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一个人的成功意味着其他人的失败,当一个人脱颖而出的时候,嫉妒也就不可避免地纠缠上了他。
在心理学上,这种病毒一样的心态,被称之为“职场嫉妒症”。
在职场中,嫉妒心产生的对象主要有三类人。一类是同事,彼此大致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提拔、提薪、获得表彰等方面,因为他人捷足先登导致自己失意,因而产生对他人的嫉妒。一类是下属,上级总是从下属中提拔上来的,作为上司常常有危机感,对于下属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比较敏感,一旦感觉会危及自己的地位、威信,就会产生嫉妒。第三类是视为同事的上级,那些原来是同事后提拔为上司的人,自己没有在心理上承认对方的地位,产生的嫉妒心理没有消除,甚至还有所加重。
“职场嫉妒症”的危害有很多,虽然嫉妒可能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这毕竟是一种心理层面的敌意与竞争,既容易使同事间产生不必要的冲突,也可能得罪领导,形成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对自身的身心健康不利。所以,我们应该主动消除与规避嫉妒心理的产生。那么,当我们被别人嫉妒或者自身有了这种心态的时候,该如何应对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职场嫉妒症”往往隐含着很多深层的心理原因,在心理咨询中发现,具有“职场嫉妒症”的人,常见有以下几种心理症结:童年生活在大家庭里,曾经和兄弟姐妹竞争父母的关心和爱,总感觉父母更爱同胞而不爱自己,觉得委屈和不公平,成年后便会无意识地把童年对同胞和双亲的感情,转移到同事和领导身上,总觉得领导偏爱同事,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再就是,过于追求完美的人,这类人过于要强,总想把身边的一切都控制在手中,当发现事情不随他意时,便会产生焦虑和心理失衡感。
还有的人性格具有偏执的特征,总是假设别人是恶意的,总感觉自己被攻击,这样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也容易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觉得同事取悦领导是在和他作对,为此而忧心忡忡和心怀嫉恨。对于具有职场嫉妒心理的人,首先应该采取豁达的心胸看世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一是要学会宽容。要知道嫉妒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这样,你更容易接纳他人的嫉妒。要从心态和视角上认识到:决定你前途的不是那些为难你的人,而是你的上司。所以,对待那些嫉妒你的人,我们最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在与有嫉妒心的人相处时,不要特意采取一些方法来对付他。因嫉妒心理本身就是多疑的、爱猜忌的。俗话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倒不如将有嫉妒心的人当作普通人来看待,与其费尽心思去琢磨,不如“无为而治”,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二是当发现自己被人嫉妒了,要学会“以爱化恨,以德报怨”。以爱化恨主要是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嫉妒者,从而消除和化解嫉妒。俗语说,恨是离心药,爱是胶合剂。因此,当你被人嫉妒时,不但不迎战,反而退避三舍,以不失原则的适度忍让来求大同存小异,或用爱心去感化嫉妒者,恩怨自然会化解。有些嫉妒是因误会产生的,这就需要以心交心进行交流,让好嫉妒者知道,你拥有的一切是一步一个脚印打拼出来的。否则,误会将越来越深,以至严重干扰和破坏人际关系。记住,在说服时要注意心平气和,推心置腹。
三是别人嫉妒你,要多从自身找原因。与同事相处,不要盛气凌人、锋芒毕露,要多一些宽容和分享。遇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可以适当地“中庸”一些,不要总想着竭尽全力说服别人。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总是太过于关注“事”而忽略了“情”,从而无意中伤别人。其实,无论你做的事情多么正确,对方的想法多么肤浅,你都要采取能让别人接受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所提出想法,而不是在大家面前指责别人,抬高自己,贬低他人。
在职场,那些具有自恋人格倾向的人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而过分自傲的人也常嫉妒他人。当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落败,别人的优秀掩盖了他的锋芒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如果任由这种情绪蔓延下去,很可能在毁掉自己的同时波及无辜。那么如何把嫉妒限定在适宜的范围内?
第一,要有阳光的心态,拥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要有“他人好也是自己好,同事进步也是自己进步”的胸襟。另外,在为人处世上应该少一些虚荣,这样就会少一分嫉妒,多一些和谐与快乐。
第二,带着酸葡萄心态拿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比,容易心态失衡。对待工作只须明白两点:一是认真做好自己的事,用业绩说话,假以时日,也一样能脱颖而出;二是不要拿别人与自己比,别人的成就与自己无关。
第三,要有自知之明,客观评价自己。当嫉妒心理萌发或有一定表现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情感。这就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当认清了自己后,重新审视别人,自然也就能够有所觉悟了。
第四,寻找心理的平衡点。一个人在嫉妒别人时,总是注意到别人的优点,却不能注意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其实,任何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想一想比对方强的地方,这样就会使失衡的心理恢复到平衡状态。
嫉妒心是人类拥有的原始情感之一。嫉妒心能提供发展的原动力,所以也有积极的一面。如果把嫉妒心理掌握在适宜的范围内,它就转化成工作中前进的动力,推动我们不断地学习、前进。但如果对自己的嫉妒情绪不加以控制,任其发展,久而久之就会与他人隔离开来,成了心灵的囚徒。为了自身发展,我们应该把嫉妒心看成是提醒自身不足的一种信号,让“好嫉妒”变身神奇的齿轮,在竞争中与对方共赢。
编辑|廖旖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