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在大家看来就是个小毛病,有时会给我们带来一点困扰,忍忍也就过去了。但实际上,溃疡只是口腔黏膜表面缺损的一种症状表现,它背后可能是不同的疾病。
我曾在临床上遇到过一位大面积口腔溃疡患者。这位50来岁的阿姨来到门诊,说她嘴里有一大片溃疡。通过检查,我发现她下唇内侧从牙龈到下唇有3厘米×2厘米的大溃疡面,充血、糜烂。这么大的溃疡,我也是第一次看见,着实吓了一跳,于是有所警觉。因为一般人都是多发小溃疡,这么大面积的溃疡很少见,我怀疑阿姨是不是免疫力差,导致全身都有感染或溃疡。我悄悄地问我的带教老师,要不要查查免疫缺陷疾病,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老师:阿姨,你下唇最开始是不是长了一个小溃疡?
阿姨:是的。一开始是小的。
老师:然后你用了什么药?
阿姨:维生素C。
老师:你是直接把维生素C涂抹在溃疡的地方吗?
阿姨:对。然后,溃疡就越来越大,所以我来医院了。
老师:这是维生素C烧的,因为唾液很少能进入下唇内侧,所以维生素C浓度过高导致药物烧灼口腔黏膜产生大面积溃疡。你看,口腔黏膜的溃疡面积虽然比较大,但病损比较均匀,没有特别深的缺损。这就是普通的口腔溃疡,经常漱口,慢慢就好了。
由此,我对口腔溃疡的了解逐渐加深。通常,口腔溃疡分为三类。
创伤性溃疡按病因分为机械性损伤、化学性灼伤以及冷热灼伤造成的溃疡。只要我们能避免物理、化学的创伤,就可以防止创伤性溃疡。
机械性损伤:咬舌、咬唇等不良习惯,锋利的牙齿残根或者劈裂牙造成的口腔损伤,或者尖锐的牙尖造成的口腔黏膜损伤,就是机械性损伤,进而可导致创伤性溃疡。一些婴幼儿喝奶的时候哭闹,可以看看是不是舌系带过短,导致喝奶时牙齿摩擦舌系带产生溃疡性疼痛。
化学性灼伤:各种化学试剂,例如含化止痛片、高浓度的维生素C等,都是造成口腔灼伤而产生溃疡的化学性因素。上面提到的阿姨,就是化学性灼伤导致的创伤性溃疡。
冷热灼伤:“冬天不要舔金属物表面”,是东北人的生活常识。过冷或者过热的食物,也会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形成溃疡。
疱疹病毒感染:口腔黏膜被疱疹病毒感染后,局部会形成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水泡,当水泡表层破裂后,就会形成多发的小溃疡,口腔黏膜上形成像满天星的溃疡面,对生活影响较大。患者有时会伴有低热,出现颌下、颈部淋巴结的肿大。疱疹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自愈。
癌性溃疡:普通溃疡长在黏膜上,一般情况下可以自愈或者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后可以自愈。而癌性溃疡的基底固定在舌头、牙龈上,并且越长越大伴随增生,接着出现菜花样、草莓样改变,并具有一定的硬度,部分患者的肿物出现疼痛,不会自愈。对于发生在口角区或舌根部等特殊位置的形态不好的固定溃疡,一定要高度警惕。这可能是口腔癌的表现,需要立即就医。
全身其他系统疾病伴发的溃疡:例如口-眼-生殖器三联征表现的白塞病,伴随颜面部紫红斑及关节症状的口腔溃疡可能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身体其他部位有水泡或者红斑合并溃疡的,要考虑天疱疮。长期反复出现口腔溃疡伴随持续发热和频繁感染的,要考虑艾滋病、白血病等。
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它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遗传、免疫系统异常、营养缺乏、压力和焦虑等。其中,心理因素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一个人处于焦虑状态时,免疫力下降,口腔黏膜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感染,从而引发口腔溃疡。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的表现是圆形小溃疡,具有黄、红、凹、痛、反复发作的特点。口腔黏膜上独立的黄白色溃疡,周围有红晕,溃疡面凹陷,疼痛比较明显。重型的溃疡大小通常在1厘米以上,溃疡面凹陷,如“弹坑状”,周围是炎性水肿,伤口较深,愈合较慢,通常需要一个月或更长时间。
无论轻型还是重型阿弗他溃疡,都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口腔溃疡会在一段时间后自行愈合,疼痛也会逐渐减轻。
口腔溃疡虽然看起来是个小毛病,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自愈,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它代表全身系统疾病在口腔黏膜上表现了出来,需要予以重视。
两条治疗原则
在对付口腔溃疡方面,治疗原则有两条:缓解溃疡期的疼痛,延长溃疡发作的间隔时间。
缓解口腔溃疡疼痛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采用一些非处方药,如含有止痛和促进愈合的粉剂、喷雾剂等,来缓解口腔溃疡造成的疼痛和不适感。
为了延长口腔溃疡发作间隔,我们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作息,如多吃蔬菜和水果、避免吃辛辣食物、保持口腔卫生等。一些长期反复发作,以及一发作就长多个溃疡的患者,需要到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用一些免疫调节剂等药物,帮助患者改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