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信息化建设要为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提供支撑,遵循研究性学习规律,把信息化素养培养融入实践基地学习全过程,内容包括为学生提供让学习经历变得有意义的校内外融通线上课程,支持学生自主实践学习的互动智慧服务,开展跨学科实践教学的STEM教师线上学习,服务学生深度学习的专家智能咨询,学生线上学习交流与拓展阅读的研究成果库查询等五个方面,对于帮助研学基地服务学生开展好实践学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信息化建设;理念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12-026-02
2018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推荐工作的通知》指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主要指各地各行业现有的,适合中小学生前往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优质资源单位,目前国家级基地已有600多家。数智时代的到来,学习与教学方式进入大变革时代,研学旅行需要结合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将信息素养培育有机融入其中,包括培养信息检索、鉴别、选择数据与文献能力,提高学科理解力,避免游而不学、学而不研、高阶思维培养严重不足的现象。本文从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信息化建设理念与方法角度提出建好五个平台,与大家共同探讨。
建好为学生提供让学习经历变得有意义的校内外融通线上课程平台
信息时代学科教育的课程结构由“学科事实覆盖型”转化为“学科观念理解型”,让学科核心观念植根于真实问题情境。学生由此可以跨越不同年龄或年级持续探究并发展学科理解,通过亲身参与学科实践而学习学科知识,亲身经历学科知识的诞生过程,由此既理解了学科性质,又发展了学科实践力[1],这就需要基地设置有学习意义的线上和线下融合课程。2023年5月,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就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答记者问时表示,发挥研学基地作用,要在“宽”字上做文章,动员社会各方参与并提供资源和课程,推动全媒体传播,优化数字智慧平台,丰富科学教育资源。未来研学基地要挖掘与课内学科有机融通的实地考察和体验学习课程,真实地开展学科实践研学,少点结论性知识与技能课程,多点提升学科理解的思维与方法课程,实现学科观念理解,就必须要求基地具有丰富的线上科研成果支撑研学。
建好支持学生自主实践学习的互动智慧服务平台
研究性学习可以定义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以获取知识和经验,进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学习活动[2]。目前在研学基地围绕基地特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方案还非常薄弱。未来教育将以泛在学习为核心理念,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无处不在的学习体验。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数字设备和在线资源,在线下或线上都可以获取知识、参与社会互动、构建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享受自由、灵活、多样化的教育服务[3]。发挥大数据智慧技术,研学基地一定要建好有实践专家支持的互动智慧服务平台,并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成为学科理解和跨学科实践的STEM项目学习的指导者、记录者,学习反思线上导师,突出培养学生做事的思维与方法的真实体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建好开展跨学科实践教学的STEM教师线上学习平台
STEM教师培养是世界各国实现STEM教育繁荣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在职STEM教师来说,也必须重视亲身体验:强调STEM教育,就进行跨学科学习;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就有意识地加强自身这方面的培养;强调项目式学习,就组织开展一系列基于项目的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深化STEM教育[4]。目前,我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STEM教师培养体系,教师培训体系中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提高STEM教师实践学习质量,开发STEM线上教育资源,特别是基地的科研成果史料,供教师体验重在学科理解的学科实践,目前研学基地还无法完全满足STEM教师的成长需要。
建好服务学生深度学习的专家智能咨询平台
深度学习是指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体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好奇心是问题萌发的驱动力,真实情境是问题产生的源头活水,基于真实情境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并非易事,既需要学生留意身边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主动思考探讨其间可能蕴含的奥秘;也需要学生突破传统的学2ZwT5ubE2x7m5wqfX/Hyjg==科知识的范畴,从社会、文化、自然的视角大胆质疑,提出可以深入探究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5]。采用教育专家提出的学历案教学模式,提高研学基地教育实效可能是一个有效尝试,围绕某一具体生产环节体验,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怎么学会的过程,以便学生自主建构或学会对实践经验、知识理解的学习方案。学历案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思维、方法与技能,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访问、实践等方式,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交流观点,并回答同伴质疑,建立促进伙伴交流增进友谊的专家智能咨询平台。
建好学生线上学习交流与拓展阅读的研究成果查询平台
能让学生获取融入社会所必备的价值、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拥有社会化的学习经历才是“有意义的学习经历”[6],学习意义的实现依附在这种类似专业工作者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之中。能否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规划学习进程、自主解决问题并进行评价反思,是学生是否经历有意义的跨学科实践性学习的基本表征[7]。信息时代的学科教育是崇尚学科理解、创造与实践的教育。每一个学科教师都需要实现学科研究者与学生研究者两种角色的统一。每一个学生则需要将学科学习转化为学科探究与创造,并由此发展核心素养。一切知识、技能的熟练应用都是学科探究与创造过程的副产品。对于学习者,思想上要树立实践出真知、发现问题靠行动、解决问题靠方法、技能学习靠获取数据、理解问题靠分析、能力提升靠交流的意识。研学基地建好真实研究性成果库查询和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线上拓展阅读案例,实现学伴交流,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重要环节。
智慧服务时代的教育已进入大变革时代,研学基地是学生和教师实践创新能力成长的共同平台,是社会协同教育窗口,做好教学与学习资源开发,搭建好互动交流平台,发挥好智能咨询等作用,就必须加强智慧平台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教育改革需要,服务教师和学生的成长需要。
参考文献
张华. 论学科核心素养——兼论信息时代的学科教育[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1): 55-65+166-167.
林群,余桥.“研究性学习”概念的演变及重构[J]. 教学与管理,2016(9): 4-8.
余胜泉. 智能时代的未来教育愿景[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18): 32-43.
马红,林长春.澳大利亚STEM教师培养的经验及其启示[J].科教导刊,2022(8):71-74.
[7] 方凌雁. 有意义的实践学习经历:高质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J]. 中国德育,2023(17): 48-52.
宋善炎,丁向阳.“有意义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经历”[J]. 教育科学研究,2010(3): 63-65+69.
编 辑:仲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