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品读”

2023-12-29 12:51:41徐燕坤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朱自清背影文本

徐燕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品读。文本可以来自于教材,也可以来自于教材以外的其他领域,当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些文本的营养能否被学生所吸收,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对文本的品读。文本品读与一般意义上的文本阅读不是一回事,后者所强调的是从认知的角度对文本的信息与内容进行加工,文本品读更多的强调将文本中的一些细节与意味解析出来,这既需要认知的参与,同时也需要情感的参与,只有在认知与情感的共同作用之下,才能打开有效的文本品读空间。

针对文本的品读是开展语文学习的重要举措,也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路径,还能够促使学生融入作品、了解文本结构、感悟深层韵味。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很多不同历史阶段的名家名作,这些都是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的重要载体。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够紧抓不同作品的典型特色对学生形成积极引导,使学生可以通过品读文本的过程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呢?

一、引导文本品读,体验文本情感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也曾经提出过类似的观点,只有经过熟读之后才能够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这些至理名言可以发现,诵读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径。学生需要在课文学习过程中,结合反复地诵读把握文本主旨、梳理文本脉络,进而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准确理解文本内涵及其中的思想情感。可见,教师应立足于实践,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并结合不同的引导方式触发学生的感知,深化其感悟,这样才能够立足于文本语言以及文本意境,深入触及作者潜藏于其中的思想和情感。除此之外,还应当重视具体的诵读过程,其核心在于将学生的“心”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基于心灵层面和作者之间展开零距离交流,体悟文本主旨,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感觉以及知觉经验,顺利融入文本意境,充分发散情感和思维。

例如,在教学《背影》时,文中所描写的是朱自清和父亲的一个生活片段,文本语言质朴纯美,饱含真情实感,每一个读者都会深受感动,因为字里行间所流露的就是父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实际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蕴含于其中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真正融入朱自清的情感世界,设身处地地感受其对父亲的不舍之情。

这里所说的反复诵读实际上就是文本品读的一种方式,但这里的反复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强调要追求融入朱自清的情感世界,这也就使得上面所强调的认知与情感两个要素同时得到了满足。情感的参与并不是无病呻吟,很多时候情感的参与来源于学生在生活当中所形成的认识,又在文本品读的过程中得到了激活与升华,于是学生在品读文本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进行角色替代。比如将《背影》中的朱自清看作是自己,将朱自清的父亲看作是自己的父亲,这个时候朱自清父亲对他的爱就与学生的父亲对自己的爱重叠在一起,于是也就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就能够对文本中的情感形成深度体验,于是也就达到了良好的文本品读效果。

二、引导文本品读,提高鉴赏能力

在组织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会对阅读效果产生直接且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便是情感,只有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情感,才能够触及文本深层,了解文本内涵,感受潜藏于其中的情感。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多元的举措,善于激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理解文本内容,并从中发掘各种美感使学生可以在美的熏陶下全面提升审美情趣以及鉴赏能力。

在对文本进行阅读和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自主体验美。学生的情感体验大都源自于其已有的认知以及生活阅历。所以,在审美品读式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结合多元化的举措,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情感,使学生能够随着文本生成各种不同的情绪体验,或者悲伤、或者感动等,以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

例如在教学《父母的心》时,教師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并找出其中的主要描写方法。在写到文中的父母时,既写明了他们穷困,也表明了自己对孩子的爱以及强烈的责任心,但是这一点却与他们将孩子送人这一情节形成了矛盾,就此可以设计提问:在这对父母将孩子送走之后,为何又要几经周折将他要回来,你如何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可以看到表面无情的父母言行中蕴含着浓浓的爱意?通过哪些事例可以发现?进而要求学生结合自身谈一谈父爱母爱,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文本情感的认知与感悟。

如果说上面所提到的情感体验,还只是文本品读的第一步的话,那么从情感体验走向文本鉴赏,就可以成为文本品读的更高台阶。文本鉴赏的特征之一就是在感性当中提炼出一丝理性,然后用形成的理性来对文本乃至于对自身的生活形成新的认识。所以在上面所举的《父母的心》这篇课文当中,就可以看到文本中的父母有着多种面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面孔,父母的面无表情与内心浓浓的爱意之间有没有矛盾。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可以帮助学生打开一个新的阅读空间,从而可以使得学生对文本的品读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三、引导文本品读,促进文本内化

对文本的品读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鉴赏能力,还能够使学生立足于宏观的视角准确把握文本结构,深入触及作者在构思以及语言表达方面所具有的个性化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内化能力。整体品读的方式需要建立在学生对文本具备一定理解的基础之上,这样学生才能够把握文本的精彩表达,才能够实现以点带面,真正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以及谋篇构思方面所具有的精妙之处,深入文本体会语言。

同样以《背影》一课为例,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映射的就是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而且“背影”也是贯穿全文的主线,除此之外,文本语言描写细腻,每一处细节描写都能够展现作者浓厚的情感,如果将背影作为明线,那么潜藏于其中的暗线就是“父子情深”。可是,怎样才能够使学生立足于整体品读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以及写作方法呢?首先需要带领学生品读文本语言,体会作者在选材构思方面的精妙,使学生意识到在对人物状态进行描写的过程中,截取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往往就是文本的精妙之处,只有学生融入文本之后展开整体品读,才能够体会这些表达的精妙。“背影”在文本中一共出现了4次:文本开头、父亲买橘、父子分手以及文本结尾,以“父亲买橘”这一片段为例,可以紧抓其中的关键动词“攀”“缩”“倾”,带领学生仔细品悟,反复诵读揣摩,体会作者蕴含于其中的思想和情感。

文本内化是文本品读的较高境界,学生在内化文本之后往往就会产生更多的思考,同时还会产生表达的动机,这也就打通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所以这里所举的《背影》一文的例子,与上文第一点所举的例子,所表现出来的文本品读是有所不同的,学生在这种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文本内化,从而也就为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品读是当前语文学习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感知作品,提高其感悟能力,也能够有助于推动阅读教学价值的进一步提升,展现阅读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推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朱自清背影文本
匆匆
清芬正气朱自清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6:22
两个背影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36
背影
鸭绿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10
背影
当代工人(2020年12期)2020-07-23 11:44:04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幸福(2016年6期)2016-12-01 03:08:31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