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提出了小学科学“项目化·创中学”教学模式,旨在解决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面临的两大现实问题:学科核心素养难以落地和学业质量标准难以达成。该模式基于教育设计研究法,将“项目化”和“创中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通过项目流程、问题导向、主动学习、个性发展等设计特点,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业质量的达成。
【关键词】小学科学;项目化;创中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12-022-02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笔者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发现,一线教师普遍认为,新的课程标准顶层设计做得很好,非常符合当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但也存在课标要求高,很难在一线课堂有效落地的现实困境。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小学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难以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1.1%的受访科学教师在备课时主要考虑如何教授完教材内容,即“教教材”,没有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纳入教学设计的思考范围。二是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落实学业质量标准,但有60.3%的受访科学教师表示不知道如何检测学生在上完课后是否达成了学业质量标准。
解决现实问题的教育设计研究方法
解决课堂教学上的问题,还是需要在课堂上展开研究。教育设计研究法主要针对教育实践中的复杂问题设计开发出基于研究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在验证解决方案实效性的过程中形成相关教学理论。基于教育设计研究法开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和“学业质量如何达成”这两个问题,设计开发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二是在实践过程实现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地干预,并通过反复迭代的方式来完善干预,最终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学理论,即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项目化·创中学”教学模式的原型设计与优化
基于“项目化”理念的教学流程设计。基于项目的学习,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参与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学习与成长。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流程中引入“项目化”的设计思想,将小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嵌入到“项目化”的各个环节。
基于“创中学”理念的教学效果设计。从“玩中学”到“做中学”,再到“创中学”,体现出教学方式变革的新思路。何谓“创中学”?一般认为是在创造中学习,笔者则认为:学生是在创造性解决问题、形成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学习。“创中学”的学习过程是深刻体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形成学习成果的过程。每一节课“创”的成果可以是实物作品、科学思维导图、科学活动方案、探究调查结果、科学设计图等,以成果的方式让教学效果可视化。
“项目化·创中学”教学模式的设计特点与原则。从“教、学、评”一体化角度来呈现教学的关键要素是此模式的设计特点。其中,“技术赋能”和“问题导向”是关注教师的“教”,“主动学习”是关注学生的“学”,“个性发展”是关注教学效果的“评”。教师通过“技术赋能”和“问题导向”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辅学支架,帮助学生在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创作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学习,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发展”。愿景驱动是此模式的设计原则。“项目化”的设计愿景是让每一节科学课都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目标。基于项目的学习有四种不同形式:一节课实施一个项目的小微项目,占60%;以一周为周期的中项目,占20%;以几周或一个月为周期的大项目占10%;跨学科项目,占10%。
“项目化·创中学”教学模式的设计环节与成果。四个环节:初步调查;理念嵌入;实践检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分析、修正。在对第一轮修正的基础上开始第二轮的设计研究,在第二轮修正后开启第三轮的设计研究,反复循环迭代,以此开发出一个完善的教学模式设计成果(图1)。
在“项目化·创中学”教学模式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被嵌入到“项目化”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让素养能够在课堂落地。
小学科学“项目化·创中学”教学模式的设计样例
依据“项目化·创中学”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以表格式的简洁设计模型,从项目导入、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展示、项目拓展五个流程来设计相应的项目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学习成果的方法及创设辅助学生学习的支架,在每个流程中嵌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每个环节中让学生体现创造性解决问题、形成学习成果。教师在每个环节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辅学支架,并科学安排了每个流程的具体实施时间。
以小学科学“项目化·创中学”教学模式的设计样例——纸电路艺术画为例。落实课标的学习内容:电磁相互作用。知道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素养培养内容:科学观念,知道小灯泡发光的条件是形成闭合回路;科学思维,通过连接电路使多个灯泡同时发光,进一步认识电路形成的条件;探究实践,经历明确问题、观察、猜测、设计电路图、小组合作完成纸电路艺术画的制作,并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态度责任,关注生活中电的作用,善于应用科学技术创造电路的应用,丰富生活,提高审美情趣。学业质量包括:能在探究过程中描述现象并如实记录;能在动手连接电路等活动中耐心操作、反复检查。教学准备包括:教具准备,课件、视频、虚拟实验软件;学具准备,电池、导线、灯泡、导电胶、纽扣电池、LED灯、卡纸、艺术画、双面胶、透明底板。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如表1。
此样例不但在珠三角地区的小学科学课堂上得以顺利实施,在偏远山区的课堂实验中,学生也能在一节课40分钟内完成项目学习内容、形成学习成果,实现了让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让学业质量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设计效果。
注:本文节选于2023年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学术年会“中小学科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论坛”主题报告内容
编 辑:仲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