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2023-12-29 00:00:00张艳杨仁广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1期

【摘 要】为全面掌握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本文以烟台市为例,在构建中小学信息素养标准框架的基础上,从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创新应用、信息责任四个维度开展调研,分析中小学生在信息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普适性问题,从课程设置、网络道德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信息素养;现状调查;素养测评;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11-037-03

引 言

信息素养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是学生学会学习与适应数字时代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对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国家高度重视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与提升,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构建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行为习惯的奠基阶段,也是学生信息素养启蒙与培育的关键时期[1]。开展中小学信息素养现状调研,实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研究,对准确把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科学诊断存在问题,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调研的基本情况

1.确定调查对象

为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保证调研成果的前瞻性和持续性,本次调研对象的选取,根据地理位置和财政投入状况,将烟台市所属14个区内的中小学分成城区学校和郊区学校,从中各抽取辖内相同数量的学校作为调研对象,分别选择其中的小学五年级、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参与调研,具体情况见表1。

2.构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模型

在调查研究开展前,本项目组根据工作实际,通过对比国内外信息素养评价维度,结合各方专家观点,制定中小学信息素养测评调查问卷,并以电子邮件形式咨询相关专家意见,共征询3轮得到46条修改意见,最终形成中小学信息素养评测指标体系,该体系设定4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表2)。

3.调查问卷发布与回收

本调查研究利用“问卷星”软件制定调查问卷,开展线上调研。问卷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问答题等,共计42个。为保证调研结果准确性,经过信度与效度检验,共回收有效问卷1283份。

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能够反映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感知与判断的能力。根据测评指标体系将其划分为信息认识、信息态度、信息安全三个子维度,对应调查问卷的题目共计14个。

在信息认识方面。调查显示95%以上的学生对自身信息技术水平比较认可,填写为良好乃至优秀水平;仅有3%的学生对自身信息技术水平持怀疑态度,表示达不到及格水平。在考查学生对信息敏感度时,设定了两个题目“您知道互联网上的信息格式有哪些”“您还能说出互联网上的其他格式吗”,其中86%的学生答案能说出3种以上类型,主要为图片、视频、声音;43%的学生能答出文本、动画、网页等格式。在“您是否认识JPG、MP4、DOC、SWF等多媒体格式”时,67%的学生回答知道。可见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具有较高的信息敏感度。

在信息态度方面。调研过程中选取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互联网的态度”“线上学习的态度”三方面的题目进行分析,发现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学生超过83%,对互联网持肯定态度的比例超过93%。可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度、认可度都很高。但学生对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的满意度较低,仅为23%。

同时,为准确反映学生对待线上教学的态度,从另一个层面设定题目为“您是否参加过社会机构的网课”“您认为网课比线下学校课堂学习效率是高还是低”在79%参加过社会机构网课的学生中,反映社会机构的网课学习效率超过线下学校课堂的比例达到53%。这说明:一是学生对线上教学持肯定态度,愿意接受线上课堂;二是学校在开展线上教学时,因受教师教学语言、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影响 ,其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信息安全层面。学生普遍对信息泄露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只有5%的学生采取过一定措施防止信息泄露,23%的学生对重要文件设有密码,43%的学生有定期修改密码的习惯,只有14%的学生接触过信息安全方面的讲座或培训,有75%的学生曾经直接打开过来源不明的信息或链接,93%的学生表示在互联网上留下过个人信息。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当前中小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面对复杂多样的网络内容、新奇百样的网络形式,往往会处于危险境地,这样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2.信息技能

信息技能主要指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及应用软件的能力,包括行为技能、操作技能、应用技能三个子维度,对应问卷的题目共计9个。

在信息行为层面。学生常见且经常操作的信息化设备为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几乎所有学生都使用过计算机或手机。其中,92%的学生打开并观看过抖音、头条、微信等;86%的学生拥有电子邮箱、微信号、QQ号等;使用过百度或高德地图进行地址查询、导航的学生达到95%;使用过美颜、剪映等的学生为84%。但使用过计算机图片处理软件的仅为23%,使用过电子邮箱发送文件的学生为29%。这些知识有学校没有讲授过,这说明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相当多的来源于父母和日常生活,在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过程中,家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创新应用

创新应用主要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主要包含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调研数据显示学生常态化应用信息技术已成趋势,有73%的学生经常利用作业帮、小猿口算等系统进行学习,有58%的学生经常会使用网易有道词典、金山词霸等学习工具,有37%的学生利用手机或电脑制作过微视频。在课后交流方面,95%的学生会通过QQ、微信等进行网络交流。在创新能力方面,有73%的学生会选择关键词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来搜索想要获取的知识。这从整体上看,中小学生已基本具备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沟通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得分较高,这为信息素养培育提升夯实了基础。

4.信息责任

信息责任是指学生遵守网络道德、网络法律等方面情况,包含道德和法律两个子维度。在调研过程中主要设计了6个题目开展调查。在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方面,85%的学生知道一定数量的流行语并经常在网络、日常生活中使用。

在法律层面,97%的学生认为不能做违反网络安全的事情。但实际情况中,64%的学生曾经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对他人的计算机内的软件或数据进行过删除、修改或增加,84%的学生曾经想过或试图在网络上搜索他人的隐私。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中小学生的信息意识比较淡薄,信息素养中的道德和法律意识急需要得到加强。这也告诉我们,中小学正处于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的培养,关注学生信息技术价值观的培育。

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对策

信息素养是建设信息化国家的重要前提[2]。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其未来发展,决定着我国在未来国际信息化竞争中的成败,也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重要发展目标。为落实好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提升工作,根据本次调研情况及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要以课程和实践为核心,科学构建学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的途径和机制

在政策制定上,要科学谋划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政策及规划,构建形成小学、初中、高中学段间衔接有序、科学合理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应从小学阶段开始,根据各学段特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在活动开展上,要加快推进创客教育发展,组织学生以创客实验室为活动场所,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创客教育实践活动,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参加到创客实践活动中,体验运用互联网开展创新的乐趣,交流分享互联网创意成果。

2.要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为基础,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全学科培养

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发现、分析、探究及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使之逐步内化形成学生的自身思维品质。要进一步推进跨学科融合教学,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在中小学阶段逐步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构建智能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的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推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

3.要关注农村薄弱学校学生信息素养,推进城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均衡发展

当前,城乡教育“数字鸿沟”,不仅体现在城乡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更重要地体现在师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上。调研结果显示,郊区学校学生信息素养显著低于城区学校的学生水平。为推进学生信息素养均衡发展,要对乡村学校给予重点关注。建立乡镇学校多样化的硬件设备供给渠道,加大网络环境、数字化教学终端及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配备与建设。

利用信息化手段打破校际之间的“数字鸿沟”,采用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等方式共享优质的信息技术课程及教学资源。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力度,定期精选与更新一批优质教学资源,让郊区乡镇学校有机会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组织针对性开展农村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点带面、以面连片最终带动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高,提升培养中小学的信息素养水平。

4.要以开展网络道德法律教育为重点,提升学生信息责任意识

中小学生是网络安全培养的重点对象。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技巧,促使青少年适度用网、健康用网。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网络公民。加快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网络安全教育体系,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的良好环境,共同搭建起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社会环境。

注: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大数据驱动下实施精准教研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1YB10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余丽芹,索峰等. 小学中高段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21(5):63-69.

[2]钱冬明,赵怡阳等,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9(6):48-54.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 山东烟台市教育装备与技术研究中心

编 辑:冯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