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娃“江湖”风云涌

2023-12-29 00:00:00嵇益
家庭百事通 2023年9期

儿子上小学之前,我在网络上看过不少家长因辅导儿子作业而大吼大叫,处于崩溃边缘的报道。当时的我不以为然,心里暗自思忖:“不就是读个小学吗,哪有这么夸张?”

不知不觉,儿子也迈入了小学校园的门槛。一二年级时,作业较少也简单,家里相对太平。等到了小学高年级,形势完全变了:作业增多,难度加大,儿子写作业的速度明显变慢,还时不时磨蹭、拖延。

有天晚上,上完一天班的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急急忙忙做好晚饭。饭后,洗刷完毕,我就开始督促儿子做作业。在客厅一角写作业的儿子不断发问:“妈妈,这个方程我不会解。”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个题不是前天我刚教过他的吗?他怎么能忘得这么快、这么干净?我压抑心中怒火回答道:“你再想想,×前面是减号,要怎么想办法把它消掉?”

“不会。”儿子回答得相当干脆。我的怒火一下子蹿上来。“不会,不会,就知道说‘不会’,不会还理直气壮!”一向轻声细语的我,被气得河东狮吼,口不择言,“你看看你,做作业速度比蜗牛还慢!上课耳朵放哪里了?”儿子从小胆小,被我这么一吼,号啕大哭,据理力争:“我不是一直都在做嘛,这本练习册上的题本来就比数学书上的难!”

就在我准备进一步宣泄怒火时,老公适时将我拉进了书房:“你这样辅导儿子作业是不行的,再这样下去,儿子被你打击得信心都没了。你自己调节下,能改就改,不能改只好我上了。”

我苦于辅导作业已久,老公都这么说了,我赶紧将这“烫手山芋”扔了出去。老公是个行动派,承担辅导作业的任务后,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天下班回家都盯着儿子写作业。每当儿子碰到难题,稍微皱皱眉头,他便会豪情万丈地拍拍胸脯道:“这有何难,爸爸来教你!”于是,犹如滔滔江水一般,他开始自顾自地讲了起来。有时一遍没讲明白,他还会不厌其烦地又重复一遍。只有确定儿子真正听明白,老公才心满意足地停下。

就在我以为形势一片大好时,现实却狠狠地扇了我个响亮的耳光。那次单元测试成绩下来,儿子的成绩并不理想。我百思不得其解,考试题目难度不大,跟作业相差无几,为何儿子考得这么差?

我仔细观察了老公的辅导方法之后,找到了其中的关键点:老公说得太多,没有启发儿子思考,结果导致儿子不爱动脑筋,养成了依赖思想。我这么一提醒,老公连连点头。我们经过商量后,一致决定合力开展一场促进儿子独立学习的行动。

考虑到儿子平时在客厅写作业,“搬救兵”太过便捷,我们想决定还是要给他准备一个独立房间写作业。一个周末,儿子心情愉悦,家庭气氛融洽,我跟儿子商量:“现在孩子都希望有专属的独立空间,你看楼上的小朋友,都在自己房间里做作业。妈妈把你的房间布置得漂漂亮亮的,让你也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如何?”儿子一听动了心,表示赞成。

按照儿子的意愿布置完房间,他乐呵呵地将写作业的阵地移到了自己的小房间。首战告捷,我们不动声色地退避三舍。不过,儿子习惯发问的老毛病并没有马上改变,碰到不会的题,他还是会在房间里大声地喊:“爸爸,爸爸,这个我不会……”儿子一旦开口求助,老公就玩起了“隐身”,主动切断求助机会,找各种借口,刻意同儿子保持距离。

有天晚上,作业比往日多,儿子不淡定了。没做几题,就在房间里扯着嗓子大喊:“爸爸快来,爸爸快来,今天作业一大堆,我肯定要做到深夜了。你来帮帮我,这题难死了,怎么做?”老公充耳不闻,没有反应。儿子见他爸丝毫没有动静,冲出房间,直接奔到爸爸面前,非得请爸爸过去协助他。老公一看这架势,使出三十六计应对。一会儿他用激励法:“我的工作也没做完,让我们比比,看谁先完成。”一会儿实施卖惨法,装出一副疲惫状,可怜兮兮地对儿子道:“孩子,爸爸今天实在太累了,太困了,脑子根本不好使,你要不自己再想想?”有时候,则是装傻充愣法:“让我想想,咦,这题好像以前读书的时候做过。唉!年纪大了,就是想不起来怎么做。你要不自己试试,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做出来。”抑或是直接引导法:“我记得这道题在课本第30页有例题,你可以对照着做做看。”总之,是“无所不用其极”,彻底“拒儿子于千里之外”。

见求助无门,儿子只好乖乖地自己做题,求助的次数越来越少。

数学理解能力差的根源在于阅读量少。为了让儿子爱上阅读,我们经常带他逛书店,买他喜欢的书籍,陪他一起阅读。有段时间,他迷上了看《三国演义》,一有时间就看书、听音频,吃饭要请,睡觉要催,那真是废寝忘食。

闲暇时光,儿子还会主动和我们交流书中的内容,表达他的想法。我们认真倾听,并与他积极互动,不定时拿一些问题考考儿子。如果儿子答出来,我和老公就不吝赞美之词,鼓励他继续加油。渐渐地,儿子越来越喜欢跟我们讨论书中的故事,问的问题也越来越细致。为了跟上儿子的节奏,我和老公都重新读了一遍《三国演义》,以便能够和他深入交流。《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儿子最崇拜诸葛亮,觉得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简直是个活神仙。不过,儿子小小的脑袋也有一丝怀疑:“妈妈,诸葛亮真有这么神吗?”“宝贝真有质疑精神,《三国演义》是小说,跟历史还有点不一样,作者进行了适当的艺术加工。”我解释道。

儿子这才恍然大悟,还要我们给他买回《三国志》来看。

辩论可以锻炼人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沟通、辩论和论证能力。为了引导孩子更好地思考,我们经常定期在家里举行“辩论大会”,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提出自己深思熟虑后的观点,进行辩论。比如,在刘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的话题上,儿子觉得他太没用了,一点志气也没有,居然乐不思蜀。老公则认为,刘禅被迫降魏甚至“乐不思蜀”,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既保护了自己,又可让蜀汉臣民太平。客厅里火药味十足,父子俩唇枪舌剑,争得不可开交,谁都说服不了谁。最后,还是我这个“裁判官”出来调停,辩论才得以结束。

大量阅读加练习,渐渐地,儿子身上发生了改变。他很少求助于我们,而是自己独立面对作业,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慢慢提升。学校老师反映,孩子近段时间上课专注力增强了,提问的次数开始增多了,单元测试成绩也有所提升。听到这样的正向反馈,我和老公相视一笑:儿子终于慢慢学会独立了。

辅导风波暂告一段落,我和老公也由此意识到,每个孩子都会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展翅飞向自己的远方,而独立就像那翅膀,能让他们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编辑|饶春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