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听生”到“小先生”

2023-12-29 00:00:00孙秦
家庭百事通 2023年9期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时常需要在业余时间参加专业课程的培训,儿子从上小学开始就不得已跟着我辗转于各种讲座,成为一名“旁听生”。

最初,我编了好听的理由“哄骗”他跟我一起去:“崽,妈妈带你去一个大礼堂参加活动,里面会播放好看的动画片!”听到动画片,小家伙有了兴致,我又许诺给他一些冰激凌、玩具之类的奖励,他便爽快地答应了。

后来,他明白了,妈妈口中的动画片没有《熊出没》那么好看,而是一些听不懂的大道理。他在那里坐不住,给我制造了很多尴尬。他捂住耳朵说“不听不听”,或者翻我的包包,或者抢夺我的手机,要么故意把零食嚼得嘎嘣响。有时候冷不丁地接主持人的话茬,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我红透了脸,又不好发作,只能小声地哄他,实在不行就委曲求全地把手机给他。

“旁听生”拿到手机会安静片刻。身为母亲,我又担心他的视力,也不想手机的音量影响课堂秩序,便屡屡商量收回手机。那天,我带他参加一场专业培训讲座时,碰巧主持人需要一个小孩来场情景表演。不知道谁喊了一句:“这里不正有一个小孩吗?让他上台表演!”

齐刷刷的目光聚焦到我这里,我下意识地摆手,刚要说什么,小家伙却咧嘴笑着站起来,直奔讲台。我赶忙拉住他,却禁不住主持人和其他同仁们的再三鼓励,最终,我被儿子牵着扭捏地走上台,母子一起配合主持人完成了一场情景表演。儿子按照台词生动地演绎,还加上自己夸张的动作,舞台效果竟出奇的好。表演完毕,台下掌声雷动。儿子走下台时夸张地挺着胸脯,好像是胜利的大将军,我也跟着有了些许骄傲。

儿子在人前不怯场,这让我很欣喜,我当即表扬了他的勇敢。儿子有滋有味地品尝我奖励给他的冰激凌,一副“那是当然”的表情。我想,如果“旁听生”可以适当参与到深奥的讲座中,没准还能学到些知识呢。我试探地问他:“今天听了一天课,学会了什么道理呀?”他满不在乎地说:“听不懂,好无聊。”我耸耸肩,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小的“旁听生”逐渐长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每每出去培训,他都很麻利地收拾自己的装备,带上足够的漫画书和玩具、铅笔、本子之类,不需要我操心。他跟着我听课也乖多了,偶尔自己到会场外玩一圈,戴着电话手表随时拍照报备,不让我担心。

有一段时间我忙着考试,昏天黑地地苦读,脾气变得很暴躁。看着他把零食碎屑丢得满地都是,甚至故意藏在犄角旮旯,我瞬间爆发,不管不顾地吼他:“不知道我最近很忙吗?总给我找麻烦!回房间反省!”我抚着起伏的胸脯,愤怒地挥舞着扫把。他吐吐舌头,在关上房门之前不忘做个鬼脸丢下一句:“大教育家老妈,你一会儿可别主动跟我道歉!我不原谅你!”说着,砰地关上房门,还反锁了。

儿子深谙,最终主动道歉的必定是老妈。晚餐时饭菜摆上桌,他嘻嘻笑着举筷子,模仿我的口气阴阳怪气地说:“崽耶,妈妈没有控制好情绪,不该冲你大吼大叫。咱们一起商讨一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好不好?”我被他逗得喷饭,怒气也消了。我说:“看来你这旁听生也没白当,学了点沟通技巧哈。”他又是那副惯有的骄傲表情:“那当然,我们同学都知道我经常听大人的讲座,哪个同学有不开心都喜欢找我聊聊呢。”

我一听,夸张地擦擦眼睛:“哎哟,刮目相看呀。”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小先生,我最近很焦虑,给我支个招儿。”他煞有介事地思索一番,侃侃而谈道:“你呢,用转移注意力法,多带你崽出去旅游,给他研究美食,带他逛商场选玩具……”看着他有模有样地掰手指,我无奈地摇摇头。不过,我焦虑的情绪似乎真的缓解了许多。

编辑|饶春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