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蕊
近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以下简称《银龄计划》)。《银龄计划》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之举。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在新增的老龄人口中,富有事业心、责任感、经验丰富、身体健康的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正在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银龄计划》的印发有助于推动银龄教师全面参与各级各类教育工作,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与2018年以来《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和《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相比,新一轮的《银龄计划》出现了以下变化。第一,银龄教师支持行动规模更大。在现有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银龄计划》充分挖掘银龄教师资源,要求在国家层面搭建起老有所为的广阔平台,引导海内外、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坚持公平招募、自愿参与、双向选择,鼓励乐于从教、有一技之长的退休人员支教支研,希望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全国银龄教师队伍总量达12万人左右。第二,银龄教师支持行动覆盖范围更广。《银龄计划》扩大了支持行动实施范围,涵盖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和民办教育五大领域,并将各级各类学校及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开放教育机构纳入实施范围。与此同时,银龄教师在上述五大教育领域的支持重点各有侧重,注重分类施策。第三,银龄教师支持行动要求更高。《银龄计划》明确提出“将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结合,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挖潜退休教师资源优势与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的总体要求。这意味着系统整合、优化升级后的《银龄计划》不仅要求扩大银龄教师队伍的规模和数量,还更加重视支持系统和支持行动的内涵式发展与提质增效,即《银龄计划》聚焦国家产业急需、重点发展领域以及受援地区和受援学校的实际需求,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为重点,提高受援地区、受援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师资队伍素质。第四,银龄教师支持政策落實主体更为多元。《银龄计划》的全面实施,不仅需要中央政府顶层设计、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协调、聚集资源,也需要中小学校、高校、职业院校、民办学校、社区教育机构、开放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及多种社会力量的主动作为和积极有序参与,进而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银龄教师发展格局。
面对《银龄计划》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推进银龄教师支持行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在内的多方主体协同聚力,精准把握政策落地实施的关键性环节,优化畅通《银龄计划》实施全过程。
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主导性作用
《银龄计划》覆盖面广,包括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等终身学习社会的各个方面,涉及各级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科学院、科协等部门。鉴于此,可以考虑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统筹协调好上述相关部门,协同推进《银龄计划》的全面实施。同时,各地各校应主动作为,对标对表《银龄计划》要求,根据国家战略以及本地区教育发展的需要,分类制定出具有本区域特色的银龄教师支持行动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此外,建议国家建立银龄教师计划经费保障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受援学校经费分担比例,扩大资金筹集的渠道和途径,充分调动学校以及企业、行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力量投入的积极性。
发挥数字化优势,整合丰富资源
新兴的数字技术为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教育治理和发展模式转型带来机遇。推进数字赋能,发挥数字化优势,有助于全面推进新一轮《银龄计划》的落地实施。
一方面,打破组织机构内部及组织结构之间的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建立统一的银龄教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需求侧”和“供给侧”有效对接。现阶段,受援地区、学校和银龄教师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较明显,不少银龄教师虽有志愿,却不知从何处参与;部分地区和学校虽有需要,却难以招募到适合的银龄教师。随着未来银龄教师队伍数量规模的快速增加,这一问题将日益凸显。因此,教育部门或政府部门应牵头建设统一管理平台,与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师资库数据共用共享。通过统一管理平台,受援地区、受援学校可发布对银龄教师学科、专业、性别、年龄、数量等方面的需求,系统掌握整体需求状况;银龄教师可以通过注册,介绍自己的专业、职称、教学经历、教学生涯中所取得的教学奖项以及自己未来想从教的地区。由此,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不仅有助于完善银龄教师补充供给机制,还能将有意愿发挥余热的银龄教师与有需要借助银龄教师补充师资的学校连接起来,提高工作实效。
另一方面,通过数字赋能,为银龄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支教支研工作提供个性化、数字化支持。银龄教师都是在其学科领域积累了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管理经验、科研经验的优秀退休人员,但面对不断变化的知识和技术,银龄教师同样需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养、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因此,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关机构可以建立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学习服务平台及常态化协作机制,也可以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其他成熟的资源共享和学习服务平台,为银龄教师提供最新的政治思想教育、师德师风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方法等资源和学习服务,以此助力银龄教师的专业发展、终身学习以及线上线下支教支研活动。
完善服务保障,营造支持氛围
银龄教师支持行动的全面开展与有效实施,需要针对银龄教师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完善支持保障体系,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共同关心和支持银龄教师的良好氛围。
第一,树立“老龄文明观”,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老龄化的传统理论认为,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和地位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当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技术革新导致老年人的智慧与经验不再重要,于是他们便会失去社会地位和权力,其潜在贡献和丰富经验亦被忽视。对此,国家和政府应采取有力举措,如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平台等途径,宣传老年人特别是银龄教师积极生活、学习、工作的成功案例和典型事迹,充分肯定并发挥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和潜力,推动全社会“老龄文明观”的建设,改变对于老年人的价值偏见和文化歧视,为银龄教师安心支教支研营造全社会的支持环境。
第二,建立健全银龄教师服务保障体系,受援地区、受援学校应从经济、身体、心理、情感等方面为银龄教师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包括但不限于: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银龄教师享有必要的福利待遇;为银龄教师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购买商业保险,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等政策;为银龄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教学科研条件、食宿生活条件等。此外,受援地区和学校要关心关爱银龄教师,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贡献,有条件的省份及学校还可以为银龄教师的家属、子女探亲提供便利条件,银龄教师援派学校也应与受援学校一起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主动作为,关心关怀银龄教师及其家属,解决好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