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璐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安徽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校长
主题: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化育人新探索
教育的目的是尊重并促进学生差异的发展,但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难以兼顾。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对标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承认差异、包容不足,为每名学生的成长搭建舞台,提出了“培养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品格高洁,科学与人文素养良好的明理少年”的育人目标。以此为起点,做到四个精准,即精准的目标教学、精准的方法指导、精准的实践拓展、精准的综合评价。学校研发“360°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多端协同为学生绘制个性化图谱,从指标制定到数据采集再到数据应用,构建“时时有成长、处处有评价”的校园新生态。
高杨杰 正高级教师,首届叶圣陶教师奖获得者,陕西西安高新第二学校校长
主题:新时代教育强国背景下数字化赋能高新二校的实践与探索
聚焦新时代教育强国背景下数字化赋能高新二校校本实践探索,总结了学校数字化建设行动举措。学校充分依托智慧教育环境,以减少教师重复性劳动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研究方向,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为主要内容,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适合未来教育发展的课堂新模式,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利用数字化提升课堂效率,打造了一批典型的数字化优质课程与案例。
王盛之 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杭州市安吉路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
主题:“六核智课”赋能轻负高质
杭州市安吉路教育集团建立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六核智课”,课前进行学情调查,研究每一位学生的起点,寻找最近发展区。课中进行智慧课堂互动教学,因材施教。课后拓展提高,为学生提供选择性作业或者拓展性课程。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深度思维,课堂教学效能不断提升,通过智能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基于数据精准决策,以智能化教学促进个性化学习,以智能平台赋能个性化教育。
陈明霞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副校长
主题:数字赋能“小而精”学校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作为西城区政府重点打造的“小而精”特色学校,借助“小而精”的发展契机,以建设“互联网+智慧校园”生态系统为目标,用数字技术赋能学校管理、师生发展,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教师素养专业化、学生发展多元化,为师生减负增效。学校希望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学校课堂教学的变革,设置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实现“变教为学”。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全过程、全方位收集数据,及时反馈数据分析,做出精准的学习评价,实现课堂“教-学-评”一体化。
王铁青 浙江省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
主题:“麦果果”学校大脑建设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变革,创造了新的时空观念和新的管理方式。杭州市卖鱼桥小学基于朝向未来的智慧校园数字治理理念,创新建设以学校大脑“麦果果”应用为核心的智慧校园。依托学校大脑“e能管理、智能物联、视觉数治、学生赋能、教工社区、超级图书馆”六大模块的顶层设计,从视觉数治、智能物联、数字画像、数字课堂和数字研训等五个维度精准定位学校大脑的功能,通过学校大脑的深度场景应用,将不同路径采集的数据深度整合,即时反馈,释放更多的数字价值、信息价值,切实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现实难题,实现学校各类数据的智能化、可视化和应用多维化,实现学校数字化治理的新格局。
刘铭 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副校长
主题:让数据从“隐性”走向“引擎”
智慧校园,智慧何在?其一在于数据,今天的教育必须基于信息化视域前行,数据要发挥其作用;其二在于重构,有了信息化视域,接下来要对校园环境进行一体化重构;其三在于赋能,重构是为了赋能应用,借助信息技术工具整合资源、优化空间,让数据赋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三方面思考一环推进一环,一层叠加一层。在教育信息化 2.0的时代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抓“点”、连“线”、建“面”、结“体”,用信息数据打造引擎动力,用智慧教育培养智慧学生,建设智慧校园。实现数据从隐性走向引擎,从新鲜感走向常态化,呈现学校新时代发展新样态。
张瑜 上海市青浦区第一中学信息主管
主题:数字化转型助力深度学习
在数字化浪潮下,教育教学必须适应日趋复杂与多变的时代需求。围绕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构建数字化学习场景、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化数字化学习活动等实践,阐释了上海市青浦区第一中学数字化转型助力深度学习的基本思路与措施。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构建数字化学习场景。二是重视单元设计,建构数字化学习资源。三是运用数据分析,优化数字化学习活动。数字化转型助力深度学习,要关注“三个助手:备课助手、教学助手、作业辅导助手”之间的互相关联和递升,形成备课、教学、反馈一体的数字化活动,以数据驱动有效支撑教育评价改革,形成个性化学、差异化教、科学化评价的因材施教教育模式。
李志新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信息中心主任
主题: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强调并坚持“技术不是主角,人是主角”的观点。在集团化背景下,学校将智慧教育作为助推学校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智慧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利用信息时代的各种先进技术,为创新人才提供创新实践平台,同时它作为科技快速发展的产物,本身也为学生接触前沿科技提供了窗口。以智慧校园引领学校信息化,推进融合高效的教育新基建,对接前沿技术创新,创设智慧学习环境;培育面向未来的教育新生态,转变教与学的模式,系统优化教学效能;汲取科技前沿的教育新元素,开发多元课程,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