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教研助力区域高质量数字化教育均衡发展

2023-12-29 00:00:00王志刚郭爽孙宇婷王晓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2期

【摘 要】怀柔区位于北京市最北部,地域南北狭长,学校散落分布,校际沟通不便,多年来教育师资和教育质量整体存在不均衡现象。为此,怀柔区成立了以区直、平原、山区三位一体的学区发展模式,以优质区直校带动学区内其他学校均衡发展。本文介绍了怀柔区小学第三学区利用怀柔区“双师课堂”智慧融合管理平台,通过“区内+区外”的“双师”教研经验,改善区域内教师教研水平。

【关键词】双师课堂;联合教研;学科大概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12-024-02

2020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2021年4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的工作方案》,强调形成覆盖小初高各学科知识点的优质微课并形成数字资源库。

聚焦均衡,提升软硬件保障

针对基础教育阶段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怀柔区教委依托“互联网+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需求为引导,以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自2018年起,怀柔区教委开始试点建设“双师课堂”,以怀柔区小学第一学区为试点,建设了区直、平原、山区三校的“双师课堂”,促进了怀柔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自试点建设以来,区教委深入推进“双师课堂”应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在提升办学理念、加强品牌建设、优化学校管理、开发特色课程、推进学科建设、深化教学研究、着力师资培养等方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积极探索“双师”教研模式,充分做好交流与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带动区内其他学校及省外学校共同提高,实现优质资源共享[1]。

怀柔区教委将所有中小学校根据学段共组建了11个学区,并选取各学段区直校为牵头校和实验校带动平原、山区学校,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2021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的工作方案》,以此为契机,怀柔区教委进一步完善了寄宿制和小规模校的“双师课堂”建设,按照“统一规划、优势互补、分步推进、整体提高”的原则,现已建设完成“双师课堂”教室58间,初步形成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备课同步实施、课堂同步互动、教师同步研修、资源同步共享,达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2]。

“双师”教研平台,保障教育质量均衡提升

怀柔区建立了“双师课堂”智慧融合管理平台,以名师引领教学、构建教研共同体的形式,提供教学管理、远程教研、双师互动等各种应用服务。平台有区、校两层设计,满足区域特色数字资源整合;实现“双师”直播课视频一键上传、教师自主上传优质课程包资源、区域校际同步教研联研、学区同步教学活动等功能,实现一站式配齐全部教学资源。

平台的建设,一是完善特殊时期教育教学机制,实现应急状态线下线上场景瞬时切换,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3];二是发挥学区牵头校或实验校的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促进教育教学数字化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三是解决传统教研模式与怀柔区学校分散难点的矛盾,实现教研员与多校教研组成员课中实时教学评价,授课教师课后即刻反思总结,通过数字化手段辅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目前,怀柔区“双师课堂”已初步形成一个集教学、教研为一体的“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基本实现了城乡教育人才共用、教育科研共融、教育资源共享。

制定针对性方案,引领教师专业性发展

怀柔区小学第三学区以怀柔区第三小学作为牵头校,北房镇中心小学、汤河口镇中心小学、怀柔区茶坞铁路小学、北京实验二小怀柔分校共同参与,学区积极探索“双师”教学实践研究,经过不断的尝试与总结,现已探索出第三学区3A共研、1A带研、2A融合三种双师教研模式[4]。

3A共研模式,即三位教师集体备课与研讨,根据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特长,各自承担一部分教学内容,并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共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各校教学骨干教师共同参与,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教师间配合默契,通过交替引领学生,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体现双师教学优势[5]。

1A带研模式,即一名骨干教师主导,其他年轻教师在第二课堂辅助教学。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不同课堂的学生能够在骨干教师的精彩引领下,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而年轻教师在辅助的过程中,可以切身感受骨干教师的教学魅力,甚至在“双师课堂”中当场消化,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该模式可以更好地提升年轻教师的专业素养[6]。

2A融合模式,即依托“双师课堂”,实现不同学科骨干教师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第三学区积极探索线上跨学科“双师”教学模式,通过课程融合、教研融合与落实“双减”政策有机结合,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促进教育的真正发展[7]。

结合第三学区的成功案例,怀柔区有针对性地推广应用“双师”教研。例如怀柔镇中心小学为一校两址学校,学校结合“双师校址联研”“双师区域联研”“多校双师同活动”,开展大学科教研活动、专家培训、名师工作室活动、骨干教师展示课、经典诵读展示等活动。“双师”教研后依托“双师课堂”同上一节课,三校区1900余名学生同步参与活动,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活动的互动性、实效性。再如怀柔区九渡河小学为一校两址校,学校美术教师匮乏,学校利用“双师”教研进行“主讲+辅助教师”结合的常态化“双师”教学[8]。

谋划下一步思路,全面助力教育均衡

体系化设计“双师”课程,加强“双师”教研应用与推广。一是录制覆盖义务教育各学科的优质微课,优质微课由区各学科教研员审核,然后由区教研员通过怀柔区“双师课堂”智慧融合管理平台推送给各校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并最终推送给所有教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二是补齐短板学科,突出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组织开展“双师”教学系列展示活动,进行课例教学研究和反思,积累“双师”教研的经验与做法并总结推广;三是通过对“双师”教研模式的建构和实施,提升学区整体教研实效和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区内教师教学水平均衡发展;四是积极探索“双师”课程研究与设计,尝试落实全区部分学科纳入学区日常教学课表。

今后“双师”教研将逐步在怀柔区深化应用,通过校内自主、校间互动、区级联动等架构形式,实现城乡学校互带互动、同步研修,形成怀柔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双师”教研新常态,推动怀柔区学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助推怀柔高质量数字化教育均衡发展。

注:本文系北京市数字教育研究课题2022年度重点课题“双师课堂下怀柔教师教研能力均衡发展的研究”(课题编号:BDEC202216000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雷梦娜.“双师教学”模式下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19(6): 16-19.

[5] 蒋艳双,崔璨,逯行,祁彬斌,包昊罡.双师课堂中的多模态学习情感分析:关键问题、逻辑理路与实施路线[J].现代教育技术. 2022,32(4): 13-20.

龙西仔,刘小莲,胡小勇. 双师课堂:疫情防控期在线教学新模式[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0(5):12-16.

李廷菊.“双师课堂”教学实践探究与思考[J]. 云南教育. 2022(5): 35-36.

王晓荣.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研微实验——宝山区小学高年级语文在线教研新视角[J]. 现代教学. 2020(Z3): 52-54

孟瑷娜.“双师”互动课堂,让融合深度发生[J]. 中小学班主任. 2022(2): 46-48.

周方苗,代雅茹,李波. 小学名校SPOC课程创生的内涵、优势及路径[J]. 教师,2021(4): 83-85.

编 辑:仲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