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道光,照亮整个家

2023-12-29 00:00:00李风玲
家庭百事通 2023年9期

暑期闲时,读了一本书,叫作《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这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杨苡的口述自传,由余斌撰写。全书20多万字,还包含了很多珍贵的插图。尽管书的体量很大,但图文并茂的特点和自传体的纪实性很是引人入胜。读完之后,我自觉很有收获,感慨颇多。

杨苡出生于1919年9月12日,于2023年1月27日去世,享年103岁。作为高寿老人,她的一生跨越了“一百年”,经历了“许多人,许多事”。《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这本书非常真实地记录了杨苡生命中的人和事:大家庭里的叔伯姨姑、兄弟姊妹,读书时期的师长、同学、朋友。几乎每一笔写来都是传奇。在这漫长的时间和众多的人和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杨苡的母亲。我觉得杨苡之所以成为杨苡,她的母亲功不可没。在杨苡生命的每个阶段,她的母亲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这样的母亲,杨苡很可能拥有另外的人生,更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成就。

杨苡出生在天津一个非常显赫的大家庭里。她的父亲杨毓璋是天津中国银行首任行长;祖父杨士燮中了进士,做过杭州知府;祖父杨士燮的弟弟杨士骧,做到了直隶总督。在这样的家庭里,尽管父亲杨毓璋并不喜欢三妻四妾,却还是在家里的安排下了娶了三位夫人。第二位夫人,便是杨苡的母亲,名叫徐燕若。从《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中,我读出了这是一位相当出色的女子,她身上的一系列优秀品格,让她成为一个优秀的母亲,也因此成就了她几个优秀的孩子。

热爱学习,外柔内刚,是杨苡母亲的第一个优点,也是她自身散发的第一道光。杨苡的母亲徐燕若嫁给杨毓璋的时候,只有15岁。更确切一点,她是被自己的父亲卖到杨家的。徐燕若家里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徐父为了供儿子读书,便狠心将女儿徐燕若卖给杨家做妾。但幸运的是,徐燕若碰上了杨毓璋,他对徐燕若非常好。尽管如此,徐若燕还是非常恨自己的父亲,恨他把自己卖了。她对亲情其实看得很重,嫁到杨家以后,她经常偷偷地(签了卖身契就不允许再和家人见面)和自己的母亲、弟弟、妹妹见面,物质上更是毫无保留地接济他们,但一直都没有再见父亲。杨苡的外公病重时想见女儿一面,但母亲仍旧坚持不见,她的倔强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嫁给杨毓璋时,徐燕若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水平,但丈夫杨毓璋一直教她识字念书,她也学得非常认真。杨毓璋有一柜子的《说部丛书》,他让徐燕若就从这看起。一个乐教,一个乐学,自从嫁给杨毓璋,徐燕若几乎每天都会看书写字。骨子里的倔强和后天的热爱学习,让徐燕若脱胎换骨,有了自身的光芒!

情绪稳定,自立自强,这是杨苡母亲的第二个优秀品格,也是她在经历重大家庭变故以后,散发的又一道光芒。徐若燕15岁嫁到杨家,先后生下了儿子杨宪益、女儿杨敏如和杨静如(也就是杨苡)。她不仅儿女双全,更有爱她的丈夫,日子过得很幸福。却不料苍天无眼,在杨苡出生后不久,丈夫杨毓璋就因病去世,英年早逝。那个时候,徐燕若才二十四五岁。出生就丧父的杨苡因此有了“妨父”之名,受到了周遭的许多冷眼。11岁那年,杨苡得了伤寒,花了不少钱也不见好,于是就有人说:“别治了,治不好了,还白花许多钱。”但母亲徐燕若特别坚决地说:“我就不信治不了!我生出来的,我就是要让她活!我就是要把三个孩子好好养大!”

徐燕若也不像时人那样迷信烧香拜佛,而是特别相信科学。她为女儿请了德国的医生和看护,前前后后总共花了600大洋,才终于把杨苡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除了杨苡的母亲,杨毓璋的另外两房太太也都有子女。但她们要么对子女太过溺爱、教导无方;要么只看眼前,在杨毓璋去世后便带着分得的家产离开了杨家,最后落得个穷困潦倒、坐吃山空困境。只有杨苡的母亲徐燕若,坚定地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自立自强地过活。她不怨天尤人,更不暴躁易怒,一直头脑清醒、情绪稳定地生活着。在她的影响之下,三个孩子也一直活得乐观而积极,他们全都清白踏实地走着人间正道,也一步步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光芒人生!

徐燕若还对读书和教育非常重视。她的妹妹读妇女职业学校,弟弟念中学,都是她供的。因为看姐姐太辛苦,弟弟后来坚持考了不收学费的无线电专科学校,毕业后做到了汉口电台的台长。等到后来杨苡三兄妹的教育,母亲徐燕若更是毫不含糊。在《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中,杨苡有这样的口述:“母亲认定了我们非念书不可,我们得有出息,有出息就得念书,而且要念就一直念到头,上完小学上中学,上完中学上大学,我哥哥当然还得留学。她一辈子就这么想的,她自己只上过小学,没念过中学,特别看重念书,也不知道什么就算念到了头,起初以为念完大学算‘到头’了,后来知道往上还可以念,就让我姐燕京大学毕业了以后再考研究生。”这是一个思想多么超前的母亲啊!其眼光和见识甚至超越了今天的很多母亲。

在这样一个母亲的教导下,儿子杨宪益海外留学,归国以后成为鼎鼎有名的大翻译家;大女儿杨敏如,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授;杨苡这个本科毕业的小女儿,居然成了家里学历最低的。这可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事儿啊!

杨家三姊妹个个都出类拔萃,这与他们母亲先进的教育理念分不开。值得一提的是,杨苡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时候,还没等毕业便和同学赵瑞蕻相恋,然后便结婚生子,也因此中断了学业。母亲徐燕若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她在杨苡生下第二个孩子以后,特别坚定地对杨苡说:“再去考大学吧,孩子我帮你带!”于是,在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下,杨苡考取了中央大学外文系,她努力学习,顺利毕业,最终成为一代翻译家。

有句话叫“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而我想说的是:“母亲是道光,照亮整个家!”就像杨苡的母亲徐燕若,无论是被卖作小妾、身份低微,还是丈夫早亡、家道中落,她都没有萎靡消沉、怨天尤人。她坚定地带着自己的儿女,乐观积极地生活。她就是一道光,照亮了整个家。她让这个家有了凝聚力,有了信念。在这光亮的照拂和指引之下,她的儿女个个卓有成就,她自己也成为一个优秀的女人,一个伟大的母亲!

编辑|郭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