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的公布,一个新的词汇“教育数字化”扑入我们的视野。同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提法,经历了“三通两平台”“三全两高一大”信息化洗礼的中小学教师如何迎接新变革,就成了热议的话题。
教育数字化与教育信息化有何不同?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在新历史时期的新发展阶段,是教育信息化的转段升级。教育信息化打造的是教育的物理空间,教育数字化则华丽转身,在物理空间基础上又孪生出一个教育的数字空间,这就使得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者除了感知觉器官功能延伸、认知水平提升外,又增加了知识判断、过程评估和结果预测的能力,实现了学习的智慧决策,这一进步是人类学习史的质性跨越。教育数字化的提出既是技术进步的必然,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呼唤。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支撑下,云技术、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成为当前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数据赋能,实现了教育资源重组、教学流程再造。重组、再造后的新教育环境使教育提质增效,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的革新有了强大技术支撑,新式学习已成为学习型社会势不可当的新潮流。
国家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提出哪些与教师密切相关的要求?首先,国家建设了强大的教育资源数据库,完善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前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我国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项目颁奖。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教育资源体系,当前最迫切的要求是教师能把国家教育数字资源库用起来。其次,国家提出数据资源要通过教师的手赋能各类型教育、各学科教学,类似我们过去提出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融合、深度融合),但主语改变了,数字化成为了主角。数据要素与多种教育要素相结合的结果,使赋Ni2r23yAohnxsE+imHwgnTjtGOqTdNsSU0EatgpiFL8=能领域变宽,档次提升,程度深化,数字化架构的虚拟教育环境将与实体教育环境融合起来共同撑起学习大国的天际。再次,国家要求提升师与生的数字素养,提高全体国民的数字化水平,为学习型社会打好基础。此外,要为这套体系定制配套措施,如制定教师数字素养标准,设计数字化学科教学评价体系,装备安可系统等。
作为中小学教师,如何在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做好自己的工作呢?首先,要用好国家智慧教育资源平台,这是一个大宝库,目前使用率还有待提高。在充分应用国家资源的同时,教师要积极开发适用App,丰富国家资源库能量,既是使用者也是建设者。其次,在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中,将数据资源赋能各类教育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在学科教学中创新资源应用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在发挥学生潜能上下功夫,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初具创新性的人才。再次,在新形势下,要以数字化意识、数字化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五大领域为核心开展持续的专业学习。从技术上掌握教育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意义阐释、教学决策落实等科学方法并能应用于实践。教师不但要提高自身数字素养,也要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相互促进。此外,教师要树立大教育观,借助网络、数字化技术,将我们的视野从教室一隅、学校围墙,全方位延展到家庭、社区与社会,与之联结与之合作,使人类学习成为它最可爱的模样。简而言之,我们要用好数字资源,提升数字素养,转变教学行为,仰望星空,做数字化时代的合格教师。
作者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编 辑:卢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