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河,又称济宁古运河,俗称运粮河,是鲁运河的一部分。
元朝定都北京,漕运皇粮进京因运河淤堵折绕洛阳而受阻,影响了时政。元世祖下令以济州(今山东济宁)为中心对隋唐大运河裁弯取直、疏浚改道。济宁先民手挖肩挑二十余年,开凿南连微山湖、北接济水全长一百五十多里的济州河。
济州河缩短航道九百多公里,奠定了后代京杭大运河南北直航的格局。济州河成为“水陆要冲,侯藩朝觐,要甸贡赋,舟车相望”的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济州港成为江北最大码头,每年三十多万石江淮漕米输往北方;济州治所任城成为运河上的繁华城市,元明清三朝均设有最高司运机构河道总督衙门;赵孟頫的《济州》、马可·波罗的游记都记录了当年“运河之都”济州在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中的繁盛景象。
如今,济州河被梁济运河取代,南粮北运已变成北煤南运,石计木舟升为千吨货轮。济州河古道仍纵贯南阳古镇,榻卧任城城区。林则徐的总督府,李、杜饮赋的太白楼,康熙、乾隆驻跸题词的牌坊和南旺分水龙王庙,遗迹尚存。
济宁与运河,伴水而生。任城故人乔羽心中的母亲河,养育了这方热土,造就了济宁的辉煌。我临河而居,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有十分深厚的情感,空闲的时候常去岸边湖岛,观看人们的生活方式,无论是水中航运、湖面捕鱼,还是河滩种植、岸边嬉戏,以及十里八乡的民俗活动,都能深刻感受到他们依水而居、和谐共融的内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