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自伤倾向”孩子走出困境

2023-12-29 08:28:22何山吕钦谕
家教世界 2023年32期
关键词:伤疤环境因素心理治疗

文/何山 吕钦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孩子存在伤害自己的行为,轻则用橡皮筋弹一弹手腕,重则用小刀在自己的胳膊上划出一道道血痕,家长因此感到十分揪心,不禁要问孩子是怎么了。这类行为被称为非自杀性自伤,是通过各种手段造成表浅但痛苦的躯体损伤,其目的有别于自杀,通常是为了缓解负面情绪、恐吓要挟其他人或者单纯模仿。

在我国,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的发生率约为24.7%,15~16 岁是该行为的高发期。很多家长也是在这个时期感受到孩子的变化,比如叛逆、难管等。目前有些研究也发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有低龄化趋势,值得家长、老师,甚至是全社会的关注。

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虽然和自杀有不一样的地方,但其实二者也存在关联。现在,很多诸如症状学、神经心理学、脑影像学的研究发现:当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达到一定程度和频率时,有可能转归为自杀。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家长更需要关注的是,一些环境因素可能会诱发孩子自伤,比如校园霸凌、学业压力、不当的教养方式、不良的亲子关系、朋辈压力、网络不良引导等。

目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还没有作为独立的诊断在临床使用,但也确实伴发于常见的精神障碍,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时期多见的问题,比如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但孩子是否存在以上问题,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家长切勿对号入座。

“四步走”帮孩子摆脱困境

第一步,识别。作为与孩子接触最多的家长或者老师,要有识别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敏感性。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孩子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因为抑郁情绪自伤的孩子,他们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病耻感,觉得伤疤不好看,会想办法把伤疤遮住,因此他们可能会在大夏天穿长袖遮住或者用比较夸张的饰品遮挡,或者是在伤疤上画一些图案。

第二步,就诊。当发现孩子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后,家长要及时带孩子来精神科或者心理科就诊,让专业的医生进行详细评估,判断是否满足精神障碍的诊断。如果诊断成立,就要进行专业的医学干预,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去帮助孩子改善情绪或者控制冲动的行为。

第三步,心理治疗和干预。当经过医学评估和治疗,孩子的行为相对稳定之后,家长可以选择适合孩子的心理治疗,如辩证行为治疗、情绪调控干预团体治疗。需要强调的是,心理治疗不可以替代必要的医学干预,如果情况比较棘手,一定要去正规医院的精神科或者心理科就诊。

第四步,改善教养方式。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良好的家庭环境非常重要。因此,家长要纠正一些不良的教养方式,学习怎么与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孩子相处,比如直接询问和关心他们自伤时的情绪感受,做一些事情来帮助他们暂时不伤害自己,和他们一起找到让生活更有条理或减少痛苦的方法。

猜你喜欢
伤疤环境因素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伤疤
神剑(2021年3期)2021-08-14 02:29:52
将“城市伤疤”变成亮丽风景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6:06
论庭院花卉种植的环境因素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13
伤疤
可靠性工程之环境因素分析与控制*
网络伤疤——微传销
新农业(2016年20期)2016-08-16 11:56:22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免耕播种实践及其对小麦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