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口畔,有一所学校,迎来了120年的生日。穿越百年的历史通道,又与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相撞,将历史与现代气息凝聚于一身——这就是上海市宝山实验小学。
如今,现任掌门人40多岁的苏华萍校长牢牢地握紧这根接力棒,带领着学校在新时代的赛道上扬帆起航。在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120岁生日之际,本刊编辑采访了校长苏华萍。
120年悠久历史的回荡
本刊编辑:作为一所具有120年历史的百年老校,您觉得百年的历史积淀给学校带来了哪些影响?
苏华萍: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年,由清末著名教育家袁希涛创办的宝山县学堂,此后的120年时间里,学校几经更名,却一直秉承着“诚、敬、勤、朴”的校训。那个年代处于现代教育启蒙阶段,我们的两位创校先贤是当时著名的乡绅——袁希涛、潘鸿鼎先生,同时也是当时两件非常重要的教育界大事——“六三学制”和“启蒙教育”的奠基人,都是值得仰望和尊重的前辈。
袁希涛先生的后人——哈工大的袁哲俊教授拿出了自己的稿费,专门设立了奖学金,目前已经坚持了17年。奖学金的设立是希望学子们像袁爷爷一样,努力学习,为学校、为祖国争光。这笔奖学金专门用作校级评选,每年评选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给予奖励,同时也会聚焦一些特长突出的儿童给予鼓励。每届的奖学金颁奖典礼都是校园的一大盛事,这个活动受到了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对教育的期许。
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本刊编辑:百年的历史传承,对学校的小朋友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苏华萍: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宝山区实验小学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先贤留下的百年校训——诚、敬、勤、朴,传承好这样的人文基因是非常重要。学校的Logo设计别具匠心,与百年校训相呼应,由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拼音的首字母缩写——SYXX作为主体,激励每个孩子成为一个实干的、有实验精神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充满自信的人。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校倡导多元化学习,更好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更好地宽容孩子的好玩心,善用他们的好胜心,让他们得到全面发展。每到课后服务时间,校园里就热闹起来。除了操场上训练的篮球队,正在为参加市集体舞展示彩排的舞蹈队,还活跃着一些不一样的社团。校电视台的小记者和小摄像在校园里寻找采访的素材;五楼的演播厅里,头脑奥林匹克社团的孩子们正在进行彩排。校园里,还专门设置了一条时光轴,每当孩子们走过这条时光轴的时候,就像是走过了一条历史长河。
本刊编辑:咱们学校的特色是什么?讲述一下与学校特色发展相关的故事吧?
苏华萍: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是科技示范校,整个科技团队,不单单只有科技教师组,还融入了美术、音乐教师团队。特别一提的是,在2022年的头脑奥林匹克选拔赛中,这个团队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当时的比赛,我们选择了“昆比:飞跃英吉利”,这个由一张老相片引出的首位飞跃英吉利海峡女飞行员昆比的故事。整部8分钟的参赛音乐短剧,从一开始的解析赛题、剧本编写,到选乐曲、设计歌舞表现形式,再到制作使用的道具,非常考验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其中有一个负责搬道具的孩子,整个表演过程她穿着一身黑衣服,但因为我们一直是团队作战,到最后这个孩子已经能够把女一号的所有台词都记在心里,就此开启了她的配音之旅。
本刊编辑:学校对于培养孩子们创造力是怎么样入手和坚持的?
苏华萍:学校的两个校区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同进行活动设计来培养创造力。如低年级段更多的是劳动类、动手类的教育。高年级段更多的是编程、音、体、美等活动。我们的“实验小学杯”动漫植物插画赛,已举办了第七届。孩子的作品既基于真实的生活观察,也非常天马行空、创意十足。学校在图书馆专门办了一个画展,把学生和教师的作品都呈现出来。其中师生们设计的学校吉祥宝贝——实友友、实乐乐,造型丰富、风格迥异、有趣可爱。老师们还用3D打印的方式,把不同风格的吉祥宝贝制作出来,变成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玩偶。我们始终饱有一个开放的胸怀,让学生发挥各种各样的创意,并提供非常好的展示舞台。
智慧课堂数字化转型的探索
本刊编辑:智慧课堂进校园如何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苏华萍: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我们也在不断地创新,拥抱未来科技。我们的课桌叫做“智慧桌椅”,最初看到的时候,非常惊艳,因为它的造型应该说是颠覆了原来桌椅比较刻板的印象。它可以翻转,一面是一张桌面,翻过来另一面是一块非常大的屏幕,这套桌椅的大屏是类纸屏,能比一般电脑屏幕更好地保护学生的视力。同时,它里面的软硬件都比较先进,能与时俱进实现绘画、书法、音乐等互动功能。
本刊编辑: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校的体育课如何实现个性化学习的?
苏华萍:说到孩子的个性化学习,其实就是量身打造。以体育教学为例,以往对学生身体素质、运动量、运动效果等评价,都是以教师的主观经验来判断。现在学校采用科学的数字化技术测试,它是教师智慧性、高质量教学的得力助手:如果某个学生今天状态不好,教师可以立刻了解相关信息,给予相应的个性化关心与指导;如果某位学生属于力量型不够的,那教师就可以在力量方面加强练习,如果属于身体灵敏度不够的,那可以加强拉伸,还可以督促自己每天打卡训练。
本刊编辑:学校作为“上海市信息标杆培育校”“上海市PBL项目实验校”“三个助手试验校”,积极开展智慧校园数字化转型以及未来学校的规划与实践,具体有哪些探索呢?
苏华萍:数字技术的加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机遇,也使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巨大挑战。我们聚焦当前教育热点、难点,在“双新”“双减”等政策落地的大背景下,以素养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绿色地球村”智慧同侪课程开发为抓手,促进教育教学的流程再造、内容重构、模式重建。一是强化资源建设,助力教师减负增效。充分用好区“未来宝”平台,根据师生实际需求,开发应用,构建“宝小”专属平台;通过数字赋能,让日常办公更加便捷绿色、灵活个性,让各类资源得到有序管理,便于适时调用;积极将实践成果转化为经验性总结、案例与论文,教师收获市、区奖项颇多。二是依托“三个助手”,探索学生减负提质。学校各个学科稳步推进,积极开展基于“三个助手”的教学实践与研讨活动。三是实施智慧同侪,优化学校教育效能,组建“1+N”教育联合共同体。在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中,课前,教师们通过云工坊,展开同侪备课;教学中,通过互动平台和各类AI工具,展开异地同步教学;课后,通过课堂循证,展开研修反思,课堂将形成四师协同的教学新形态。
智慧之光,赓续初心,躬耕树蕙,闪耀未来!站在百年老校新的发展起点,上海市宝山实验小学全体教师将坚守教育强国的初心,勇担筑梦育人之使命,带着全新的憧憬,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