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问题驱动式作文教学的方法研究

2023-12-29 13:41:17徐影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审题题目文本

徐影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文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综合能力体现的重要方面。在新时期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需求,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能够从思维、理解、应用等不同层面,为学生创造多样性的语言表达任务,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基于问题驱动,展开审题立意训练

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写作已不再是围绕狭小的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形式来要求学生进行表达,而普遍采用问题驱动,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以及不同表达需求来进行文章创作。这就要求教师重点加强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培养,以便于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学习环境,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习作思维训练。

(一)把握材料关键

与以往的材料型作文不同,当前的作文内容虽然同样是一段材料作为载体,要求学生在阅读思考之后进行创作。但是写作要求却不仅仅局限于“不脱离材料主题”,同时还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对于材料的深刻感悟与理解,并按照材料任务情境来做出恰当的文字表述。因此在开展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启发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精准把握材料内涵,同时对材料的写作立意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能够紧扣材料关键所在,并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以2020年新高考语文卷I作文“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例,材料例举了在全国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下,政府、社区、群众等社会齿轮的共同运转状态。其中不仅是为了表现人民在应对突发情况时的齐心协力,同时也是希望引发学生对社会文化、公共秩序、职业使命等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审题时,教师可以围绕材料核心提出以下问题:“材料中从哪些角度来描述了人们的‘距离和‘联系?”“你对这两个词汇是怎样理解的?”“在那段特殊的日子中有哪些事使你真切感受到了‘距离和‘联系?”再通过问题来促使学生敏锐把握住“社交距离与人们联系方式的变化”这一审题关键点,并能够由此引发学生进行思维联想。

(二)挖掘题目内涵

新时期背景下,学生在进行作文表达的过程中,普遍都是围绕某一特定的交际语境来进行,这样使作文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文学积累,同样也能够反映学生语言应用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题目或作文材料的深层内涵来为学生设计问题,使学生能够思考题目给出的具体表达要求,从而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文章创作,并改变学生在作文审题时出现的片面化、标签化与模式化问题。

例如在2021年新高考II卷中要求学生根据“人”字漫画写一篇文章,漫画结合传统书法元素,按照起笔、中锋、收尾、描红的顺序依次向学生介绍了“人”字的写法,材料立意中隐含了关于人生做人、行事立人等方面的哲学思考,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对“人生”的理解来进行作文表达。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审题时,可以要求学生思考“你对‘人生的理解是什么?”“从漫画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处世哲学?”“即将步入社会,你想要把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分享给哪些人?”按照层层递进的顺序,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主动联系现实认知经验来对漫画材料进行分析,并使其根据自身需求来明确作文表达方向;进而使学生能够形成清晰的表达框架,并准确结合材料立意进行创作。

(三)切换审题视角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语文教学更为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已不再是单纯局限于固定范围来要求学生写作,而是需要学生充分发散思维,联系自身生活感悟与学习经验来对题目材料做出理性思考,并从中发掘丰富的社会意义与价值,从而体现学生的个性认知。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材料特点来为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切换视角来看待题目材料,进而在作文中做出更多的创意表达。

例如在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真题当中,材料围绕祖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向学生展示了我国的特色社会文化,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对于时代的思考来讨论关于“可为与有为”的话题。而根据文章题目与写作要求,无疑是要求学生以议论文形式来对材料主题展开辩证论述,同时结合具体事例来验证自身观点。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文章创作之前,就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发现题目材料中的更多论点。如“可为”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理解?是什么使人们变得“可为”;如果“可为”却“不为”或“无为”,那么“有为”无疑是更加可贵的,你觉得在生活中哪些“有为”值得人们学习并传扬?这样从而使学生能够从更多角度来展开文章创作,并加深了学生对“可为”和“有为”的联系思考。

二、基于问题驱动,展开读写结合训练

读与写是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从文本中获取丰富的语言素材,再根据不同的表达需求来进行二度创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感悟,并展开多样化的写作练习。

(一)深化文本感悟

“阅读”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想感悟,并激发学生的倾诉欲望,使其将自身的情感共鸣准确表达出来,进而赋予文章更多的真情实感。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阅读导入的形式来唤醒学生的写作情感,并结合具体问题来帮助学生準确把握作品“文眼”;从而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并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层次感与可读性。

例如在以“挫折”为主题的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李白的诗歌作品《蜀道难》,随后围绕文本内容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①:蜀道难,难在什么地方?

问题②:作者内心的“蜀道”是什么?在反复吟叹的“蜀道难”中,作者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问题③:当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通过这样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从“开辟难”“攀越难”以及“安居难”等多重角度来对李白的爱国情怀进行感悟,同时还可以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展开自我反思,从而获取更加丰富的写作视角,并确保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融入更多的思想感悟。

(二)加强语言学习

优秀的文本内容不仅凝聚了创作者的丰富思想,同时其中也包含着大量出色的表达技巧。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言表达特点,并从中获取学习经验,从而确保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当中,课文是一篇新闻通讯,讲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感人事迹。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文本特点来为学生设置问题,并为其创设相应的写作任务。

问题①:“新闻通讯”具有怎样的语言特色?新闻通讯在现实中主要是为了满足哪一类型的事件报道?

问题②:分析课文结构,讨论在进行新闻通讯稿的创作时需要注意哪些要点,标题、内容以及语言之间需要呈现出怎样的配合?

问题③:寻找你身边感兴趣的人或事,尝试进行新闻通讯稿的创作。

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掌握丰富的写作技巧,并使学生在有效借鉴文本的基础上,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文章内容,从而实现写作教学目标,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中语文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进行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展开了深入分析。强调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语言学习需求,巧妙借助问题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指引,使其不仅能够掌握丰富的语言应用技巧,同时还能够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审题题目文本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22
关于题目的要求
“三招”学会审题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