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姜伴旅程

2023-12-29 00:00:00刘年贵
家庭百事通 2023年9期

又要出远门了,母亲看着我收拾好的行囊,围着它直打转。她不停地在这里摸摸、那里捏捏,几次欲言又止,目光中流露出来的尽是不舍。

我走出家门,正要跟母亲道别,突然,她叫住了我。只见她从屋内跑出来,拿出一个塑料袋递给我:“带上这个。”我一边伸手接过,一边微笑着点点头:“还真是差点忘了!”

塑料袋里包裹着母亲腌制的盐姜。盐姜是故乡人出远门时必须携带的一份家乡念想。我的故乡茶陵,是传说中神农氏尝百草和发现茶叶的地方,亦是他发现生姜的地方。传说,神农误食了毒蘑菇,昏倒在一棵大树下。清醒后,他发现身旁有一棵剑形叶植物,这种植物散发着特殊的浓香,闻起来醒脑提神。于是,神农氏拔出植物,食其块茎。食后,他身上余毒尽解,起死回生。为了感念此植物救命之恩,神农氏本姓“姜”,遂用自己的姓命名此剑形叶植物为“生姜”。

生姜在故乡人们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难舍难分的情怀。因而,春日故乡每户人家都会种上几畦生姜。

秋天,母亲将生姜从地里挖回来,挑选块头大、没破损的留作种姜,并预留一些作为菜肴作料,其余的母亲用来做盐姜。母亲将生姜洗净后,刮去外皮,撒上细盐,放木桶中腌制三五天,再放置于竹匾内暴晒两三天,盐姜便做好了。盐姜制作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倘若不得法,短期内很容易变质。母亲腌制的盐姜,就是放上一两年,色泽依然如刚去皮时。

在故乡,当朋友或是客人来访,主人先在杯中放上一小撮茶叶,然后放上一块两指宽的盐姜片,再倒入烧开的沸水,这便是独具家乡特色的姜茶。客人一进门,主人奉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姜茶,彰显主人家的热情。

尤其是在寒冬夜里,窗外北风呼啸雨雪纷飞,屋内炉火正旺,三五好友团团围坐着,一边手捧着滚烫的姜茶烤火,一边和朋友畅谈着。主人与客人悠然地吹去杯口飘着的热气,于谈笑中时不时地饮上一口热茶,随即拿着杯中专门配备的金属小汤匙捞起杯底的盐姜,咬上一口,真是惬意。热茶能够提神、解渴、生津,盐姜具有发汗驱寒的功效。一杯姜茶下肚,胸中暖意顿生,额头热汗细淌。就是回家路上走在寒风和雨雪里,整个身子还是热乎乎的。

也可以将盐姜当作佐餐下饭。犹记小时候跟着父亲到深山老林里烧木炭,午饭时分我们父子俩就在山涧里洗把脸,然后坐在涧边石头上,掏出早上母亲准备好的糯米饭团和盐姜,一边大口嚼咽着,一边捧起清澈的山泉水喝上一两口。这种“天当屋,地当席”的就餐情形,多年以后,依然不时浮现于我的脑海,成为我心底永恒的风景。

盐姜也是故乡人心目中的“常备药”。当家里有人伤寒感冒(那时候乡亲们家境普遍贫困,而且家又处深山,去镇上医院需要走很远的山路,鉴于这两种原因,乡亲们一般感冒后都不会去医院),吃上一大块盐姜,喝上一大碗热水,一身热汗之后,感冒便好了。

坐长途汽车晕车时,含一小块盐姜在嘴里,据说症状就会好转或者不再晕车了。我从来没有晕过车,是否真有此功效,不敢妄下定论。不过,有几次我在故乡乘长途汽车,发车时售票员好心递给我一小块独立包装的盐姜,关心地嘱咐:“待会晕车时吃上它。”

而今,年事渐长,历经世事沧桑之后,对于这个世间的人和事,我亦有了一些顿悟。或许,我不会迷信故乡盐姜的神奇功效,但出门远行依然不忘携带它,因为我们对它赋予了一种难以割舍的乡愁。

编辑|郭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