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娜:用声音描述世界的光明

2023-12-29 00:00:00徐燕
家庭百事通 2023年9期

2023年6月28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2023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一位毕业生代表温柔而坚定地说:“愿我们无论在何方,都心怀梦想,坚持热爱,永远脚踏实地,淡定从容……”一字一句清晰有力,引得全体师生起立鼓掌。这位毕业生代表就是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毕业生董丽娜。

董丽娜的发言,真挚而有力量,事实上,这也是她一路走来的成长写照。从盲人按摩师到全国朗诵大赛二等奖获得者,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再到中国传媒大学首位视障播音硕士,她敢改变,不认命,用声音描述世界的光明。

先天弱视,不接受命运的安排

1984年,董丽娜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农民家庭,患有先天性弱视。十岁那年,最后一抹光也从董丽娜的世界消失,她失去了全部视力。

董丽娜的父母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一直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女儿:1992年,他们把女儿送到大连盲聋学校学习;女儿彻底失明后,他们鼓励她乐观面对生活……父母的爱,支撑着董丽娜坦然面对命运的不幸,她说:“我不觉得我比视力正常的人差。身边的小伙伴们能做的,我也可以。”

在大连盲聋学校读书时,董丽娜一有时间就坐在教室里,一遍遍摸读教材。不久后,她成了全年级摸读最快的学生。三年级以后,董丽娜每周都会去图书馆借书,从短篇故事到砖头厚的大部头书籍,她都一字一句地读着。

九年间,董丽娜不但学完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课程,而且利用课余时间读完了馆藏的几百本盲文书籍。尽管成绩优秀,可身体上的不便还是让董丽娜学业受到影响。初中毕业后,她选择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推拿。

中专毕业,董丽娜进入一家按摩院工作。起初,她非常知足,每天百来元的收入,让她尝到了自食其力、不再拖累父母的滋味。然而,有天她与一位学长重逢,才几年时间,学长从前的意气风发都消失殆尽了,挂在嘴边的是一句:“好好学习推拿,这是盲人唯一的出路。”学长的话令董丽娜十分困惑,难道所有的盲人都只能做同一件事,过同一种人生吗?她不甘心自己的人生被早早定义。思考时,《简·爱》这本小说中,女主人公坚毅、独立、理性的形象,时常在她脑海里浮现。董丽娜愈发相信,只要不给自己设限,人生就有无限可能,盲人不一定非得做按摩师。

于是,在当按摩师的三年里,董丽娜边工作边学习英语,为未来积蓄能量。收音机是董丽娜的好伙伴,因为收音机不仅可以用来练习英语听力,里面传来的声音还总是那么悦耳。

“原来声音可以这么好听。”董丽娜就此爱上了播音。闲暇时,她常模仿广播电台主持人。时间一长,董丽娜也学得有模有样,一颗当播音主持人的种子在她心中悄然发芽。

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董丽娜得知北京一家教育文化交流机构推出了一项公益计划,免费为视障人士提供播音培训。她隐约觉得这是改变自己人生的一次机会。因此,尽管招生计划已经结束,她还是试着拨通了机构的电话。

电话中,一位郑老师遗憾地答复:“你的音质不错,但招生已经结束好几个月了,非常抱歉。”董丽娜没有放弃,锲而不舍地打电话,最终对方决定破例给她一个学习机会。

虽然争取到了机会,但董丽娜还要面对一个难题,那就是说服父母,让她进京学习。如她所料,质朴的父母只希望女儿有份安稳的按摩师工作,并不觉得播音培训是个好出路。董丽娜不断给父母做思想工作,告诉父母这是一家各方面很完善的培训机构,学得不错的话,还会给自己提供工作机会。

架不住女儿的再三请求,父母只能同意董丽娜辞去工作。2006年10月初,董丽娜第一次独自离开家乡。她带着简单的衣物和工作三年的积蓄,手持一根盲杖,坐上了从大连开往北京的列车。火车上,她静静地坐着,尽量不喝水不吃东西,毕竟上完卫生间再回到座位,对她来说也是种挑战。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可一想到充满可能性的未来,董丽娜又什么都不怕了。

创造“先例”,用声音让人生发光

辞掉工作,千里奔波学习播音,还好,学校的课程不负董丽娜的期望。第一堂播音主持课,当老师发出第一个声母时,董丽娜一下子被他的声音震撼到了,说:“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人生第一课,我领略到了播音艺术的魅力。”

董丽娜是抱着破釜沉舟的态度来学习的,没想过再回去重操旧业,她学得格外用心,每天除了睡觉外,几乎所有时间都在摸着盲文练习发音。

努力终会被看见。培训结束后,老师们对董丽娜的声音高度认可,把她推荐到北京电台培训中心进一步学习。与前期培训不同的是,这次参加培训的都是健全人,这意味着董丽娜的学习过程将异常艰辛。但她克服了各种困难:看不到老师的口形,她就独创了一种用拳头矫正发声气流、控制口形的办法;电台没有正常的盲文教材,她让志愿者帮忙把稿子读出来,自己再翻译成盲文版本进行播音……尽管困难重重,但董丽娜还是不知疲倦地练习发音、矫正口形。这段时间,她的播音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经过六个月的培训,董丽娜迎来了收获,她以97.8的高分获得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达到了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新闻播音员的要求。优异的表现为她赢得了一份在互联网网站担任主持人的工作。

2010年9月,在同伴的鼓励下,董丽娜参加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首届“夏青杯”朗诵大赛,一万多名选手中,她是唯一的视障人士。董丽娜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个成绩,给了董丽娜很大的动力。与此同时,她勇敢追梦的精神也让很多评委老师大为感动。

很快,有几位热心的播音界前辈和董丽娜联系,建议她就读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出乎董丽娜意料的是,在她按照正常流程报名参加自考播音与主持专业本科时,却被自考办工作人员告知:“不允许视障人士参加自学考试。”在董丽娜的反复恳求下,自考办工作人员将她的情况向上级部门询问,可得到的答复依旧是不允许视障人士参加考试,原因是没有先例。

“先例当然是要创造的,只要尝试了,先例不就有了吗?”董丽娜没有气馁。之后的几个月,她穿梭于各教育管理部门,并通过社会各界去争取关注和协调。随着支持者越来越多,董丽娜清醒地认识到,她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视障这个群体,她维权的脚步因此更加坚定而执着。

2011年10月,北京教育考试院终于同意董丽娜及其他视障人士参加自学考试。12月,教育部就《残疾人教育条例》进行修订,增加了一条:“残疾人参加国家各种考试,教育考试机构应予以专门的安排。”董丽娜的坚持,不但为自己赢得了学习的机会,还推动了国家教育条例的改革,为更多有需要的人带去希望。

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播音主持人的摇篮,董丽娜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住在北京鼓楼附近一个月租金400元的小平房里,上课至少要坐两小时的车,但她从没迟到过。别人一天能完成的课,她通常要花两天的时间才能消化掉:一天熟悉稿子,一天练习诵读……读书之外,董丽娜还要打工挣生活费,这样的日子艰苦且充实。

寒窗苦读三年,董丽娜取得了播音主持专业的本科学历,成长为一名专业播音员,也对朗诵有了自己的见解。她说:“朗诵其实并不简单,好的朗诵不是普通话讲得好,而是要动真情,并通过声音把真情传递出去,所谓以情带声。”播音主持,是董丽娜播下的一粒种子,她期待着在春天开出灿烂的花朵。

大龄考研,满怀热忱迎接新挑战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5年初,中央电视台组织一个叫“圆梦”的活动,“夏青杯”的评委敬一丹马上想到了董丽娜,决定帮她圆那个最迫切的梦想。

在敬一丹的带领下,董丽娜第一次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室,她兴奋得像个孩子。在舒缓的音乐中。董丽娜轻抚话筒,珠圆玉润的声音似山间清泉汩汩而出:“亲爱的朋友们,我是丽娜,非常开心今天能够坐在这里……”

做完节目,在外边等候的敬一丹说道:“副总监夸你主持得很好,想邀请你每周来做一次嘉宾主持节目。”董丽娜激动地连连点头:“让我的声音从这里传出去,是我最大的梦想。”

就这样,董丽娜担任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品味书香节目《丽娜品读时间》栏目的主持人,每周日晚上九点半,她将文字化作声音,借电波传进千家万户,把阅读的快乐传递给更多人。

终于,全世界都听到了董丽娜的声音,但她前进的脚步并未就此停下,她要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人应该有感恩之心,一路走来,如果没有老师们的帮助,我就不会是今天的我。”董丽娜热泪盈眶地说道。

此后,董丽娜不但成了一名盲人播音员,还成了一名播音培训师,投身于视障青少年的语言艺术教育,帮助他们提升朗读表达能力。每天,她都通过语音课程给有视力障碍的学生远程授课,再通过网络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指导,带领他们去领略更大的世界。

2019年,为了更系统地学习播音主持,提升专业水平,三十五岁的董丽娜又做出了一个人生决定: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备考的一年里,她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没有盲人专业书籍,她甚至自制备考资料,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重重障碍。

2020年7月,董丽娜如愿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专业,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手头的工作交接好后,她安心地步入了梦寐以求的知识殿堂。

三年时间,董丽娜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了硕士学业,总计“听”读两三千万字的文献,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撰写学位论文时,董丽娜想到了当年在大连盲聋学校图书馆里阅读的自己:由于盲文书籍不丰富,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近些年,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不少视障群体才可以在生活中借助信息无障碍技术使用部分互联网产品。

强烈对比后,一股使命感涌上董丽娜的心头,她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视障群体的文化艺术需求被更多人看见。于是,她结合生活体验,选择了口述影像作为硕士学位论文的切入点,论文标题是《口述影像理论视域下无障碍电影讲述策略研究》。

为了让论文内容更准确,董丽娜读完了一千多万字的文献后,又电话采访了多位视障人士,还听了上百部无障碍电影。她每天坐在电脑前十多个小时,用键盘盲打完成了六万字的毕业论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3年6月,董丽娜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董丽娜,再次迈入寻找工作的行列中。不过,她没有像其他同学那么焦虑,她说:“我本来就是从那里走过来的,这些年的学习让我有了更多的底气去迎接新的挑战。”未来,她希望能走上教师职位,继续发挥自己的播音专业能力,把学到的东西和别人分享,同时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编辑|饶春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