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带“hui”“fei”的,一般用“辉”“晖”“飞”等字,有光辉、光明、飞黄腾达之意。记者挥新的“挥”让我疑惑。采访时,他告诉我:是策马挥鞭,驰骋新途的意思。
1982年,挥新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山区一个贫穷的苗族人家。16岁初中毕业后挥新原本想上高中、考大学,但传言当年报考中等师范学校(简称中师)可以获得分配工作的机会。想到三年后能够当教师、拿国家工资,可以减轻父母负担,挥新二话不说选择了报考中师。没想到入读不到三个月,中等师范学校就发出通知:本届起学生不再安排工作。这如晴天霹雳,让该届学生尤其是挥新大失所望。
奔着分配工作而来,最终不仅不包分配,还得每年交8000元建校费。挥新心里难受,父母安慰他:“好好读,安心读,读了书总归好。”就这样,挥新读三年中师的时间,让原本贫困的家里欠债20000多元。2001年暑假,中师毕业的挥新一天都没在家停留,拽着村里的老乡来到广东虎门,一心想“赶快赚钱”。
二十一世纪初,珠三角人才紧缺,很多工厂急需有文化的员工进厂从事管理工作、制定厂纪厂规,挥新中师毕业,当时的中师文凭算不错了。但找工作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适合自己的工作不是想要就马上有。因为急于上班赚钱,挥新仓促进了虎门一家玩具厂,成为一名流水线工人,时薪1.44元,每天从早上7点半上班到晚上10点半,中晚饭各用餐半小时。
“流水工没自我,上厕所要憋,要向组长汇报,时间按秒来计算,不能延时,超时要扣工资。”挥新和一批读书少甚至没读过书的工人在一条生产线上流水作业,“我是农民的孩子,我不怕苦,也不嫌弃工种,但我确实因为流水工而尴尬过。”
原来,有一次,前一工序的工友拉肚子,接二连三跑厕所,挥新得把工友和自己的工序一齐完成。刚开始挥新还能应付,时间久了挥新也尿急,可是工友还没回来。为了工友不被罚,挥新只好憋着,实在憋不住了也往厕所跑。结果,两个工序的产品堆成了山……挨批评和罚款是必然的,但流水线的插曲也让挥新清醒:“不能一直干流水工,得回家教书,当人民教师。”
2001年9月,挥新回到老家,幸运地成了当地村小的语文代课教师。当家乡的代课教师,一年工资不到2000元,但挥新很开心,心里也有了打算:要认真教书、真诚育人,让所教班级成绩优秀,自己争取早日脱掉代课的“帽子”。
人生在世,变化总比计划快。2002年9月,母亲病了,挥新要带母亲上医院,母亲不同意,怕浪费钱。“靠那么点代课工资,猴年马月才能还清欠款,又如何孝敬辛劳的父母?”9月底,代课一年的挥新离开家乡,来了广州,他心想:“广州工厂多,工人多,打工一族的孩子多,学校也多,公立学校的教师当不上,私立学校应该有机会。”
“平时多练多学,多个技能有好处。”起初挥新想当语文教师,但学校一般在新学期开学前就完成招聘工作了,开学后才来应聘,的确不好找工作。挥新算走运的,来广州没几天,在《广州日报》的求职广场栏目看到海珠区一所民办学校招美术教师。原来,该校美术教师家里有急事辞职了。挥新从小喜欢画画,三年中师,他有空就外出写生,积累了深厚的色彩知识和绘画水平。应聘现场,挥新一挥而就,一幅山水画就画好了,他也顺理成章成了该校的美术教师。
“我负责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二年级全部的美术课。”挥新笑称,民办学校的教师,不是流水工胜似流水工,为省开销,学校董事们不得不精打细算,挥新又兼跟车教师。学校生源来自各工业区、城中村,7点半早自习,校车6点出发接学生,下午5点放学,校车沿路送学生,回程下班高峰,回学校基本得晚上7点后了。
“每周18节课,早晚跟车,晚上还得批改各年级的美术作业,睡觉都在凌晨后。早上5点多起床,每月工资900元。”挥新微微一笑,“总算又当上教师,工资比老家还高出不少,努力吧,总有上升的机会。”
学中文的挥新当美术课教师,很忙,但也很盲目。
“长时间的美术课把我的时间塞得满满的,语文知识生疏了,这不行,不能为了一时的工作而荒废了中文专业。”于是,挥新一边教美术,一边留意其他学校的招聘信息。2003年9月,挥新如愿应聘上广州白云区一所民办学校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也跟校车,每月工资1200元。
能够当上语文教师,挥新很开心。新学校除了基本工资,还有班主任和跟车补助,薪水高了不少,挥新感觉曙光即将来临。
二十一世纪初,广州的民办学校分一二三等级,有每学期学费上万元甚至几万的大型封闭式贵族私立学校,也有全校只有几个班级的开放性小型私立学校,更多的是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的全日制连读中型私立学校。这种私立学校每个年级有四五个班级,规模不算小,学费又不高,每学期2000~4000元不等,一般打工家庭可以承受。生源广,任课教师也需要得多,2004年9月,挥新跳槽到一所纪律相对严格的中型民办学校,担任三个班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中型民办学校的学生流动性相对大。因为经济相对好一点的白领,大多让孩子上学费高、管理好的大型贵族私立学校;工资低的普通工人,有的把孩子放在老家,有的就放在方便接送的小型私立学校;家庭条件不好也不差的中层外来工,一般把孩子带在身边,这批孩子就成了中型民办学校争抢的生源。但中层外杂工的孩子都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而流动,学校也就期期、月月,甚至天天有学生流动。生源不稳定,学校与学校之间相互比拼,挥新和同事们的工作日晚上和每个周末,都得到校外发放招生宣传单。
招生宣传单上留有教师电话号码,每个教师招到学生有提成,挥新想多招学生,多拿提成。每天,同事们早早收工,挥新晚上11点还在工业区门口发传单,因为很多工厂都会加班加点到午夜,挥新付出的时间长、花的精力多,招收的学生也相对多。这样一来,每个月收入有4000~5000元不等。挥新说:“工资不算高,但我不跟别人比,就跟自己比,通过努力,我家还完了欠款,还装上了电话,我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然而,乐极生悲。2004年底,挥新的学生在广州全市作文比赛中取得好名次,同年期末考试,挥新负责的班级语文成绩也名列全广州民办学校统考成绩前三名。很快,一所贵族私立学校向挥新抛来橄榄枝。但在春节后去新学校报到的途中,该学校的教导主任通知挥新,学校招了大专毕业的教师,不聘他了。
“新学校不要,原来的学校又辞职了,也不好意思回去。”手足无措的挥新懊恼了几天,“我蜷在出租屋三天没出门,不能怪学校,怪就怪自己只有中师文凭,好学校需要高学历、深资历的教师。”
这次,挥新真正尝到文化欠缺、文凭不高的苦涩。
2005年春,挥新凭着出色的文字功底,应聘到广州一教辅图书机构,策划编辑高考语文教辅图书。
教辅图书编辑工作有周期性,比如书本在新学期开学前得出来,暑假作业在学期期中考试之前要印刷好,各项补习资料得按各补习机构的要求提前做出来,暑假,寒假就相对空闲了。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博客风行,挥新业余开始写新闻评论。无心插柳柳成荫,一篇新闻评论意外获得云南一家报纸转载,挥新自此爱上新闻。
2009年5月,挥新所在的图书教辅公司人事调整,挥新又想转型从事新闻行业,因此辞了职,一心一意自学新闻。新闻严谨,也枯燥,中师毕业生自学新闻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挥新都咬牙坚持下来了:“不能让父母知道我没有工作,得按月寄点钱回去。为了省钱,我把自己的出租屋退了,和老乡搭住在一起,白天自学,晚上摆地摊。”
卖衣服,卖饰品,卖老冰棍……挥新挤在路边卖,蹲在天桥卖,走在大街小巷卖,摆地摊或流动叫卖,都得和城管打“交通”:“一次卖冰棍收了客人的钱,冰棍还没给,城管就来了。我不能跑,得把冰棍给人家,结果耽误了时间,整箱冰棍被没收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整整一年时间的艰苦自学,挥新自考进了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应聘成为《三湘都市报》的一名记者,负责国内国际版编辑。
如今,已是广州某大型报社首席记者、资深编辑的挥新谈论过往,淡定而从容:“2010年我回了广东,广东需要高端人才,也需要努力奋斗在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回广东后,我在珠三角好几家报社写新闻评论专栏。2011年,正式入职现在这家报社。”
十二年来,挥新结了婚,做了父亲,有了车和房,成了新广州人。十二年来,无论春夏秋冬、风雨雷电,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挥新。
“学习一直在路上,新闻永远在未来。”挥新说,“我愿意为新闻事业奋斗终身。”
编辑|饶春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