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教育发展新优势 开辟教育强国新赛道

2023-12-29 00:00:00仲玉维王晓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2期

2023年11月1日-3日,2023数字赋能与创新教育研训活动在杭州市成功举办,本次研训活动主题是“数字赋能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指导,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联合主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发展服务中心、杭州上海世外学校、北京成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承办。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安徽、广东、山东、陕西、四川等十余个省市的教育专家、校长、一线教师500余人共聚一堂(图1),分享和交流国内外教育数字化的最新进展与实践成果。

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助力教育创新发展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为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精神以及新课标要求,实现数字赋能学校教师成长、助力课堂教学,特举办2023数字赋能与创新教育研训活动。

开幕式环节,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阮滢、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党总支委员、副主任胡小杰向与会代表致欢迎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少刚分享了关于“新技术引领下的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观点;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亮向大会作“区校协同的数字化治理实践探索”报告,介绍拱墅教育大脑建设的框架思路与实践成效。随后,一位虚拟数字人闪亮登场,杭州市拱墅区的小学生用英文与其互动对话,畅聊学习和生活的话题,展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辅助英语学习的生动场景。拱墅教育积极引入英语口语人机对话语言大模型、智慧体育运动大模型等数字新技术为拱墅教育赋能,用心打造面向社会百姓的“学在拱墅”教育服务端;与此同时,在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下,面向教育工作者的“拱墅教育大脑”正式上线对外发布。

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李玉顺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李锋教授作报告,主题分别是“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新一代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与变革”;英国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教授Louis Archer则进行线上发言(图2)、杭州上海世外学校校长陈民仙作为学校代表进行了“从技术融合到智慧共生:数字化教育的学校探索”主旨报告。

李玉顺教授介绍了我国基础教育数字化发展历程,对于国际教育数字化发展进程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学校教育数字化发展生态。他认为,教育数字化正推动技术赋能教育全学段、全场景、全过程融合,助力教育强国进程,对标立德树人时代任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教育数字化显著提速了“技术”与“教育”的双向奔赴,特别是课程、课堂、评价、教师发展等核心教育要素的创新发展,推动技术应用从功能驱动走向业务融合、机制创新和文化创生,加速教育组织形态及教科研形态变革。

李锋教授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创生出全新的智能化学习环境,它不仅改变着学生行为方式,也改变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推动了教育从大规模集体化教学向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可伴随学生学习过程,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困惑,为每位学生提供智能学伴;新一代人工智能可实时诊断学生学习问题,刻画每位学生学习画像,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新一代人工智能可提供丰富多样的智能学习工具,提高学生交流与互动能力,加强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工具融入教育教学中,在全新的智能化学习环境下,每位学生都需要学会与人工智能打交道,适应智能化学习环境,利用人工智能创新学习模式,促进个人终身学习的发展。

赋能教育数字化实践,聚焦学校治理、教师成长、人才培养

本次研训活动的形式丰富,除了主论坛活动外,还举办了3场分论坛研训活动,主题分别聚焦数字赋能区校教育治理、STEAM教育与学科项目化学习、新课标背景下数字赋能教师专业化发展,每个分论坛都设置了8位发言人。大家聚焦前沿探索与优秀案例、数字时代教育教学的变革、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推动区域数字化改革与学校数字化赋能教学;探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项目式学习等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和技能。

数字赋能区校教育治理分论坛,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冯璐、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学校校长高杨杰、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校长王盛之、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副校长陈明霞等参加研训并做了内容分享,他们认为教育治理体系变革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任务。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优势助力教育治理变革,提升区域、学校教育治理水平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参会代表认为,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促进重构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能,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教育教学管理、自主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自我组织与自我优化的功能。

STEAM教育与学科项目化学习分论坛,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教研员卢夏萍、浙江省杭州市青蓝小学校长娄屹兰、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小学副校长周迎春、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信息中心主任李岩等参加研训并做了分享,内容涵盖了区域推进以校为本的STEAM项目化学习实践、AI+个性化教学、跨学科教学、STEAM与项目化学习、数字赋能学生整本书阅读、未来小公民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践。STEAM教育的发展涉及区域引领、学校实践、教师探索、学生需求及未来社会群体对其的认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力与创造力,不断提升和培养跨学科思维等高阶能力,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新课标背景下数字赋能教师专业化发展分论坛,山东省教研室教研组信息技术教师孙金云、浙江省嘉兴市教育装备与信息中心资源建设部主任周雯、湖南省长沙教育学院曾召文、北京市怀柔区第三小学校长曹仲帅、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武原中学教育集团校长钟战华等参加研训并发言,大家围绕技术赋能助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数字化赋能教研训一体推进、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与技能、人工智能助力科学教学创新等话题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和核心,其数字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效果,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

立足数字化课堂,服务一线“教学研用”

本次研训活动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纷呈,包括专家报告、观摩课、实践案例分享、“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学校参观等。在观摩课环节,杭州上海世外学校沈嘉玮、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洪芸两位教师的“多模态数学”“月球——地球的卫星”两节课(图3),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会议间隙,在场外的小广场,2023拱墅区“人工智能+教育”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同步在开展,15个展位中既有2023年9月底刚结束的区域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实践活动部分获奖作品,还有近些年来拱墅区在建设省“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工作中开发的系列校本课程。展位前学生自信地介绍,向嘉宾们讲述作品的背景、理念以及完成该项目的技术方案(图4)。

参会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这样写道:本次研训活动融合了科技创新、创客、STEAM教学等现代热点科技创新话题,真正做到数字赋能、创新教育。观看了真实的教学课例,看到了在日常的创新课堂之中,平板电脑、VR设备是怎样应用于课堂之中的。真正地让大家感受到如何让科技服务于课堂,如何让科技服务于教师,这才是数字赋能真正的意义。

研训活动第二天,参会代表走进了百年名校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参观交流(图5),近距离感受学校的三个特色场馆——运河少年研究院、国学馆、校史馆。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郁明以“百年拱小:沐浴在美好教育的春风里”为题详细介绍了杭州这所百年老校的发展历程。

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单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始终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杂志社一直秉承“居科技SmLbwSKrHCh3PL9C8yz2Ag==前沿,观教育发展,做教育信息化的好参谋、教育技术应用的好助手”的办刊宗旨,杂志在业界影响力逐渐扩大。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主编苏金柱介绍,本次研训活动是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的品牌活动之一。从2015年在昆明首次启动,创新教育实践系列研训活动已经是第8个年头,一直以来,杂志社通过搭建创新教育的交流平台,为技术助力课堂添砖加瓦。

“能够倾听来自十余个省市的教育专家、校长分享和交流国内外教育数字化的最新进展与实践成果,令自己眼界大开,科技的发展不仅仅促进社会发展,更是给教育带来天翻地覆的影响。”“一场场主题报告,让我受益匪浅、如沐春风。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和核心,其数字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效果,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数字科技赋能的机遇,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正如参会教师们所期待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将发挥好桥梁与中介的作用,搭建好交流互动的研训平台,为教育管理者、研究专家和一线教师提供更多思想碰撞的机会和有价值的案例参考,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思考、借鉴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