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域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路径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2023-12-29 08:36王兰英谭明珍廖建洲
民族大家庭 2023年6期
关键词:恩施全州交融

文/王兰英 谭明珍 廖建洲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民族工作的一大重点。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带动力强、发展后劲足等特点,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全国首批整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市州,正以大旅游发展加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本文以恩施州为例,探讨以全域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路径。

一、恩施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路径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鄂西南,国土面积2.4 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聚居,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散杂居为主要特征的民族地区。截至2022 年末,全州共有户籍人口400.25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约占全州总人口的54%。近年来,恩施州充分彰显“土、硒、茶、凉、绿”特色资源优势,以全域旅游发展加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共抓旅游产业,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物质基础。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各民族提高收入、改善民生的重要富民产业来抓,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物质基础。一是发展大旅游。坚持产业惠民、产业促融理念,确立“大旅游”发展思路,把打造大而强的生态旅游康养产业作为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予以重点推进,专门成立州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大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并由分管领导担任生态旅游康养产业链链长,着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2022 年,全州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8.58 亿元,同比增长3.8%,总体规模位居全省第五位;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15.2%,高于全省10.9 个百分点。全州有2 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总量与宜昌市并列全省第一。二是以旅游业带动脱贫致富。创新“龙头景区带动、乡村旅游拉动、产城融合撬动、综合改革推动”旅游帮扶模式,将各族困难群众链接到旅游产业链上,已通过旅游帮扶直接带动10 万余人就业,间接带动相关行业40余万人吃上了“旅游饭”。利川苏马荡随着旅游度假区建设的深度推进,配套产业竞相发展,新增就业5000 人以上,每年为当地居民直接增加现金收入2500 万元以上,带动3 万多周边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宣恩县全域旅游发展助推脱贫致富模式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

(二)共建旅游景区,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空间。充分挖掘少数民族历史建筑、民俗风情、古镇古村等旅游资源,大力推进品质化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打造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活动空间。2022 年,巴东无源洞、鹤峰屏山成功创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全州4A 级及以上景区达到24 个,位居全省第三(襄阳28 个、武汉25个),其中5A 级景区3 个,与武汉市并列全省第二(襄阳5 个)。建始小西湖、建始花硒谷、巴东野三关绿葱坡、咸丰坪坝营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州总量达到5 家,居全省第一。新增湖北旅游名镇、名村、名街各一个,总量达到19 个,居全省第三。恩施女儿城获评全国第一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和湖北省首批“非遗特色街区”,宣恩兴隆老街成为湖北省第二批旅游休闲街区。“湘鄂边苏区”“土家风情·美丽恩施”精品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全省仅6 条,建始店子坪被评为“全省十佳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山水胜景 亲近自然”“寻访红色足迹,坚守初心使命”“冰雪秘境 恩施做冬”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赏花踏青之旅”线路入选国家文旅部“大美春光在路上”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省仅5 条。以这些景区为主体,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在品味民族风情中,进一步促进民族大融合。2022 年,全州共接待游客6837.48 万人次,位居全省第四。

(三)共创旅游业态,提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并与新兴消费潮流结合起来,加强旅游业态开发,充分绽放民族文化风采,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自信。一方面,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积极开发文艺演出项目,并融入旅游景区中,提高旅游吸引力。带有浓厚土家风情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龙船调》已成为恩施大峡谷的重要卖点,以《六口茶》《黄四姐》等为代表的土苗民歌,以摆手舞、撒尔嗬等为代表的民族歌舞文化,以土家女儿会为代表的民族节庆文化,以西兰卡普为代表的民族服饰文化,在逐步融入各类旅游景区中,文旅交融,成为引起广大外地游客流连忘返的重要吸引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避暑、冰雪、户外运动、露营、打卡游、云游等新型旅游业态,推动民族地区与时尚接轨,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丰富体验。先后成功举办湖北省第三届冰雪大会、湖北省首届户外运动大会等活动。2022 年,全域避暑度假人群超100 万,避暑旅游热度全省第一,恩施州成为中国十大热点避暑旅游城市之一,大峡谷·峡谷轩星空露营基地入选全省十大网红露营线路。依托民族乡村、盐茶古道、特色村寨等资源,深入挖掘三交历史、遗址遗迹、活态遗产,大力发展研学旅游,2023 年上半年开展研学旅游100 多批次,接待游客超12 万人,宣恩彭家寨、伍家台、萨玛长潭研学发展模式成为全省标杆。

(四)共塑旅游形象,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心理认同。坚持对内对外双向发力,持续优化全州旅游环境,提高旅游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增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首先,对内着力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加强旅游行业综合整治,强化对旅游区周边酒店、餐饮、停车、商品销售等监管,坚决打击不执行政府定价、不明码标价、虚假打折、强制服务等行为,同时在全州范围内开展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等专项整治行动,有力净化市场环境,恩施州游客满意度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其次,对外大力开展恩施旅游宣传,编制《恩施州创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策划和实施计划》《恩施州文化旅游品牌三年营销推广战略策划书》,并组织赴港澳、东南亚等地开展世界旅游目的地宣传,香港旅游企业美丽华集团已推出恩施5 天深度游线路产品,恩施大峡谷景区、湖北想游等旅行社与40 多家香港旅行社达成合作意向。同时,加强品牌培育,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园区成为2023 年度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世界地质公园唯一候选地,宣恩彭家寨土家泛博物馆项目先后斩获日本国际先锋设计、美国缪斯设计金奖等20 多项国际大奖,列入亚太经合组织示范项目。

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存在的不足

从充分发挥旅游业优势,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看,恩施州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旅游产业还不够强。全州旅游业总体规模还不够大,能够吸纳的就业还比较有限,通过旅游就业的大多是服务行业,收入不高,各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仍是主流。全州人均旅游消费也比较低,2022 年仅为641 元,只有全省(约1000元)平均水平的64.1%,消费带动力还不强。地方财力不足,旅游投入不够,旅游业能获得国家和省级支持的倾斜性政策较少。

(二)旅游业态还不够新。全州景区大多为传统观光型景区,旅游产品和服务单一,较依赖门票经济,缺乏休闲度假、运动康体等深度体验游产品,留不住客、“淡季不淡”的问题始终难以有效解决。同时景区运营者因循守旧思想较重,创新求变动力不足,新业态新模式较少,难以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要。此外,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资源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包装,文旅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旅游设施配套还不够好。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全州有1 个5A 级景区(恩施大峡谷)、3个4A 级景区(利川玉龙洞、宣恩伍家台、鹤峰屏山)不通二级公路,恩施大峡谷等重点景区旺季停车难、交通拥堵问题突出,游客反响强烈。优质餐饮住宿资源较缺,全州四星级以上饭店共13 家,其中五星级仅1 家,金宿级民宿仅1 家。旅游知名度还不高,主要客源地仍是省内市场,省外和境外市场开拓不够。

(四)旅游环境还不够优。不合理低价团、吃团餐“回扣”、购物返点、导游未持证上岗、旅游车辆恶意抬价等乱象仍多发频发,在扰乱旅游市场经营秩序、败坏地方旅游形象的同时,也较大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甚至激化游客与本地商家的矛盾,影响各民族和谐共处。此外,恩施州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限制开发区域,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和推进旅游开发建设之间存在张力。

三、以全域旅游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策建议

旅游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也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恩施州来看,就是要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在规划引领上下功夫,促进各民族空间互嵌。一是完善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大旅游发展领导小组作用,把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研究、一体谋划、一体推动、一体落实,形成上下“一盘棋”。同时加强资源整合,统筹用好发改、交通、水利、农业农村、民族宗教等各方面资金政策和各县市政策举措,强化综合施策,形成有力支撑。二是健全示范创建体系,一方面坚持州、市(县)、镇(乡)、村四级联动,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实现全域旅游全覆盖,成为引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先进示范;另一方面加强示范引领,鼓励支持各景区参与旅游度假区、休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甲乙民宿等国家级、省级旅游品牌创建活动,并加强民族特色村镇、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民族特色村寨培育,形成丰富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旅游载体。

(二)在业态融合上下功夫,促进各民族文化互嵌。以文化为媒,以群众广泛深入参与、游客深度融入体验为切入点,加强新型业态开发。一是开展旅游景区提质升级行动,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配套,加强文化体验、演艺场景、夜间旅游、沉浸式体验等业态布局,加快推动景区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方向转型发展。二是积极推进业态融合发展,实施“旅游+”行动,推动民族节庆、特色医药健康、传统体育、户外运动、冰雪旅游、避暑旅游等旅游业态创新发展;突出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等业态融合,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示范基地,突出爱国主义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加快推进新技术在旅游领域的融合运用,大力发展智慧旅游。

彭家寨古建筑群

(三)在增效创收上下功夫,促进各民族经济互嵌。加强旅游业市场主体培育,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进一步增收创效、改善民生。一是大力招引一批,围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链上下游,精准绘制招商图谱,大力招引东中部各类市场主体前来投资兴业,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二是着力培育一批,实施小微企业“春苗”、高成长企业“助跑”、龙头企业“成林”三大行动,做大做强骨干旅游企业,支持中小微旅游企业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专业发展。三是优化升级一批,推动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医药资源、特色节庆展会等传统经营场所转型升级,打造文体商旅综合体。支持各类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参与旅游业,推动文艺与旅游融合发展,创作推广一批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演艺项目。

(四)在共同治理上下功夫,促进各民族社会互嵌。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着力净化旅游市场环境,促进各民族安心和谐共处。一是加强市场综合监管,加强执法联动,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充分发挥民族群众、志愿者参与进来,重点整治旅行社未取得许可经营业务、虚假宣传、组织“不合理低价游”、强迫诱导或变相强迫游客购物消费等乱象,净化市场秩序。二是规范旅游服务行为,加强《旅游法》等法律法规及旅游行业标准宣传贯彻,进一步完善本地旅游行业标准,着力规范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购物场所、旅游大巴公司等经营行为,发放“红黑榜”,倒逼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强化行业自律,围绕旅游产业细分门类,加强行业协会培育,鼓励支持特色村寨、特色景区成立自治组织,深化行业交流与合作、促进行业自律。

(五)在品牌宣传上下功夫,促进各民族心理互嵌。持续加强旅游宣传,不断提升恩施旅游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进一步深化民族融合。一是深入开展世界旅游目的地宣传,坚持州县联动、政企联手、区域联合,稳步推进旅游品牌三年营销推广方案,针对省内、省外和境外市场不同特点,积极走出去开展旅游市场营销推广,打响恩施旅游形象品牌。二是创新旅游营销思路,挖掘民族歌曲资源,创作旅游形象歌曲,拍摄旅游宣传片;加强与各类新媒体合作,通过举办抖音直播大赛,评选“最美景区”“最火网红打卡地”等,策划话题爆点,打造网红旅游地区。三是策划开展特色旅游宣传活动,持续办好土家女儿会、“凉交会”等品牌活动,抓住重点节假日,推出系列精品线路和优惠举措,引爆假日旅游市场。

猜你喜欢
恩施全州交融
《全州三江口》
欧来荣作品
恩施石油:党建为经营赋能
真美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交融的独特优雅
恩施年俗——点路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