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山东淄博市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例,探索区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全面呈现淄博教育环境智能化、教育资源均衡化、教育过程精准化、教育体系生态化以及体系的构建过程和取得的成效,推进教育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教育新生态;教育数字化转型;智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11-014-02
近年来,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动下,淄博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充分发挥数字化的时代性、全局性、引领性作用,以创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全环境育人实验区”为抓手,推进数字化赋能教与学变革,实现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深入调研,聚焦发展瓶颈、探索解决方案
淄博市面向教师、学生、教研部门等群体,开展了调查研究,不仅从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个性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调查研究,更注重对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育资源进行全面重构。经过实践调查发现如下问题和发展方向。
1.区域教育数字化主要面临四大关键性问题
一是模式化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二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三是片面学业导向的教育评价,不利于五育并举;四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不利于推进教育的优质公平和普惠共享。要解决这些关键性问题,就必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2.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方向
(1)基础应用层。通过智慧校园建设,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教育环境,满足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需要,推进教学管理高效发展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教育教学实践层。借助数字化工具,推进自适应学习、学情智能诊断、教学评价等场景应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数据驱动全过程、全要素评价,增强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体验性和启发性,撬动课堂教学发生深层次变革。
(3)师生素养层。推进数字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与师生认知方式的有机结合,支撑师生由技术应用向更高层次数字素养转变。
(4)体制机制层。逐步实现教育体制从阶段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教育运行机制从数字管理向数字治理转变,形成数据支撑有力、教育管理高效、服务保障到位的数字治理体系。
顶层规划,谋篇布局数字教育新生态建设
淄博市先后规划制定了《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淄博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布局“智慧教育新生态”体系建设,实施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构建多网融合“智脑结合、物联感知、数据分析、按需推送”的智慧教育生态系统。
锚定育人目标,促进教育内生性变革
1.建立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实现跨区域教育数字化互促互享
淄博市制定《关于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全市普通中小学线上教研指导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强化工作引领,优化推进机制,细化措施流程。成立市、区县、学校应用工作推进小组,负责全市教育数字化应用推进、协调等工作。
(1)高标准建设“教育数字化”基座。实施智慧校园创建工程,全市中小学数字化基础设施实现迭代升级,全市97%的中小学完成数字校园建设,295所学校创建智慧校园。学校建设了“千兆到校、百兆到桌面”的主体网络,实现了校园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互联网宽带接入率、教室多媒体普及率均达100%,网络化、数字化智慧教育环境日趋完善。
(2)高品质实现“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淄博市投资3.48亿元,为445所学校配置云、网、端一体化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制定《关于加强“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项目建设应用方案》,召开应用推进会,加强“三个课堂”、同步课堂、线上答疑、个性化学习等多场景应用;实现城乡师生“隔空交流、同屏展示、同师授课”。截至目前,已开展名师课堂13 641节、名校课堂8349节、专递课堂7381节,达到“1+1>2”的效果,惠及城乡学生20万余人。
(3)高效率畅通城乡教师互助教研主渠道。乡村薄弱学校教师通过交互式在线系统提交“需求订单”,区域内学科名校教师做专项帮扶,形成“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城乡教师互助教研新机制,打破学科教研“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城乡教学内容共建、教学资源共享、同课异构共教共学,有效促进了优质资源市域内共享,弥合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截至目前全市开展网络教研9430场,覆盖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4万余名,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近年来,依托高效的网络教研,全市培养出乡村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最美教师1人、齐鲁最美教师特别奖1人,6人入选国家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24人入选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数量居全省前列。
2.构建高质量教育数字化服务体系
(1)家校共育惠及全学段。建成“齐家共成长”网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社区、益家微课堂,形成“互联网+”家校共育合力,汇聚3000余节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受益人数达615.76万人次。推出了教育政策咨询发布、市县校三级信箱及线上家校共育等活动,丰富了家校沟通形式,完善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
(2)数字资源覆盖全学科。有效整合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资源以及区域资源,建成各学段全贯通、师生全覆盖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市学校免费共享资源326万条,共享云课件148.7万件,点播资源1.1万个。淄博市张店区的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备课中遇到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打开云资源备课。真正实现了“一码在手,备课无忧”。
3.聚焦课堂,构建数字化融合教育
(1)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助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出台《淄博市中小学信息化生态课堂建设指导意见》,构建基于数字支持的师师、师生、生生之间多维互动高效课堂。依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构建“五育”应用新场景。智慧体育课堂依托智慧体育系统,全方位采集学生运动数据,实现对学生学情的精准把握、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整,打造高效体育课堂。智慧AI课堂依托“AI智能习作评改系统”对学生课堂习作内容、发展和表达等维度进行数据分析,有效针对每一位学生开展个性化分析和指导;通过“AI课堂行为分析系统”实时捕捉学生上课状态,生成实时数据,对日常教研和课堂评价,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
(2)探索“课业”改革新途径,助力教学改革减负增效。关注学生作业优化设计,系统构建了“互联网+”环境下的作业设计、布置、评改、效果反馈和质量跟踪机制。一是制定系统的作业管理规定,如区域层面的作业指导意见、学校层面的作业管理制度等。二是做好作业审核,保证作业设计的规范性。审核兼顾作业的量和质,总体掌控作业内容、难度、形式等方面。三是做好作业展评。这些措施从根本上实现了作业“控量提质”。
4.数据赋能教育治理
(1)多维数据分析,助力教育监管和决策。建成智慧教育大数据中心,汇聚全市各个学校7500多间教室以及4万多名教师实时应用数据,常态化开展在线巡课,帮助教育管理者时时掌控全市网络互动教研、“三个课堂”、师生发展、终端设备使用等情况,为科学决策、精准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2)深化数字督导,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督导+数字化”,充分发挥“综合应用”“责任督学”“教育高品质发展监测”三个子系统的作用,帮助督学借助App上传现场图片及信息、提出整改意见、整改落实,实现网上督导闭环管理,教育督导实效性和精准性显著提高。淄博市连续四年荣获省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优秀等级。
淄博教育数字化转型刚刚起步,我们将全力做优做强淄博市教育数字化新生态,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山东淄博市教育局局长
编 辑:仲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