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温州市立足数字技术赋能区域教育业务转型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全力打造温州教育“数字大脑”和“好学温州”云平台,建设1个数字中枢、3大数字服务中心、X个数字赋能场景,以“平台+大脑”的核心能力实现数据横纵融通,实现教育业务多部门跨层级的协同(多跨协同)、流程再造和赋能决策,实现数字赋能集约供给。以“自上而下制度推进,自下而上以赛促创”的生态模式让应用落地、应用创新。
【关键词】教育“数字大脑”;数据融通;集成服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11-008-02
2016年,国务院正式出台《“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了“数字中国”的具体发展目标。2021年,浙江省率先提出了“数字化改革”,全面开启浙江数字化改革之路。2022年,时任省委书记袁家军在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肯定了“平台+大脑”的核心能力。
2017年,温州市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151”工程,推进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2020年,开展温州教育“数字大脑”建设,实施“1+3+X”建设体系,即构建1个数字中枢,建设教育治理、教育资源和未来学校3大数字服务中心,创新X个数字赋能场景。现已形成区域“数字大脑”“好学温州”云平台的教育数据应用生态,促进数字技术赋能区域教育业务转型和教育均衡发展。
数据中枢横纵畅通,教育业务多跨协同
教育数字化转型包括技术、业务和人本三个层面[1]。其中,技术层次的转型支撑教育业务效率提升、流程重构和智能协同,最终支撑教师与学生更高层次的生命成长。由此可见,技术在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依托技术发展的“数字大脑”作为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建设“数字大脑”的首要任务是打造一个集中、统一、安全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中枢。基于此,温州市建立统一标准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的中枢。目前,数据中枢开展作业数76个,包含56个接口,形成归集库、主题库和共享库三大数据库,共汇集15亿条以上数据,实现数据的横纵畅通,教育业务多跨协同。
纵向数据贯通,实现跨层级业务协同。整体数据与教育部、省教育厅、各区县教育系统衔接,上连浙江省“教育魔方”和温州“城市大脑”,下沉全部区县教育局和学校,通过数据贯通实现跨层级业务协同,提高工作效率。如将全国教师管理系统和温州市教育人事管理系统上下打通,通过数据回流和在线共享大幅减少纸质材料提交和教师个人信息重复采集,通过全流程数据动态归集和线上迅捷通办,实现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等业务办理,服务全市10万余名教师。
横向数据联通,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通过温州“城市大脑”,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让数据在横向部门间“跑”起来。如在“入学入园一件事”改革中,联通公安、住建、人社和民政等部门的数据,家长只需在线填报相关材料,系统自动核验,实现入学入园的报名家长免跑率达90%以上。
关联数据融通,实现业务创新赋能。融通归集跨部门、跨层级和跨应用的关联数据,利用数据创新X个应用场景。一是归集数据形成教师画像、学生画像等主题数据库,下发到区县和学校,促进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均衡发展。二是汇聚业务实现流程再造。如“数e证”证书发放系统,统一各类评比报名,实现获奖证书数字化,再将获奖数据归集到师生主题数据库,形成数据闭环,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动态数据赋能决策。如“瓯海教育智治一张图”实现全局一屏掌控、监督一览无余。通过数字赋能精准掌握教育资源动态分布,及时获取适龄儿童入学规模,科学调整教育相关政策及布局。
应用服务系统集成,三大端口高效运行
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原则[2]。温州市集成国家、省、市和第三方常用的三类应用38个,形成教育治理、教育资源和未来学校三大服务中心。同时打造“好学温州”云平台,并将服务学校和教师的应用汇聚到“钉钉”端,服务群众的应用汇聚到“浙里办”端,服务决策者的应用汇聚到“浙政钉”端。其中19个应用实现单点登录,最大程度服务使用者。
教育治理促进教育共治。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汇聚入学入园、人事管理、学校评估和学籍管理等应用,提供优质线上教育服务,实现政务服务智能化、校园服务数字化和社会服务一体化。如上线危化品管理平台,建立了校园实验室危化品采购申请、审批配送、废弃处置和风险排查整治的闭环管理机制。
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共享。汇聚国家智慧教育服务平台、浙江省“之江汇”服务平台、温州市“云图书馆”等资源,购买优质的第三方资源和自建资源,为全市师生提供资源集约化服务。其中,创建于2017年的温州“学问通”为全市学生提供“名师大讲坛”“在线微题库”“答疑直通车”等优质的课后服务,目前已迭代升级为“浙里问学”在浙江全省推广。
未来学校助力教育共建。立足温州未来教育“为未来”“向未来”“创未来”三个目标维度,为学校提供数字化转型应用工具。典型应用包括为学前教育的“保管、保育、保教”提供“循数治理”服务的“云管家、云呵护、云会玩”;为全市中小学提供学生综合评价数字化服务的“学评助手”;为学校校外研学实践教育提供预约、报名和评价等集成服务的“少年瓯越行”。
自上而下制度推进,自下而上以赛促创
数字技术赋能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体制机制,同时要求自下而上应用创新,构建良好的数字化转型应用生态。
1.顶层设计,战略部署
以“数字中国”建设为契机,在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推动下,温州市启动“城市大脑”建设。为推动实现数据融通,温州市政府印发了《温州市公共数据共享开放管理暂行办法》,温州市教育系统发布《温州教育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好学温州”智慧教育云平台推广使用和人员组织信息维护的通知》,形成信息维护和数据共享使用常态化机制。
温州市教育局制定出台的《温州市教育“数字大脑”建设实施方案(2020年-2025年)》对全面推进温州市教育“数字大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方面各部门实施“数字专员”和学校校长担任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切实履行组织领导职责。另一方面市域层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专业研究机构、高端智库的战略合作,借助高校、研究院(所)、社会企业等多方力量,推动“数字大脑”建设。同时完善投入、管理等多项机制,保障各项工作任务抓实抓好。
2.以赛促创,生态建设
自2021年起,温州市连续三年通过举办“教育数字化改革创新应用大赛”,面向全市遴选优质应用场景和优秀数字赋能案例,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智慧教育发展,推进教育领域重大应用全面贯通、示范和创新应用。其中涌现的瓯海区“慧学评”、鹿城区“鹿成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乐清市“校园安全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系统”等一系列数改项目,被列入《温州智慧教育发展报告》,部分案例被《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蓝皮书(2020-2021)》《魔方转动教育数治》等书籍收录。
教育数字化改革是温州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重要行动之一。未来,温州市将继续紧跟科技发展步伐,重视教育数字化治理中现存数据标准贯彻不一、数据开放度不够、数据质量不高、应用不深入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优化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模式,消除数字鸿沟,建设更加开放、共享、高效、协同的温州教育“数字大脑”,建设“能用、管用、好用”的“好学温州”云平台,让数字技术成为温州教育转型的真正动力。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新一代人工智能对教育影响研究”(课题编号:VGA23001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余胜泉.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层次[J]. 中国电化教育,2023(2): 55-59+66.
[2]怀进鹏. 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3): 3-10.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编 辑:仲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