米高,买后得两人抬着弄回家;中等的有三十厘米多高,可以抱着走;小的高几厘米,托在手里就行。
兔儿爷一般是用模子翻塑出来的:先把黏土和着纸浆拌匀,填入模子里,模子分成正面和背面两部分。等泥料八九分干时取出来,把前后两半泥像粘在一起,配上俩犄角。泥像全干时,给它身上刷一层胶水,然后再用彩色的颜料描画。
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启功先生讲:“我小时候就喜欢兔儿爷。我小的时候,老长亲舅姥姥送给我好大一个兔儿爷,比床高,有一米高,我一直很喜欢。后来逛东安市场,里面整条街的两旁,八月中秋节前后,每个店铺都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兔儿爷,好讲究啊。”在老人的记忆中,民国时期的北京城,兔儿爷与月饼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两样东西,正像舒乙先生所说:“童年的时候兔儿爷就是中秋节的象征,没有了兔儿爷好像就不是中秋节。孩子们都得买兔儿爷,大家都觉得要是连兔儿爷都不买那还怎么得了。”不管穷富,每家都买兔儿爷。富人家就买大的,抬回家用水果、月饼供起来;穷人家买个小的,摆在家里图个祥和。那时,每到农历八月初,兔儿爷就开始上市,热闹一些的街巷都有卖的,特别是东安市场、前门、东四、西单等繁华区、庙会上,卖兔儿爷的更多。有的兔儿爷摊子,把大小不一的兔儿爷摆在楼梯式的货架上,大的摆上层,小的往下摆,称作“兔儿爷山”,诗里说得好:“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争摆兔儿山。”兔儿爷的销售,就在八月十五前的半个月左右,过了中秋节,也就下市了。所以,说到底它还是个节令物品。
(摘自《中秋》,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加]斯蒂芬妮·拉勃朗特
出版:接力出版社
因为挚爱妻子的离世,沉默寡言爷爷变得茫然失措。为了唤醒爷爷,女孩决定参加登月选拔,以此完成爷爷对她“学有所成”的期许。真幸运,她被选中了!就在她即将成为大家期待的登月宇航员时,她却选择了放弃登月。在浩渺的宇宙中,女孩到底经历了怎样一场情感的巨浪和内心的深省?在丰富的哲思线索、情感推动的交杂中,爱的真谛、生命的意义在故事转折情节中更显真实——“人生的过程,不一定都是人们想象中的璀璨的烟火和盛大的狂欢。”“或许最美好的事情,不是双脚踏上月球,而是通向月球的旅程。”
作者:[日]大薮健一文"/"[日]常永美弥绘
出版:浙江教育出版社
当我们抬头仰望夜空,总会看到闪烁的星星。正是这些星光告诉和指引我们,在遥远浩瀚的宇宙中有着某种存在。从古至今,对星空的好奇促使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就像古人一边观察众星排布,一边创造出88个星座。而我们通过天文知识的学习,也能了解人类不断突破自我认知的过程。这本有趣的星星科普绘本,就是从孩子感兴趣的天文问题出发,以生动形象的图解,趣味展现看似深奥的宇宙知识,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天文兴趣。
编辑|龙轲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