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童创教育致力于培养儿童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主张将实践成果应用于学校管理,以培养全面发展、创新有为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为育人愿景,打造童创文化校园环境、践行童创榜样德育模块、建设童创未来特色课程、探索“教有创新、学有创造”的“创中学·品质课堂”教学路径,成功将一所乡村老校改造成现代化学校,提升了办学质量,办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关键词】童创教育;创造性解决问题;拔尖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11-018-02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笔者作为东莞市茶山镇第二小学(以下简称“二小”)校长,坚持倡导“童创教育”办学理念,就是希望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童创教育”是笔者经历五所学校而一直坚持至今的育人理念,可以说是笔者20多年教育生涯坚定不移的一个朴素的想法。“童创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儿童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童创教育”育人理念,主要源于一次笔者20年前带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的深刻体悟。
“童创教育”的萌芽
这个故事发生在20年前,当时笔者为了完成学校的一个竞赛任务,带领学生开始探索身边的世界。笔者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然后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一次,一位女同学提出了一个一直困扰自己的生活难题:因为怕黑,不敢关灯睡觉,关了灯睡不着,亮着灯又浪费电,不知怎么办。这个问题一提出,有很多女生也说有同感,希望能有解决的办法。于是,笔者鼓励学生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常规的办法想不到,就大胆地想、创造性地想。起初,虽然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想法,但都不能彻底解决。过了几天,有个女同学提出了她的创造性想法:她发现夏天睡觉时,爸爸经常给她吹风扇,但风扇会有定时器,爸爸一般会定时一个小时,这样等她睡着了,风扇在一个小时以后也就自动断电停止转动了。受到这个启发,她提出来能不能把风扇上的定时器拆下来,连接到台灯的电路上,晚上睡觉时用定时器定时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她睡着了,台灯也自动断电关灯了,能解决晚上不敢关灯睡觉的问题。这确实是个好方案,于是笔者就指导这位女同学做出了定时台灯,拿给之前那位女同学试用,她反馈非常好,再也不怕晚上关灯睡觉了。笔者指导学生将这个作品完善后参加青少年创新大赛,一举获得市级一等奖、省级一等奖、全国金奖,还被一个灯泡厂商邀请共同申请发明专利。
这个经历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我们的学生是利用了创造性思维解决了身边所遇到的问题。于是笔者就在想,要是我们培养的学生都能拥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的话,任何问题他们都能创造性地去解决,他们长大后就能应对未来的任何挑战,他们将具备应对未来挑战的核心竞争力。
于是,笔者尝试频繁带领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并将这种实践的成果拿去参加各类比赛,屡获大奖。
“童创教育”的发展
再后来,笔者践行以校本课程的方式推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笔者走上校长岗位后,便始终坚持“培养儿童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的育人理念,简称“童创教育”办学理念,从办学的顶层设计着手,将这种理念贯穿于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以“培育每位儿童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素养”为文化底色,以“培养全面发展、创新有为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为育人愿景,以打造“童创文化”校园环境、践行“童创榜样”德育模块、建设“童创未来”特色课程、探索“教有创新、学有创造”的“创中学·品质课堂”教学路径,着力建构了“童创教育”办学理念体系,铸就了“为儿童,创未来”的学校品牌特色。
我国现在非常需要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来解决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笔者认为拔尖创新型人才要从小开始培养,而笔者提出的“童创教育”将很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这为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广东打造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打造创新型城市贡献基础教育的力量。
“童创教育”的力量
二小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老校成功转型,得益于一所学校在美好愿景的导向下,创造性地实现了以“童创教育”为理念的创新实践。
2020年7月,笔者来到二小任职校长,学校的一切都是乡村老校的状态,校园陈旧,没有现代化气息。笔者当时就有一个美好的愿景:作为校长,要带领团队,基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的童创教育理念,努力将这所乡村老校改造成一所现代化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冲着这个美好的愿景,笔者带领团队开启了三年的创造性改造历程。
1.创造性地解决校门口交通拥堵问题,实现交通便利化
当时的二小,只开放了一个校门,校门口对着一条狭窄的街道,1700名学生同时上学、放学,校门口交通经常出现瘫痪。接任校长后,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学校还有一个后门,已经建好了十几年,却从未投入使用。原因是后门外面的土地不归属学校,村民拒绝让学校使用,有门没路,后门便形同虚设。笔者在想,这个门要是能打开使用,这将很好地缓解正门口的交通压力。那校外的土地如何才能让学校使用呢?调查发现,村民表示该地块属于他们的自留地,学校想要购买或征用不现实。以往的沟通也同样遇到了这个僵持的问题,双方无法达成共识。这就需要创造性地思考:既然村民的自留地不能被征用也无法卖给学校,那学校能否租来使用呢?于是,学校班子与村民商讨,请相关部门画好这块地的红线图,虽然土地属于村民所有,但可以租给学校使用。这个主意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颗粒无收的地现在产生租金,该方法可行。沟通了几个回合后,学校顺利地租到这块土地,将学校后门打开,缓解了前门的交通压力,有效实现了家长接送孩子便利出行的效果。
2.创造性地解决师生在校就餐问题,实现学生在校午餐午休
笔者到二小时,学校没有条件为师生提供午餐午休。我们将学校宿舍楼一楼的杂物间,打通做成了大厨房,并创造性地以“自带厨具经营”的招标方式解决了新厨房没有厨具的难题,创造性解决了师生在校就餐问题。接着,通过创造性地盘活学校的其他场地、教室,整理出了十几间大教室为学生提供平躺午休室。如今,学校拥有了可供2700个学生平躺午休的午休大楼。
3.创造性地解决学校办学特色问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盘活空间和用好扩容提质资源,笔者带领团队创造性打造了5000m2的校内劳动基地、创造性建设了300m2的图书总馆和每层楼的年级图书馆、创造性地丰富了学生的运动场地,学校目前已拥有三个足球场、四个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游泳馆、武术馆、乒乓球馆,创造性地拥有了可以为3000人提供就餐的大厨房、大餐厅,创造性地拥有了2000人的大型会议场馆,600人的中型报告厅,多个小型会议室。
通过信息化改造,学校团队创造性地实现了基于技术辅助的教学评价,实现了AI智能批改学生作业的功能,极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通过AI赋能,创造性地实现了实时采集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有针对性地提升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体质水平已连续两年名列全市前茅。
4.创造性地解决师资不强的难题,实现软实力的全面提升
笔者创造性地提出“优师培养”的组合拳,一举打破了学校没有名师、聘用制教师占比2/3的状态,创造性地实现了师资的极大优化效果,如今名师、学科带头人数量稳步增加,市级教学能手以上的骨干教师已占比达1/3。
短短三年,这所乡村老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童创教育”的办学理念,让这所传统老校得到了创造性升华。二小的三年蜕变,均是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实现的,为此,“创造性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二小的代名词,成为了全校师生的集体人格与校园文化,这就是“童创教育”的无穷魅力。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广东东莞市茶山镇第二小学校长
编 辑:王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