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发病特点及预防措施

2023-12-29 20:50:46黄竹华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2期
关键词:综合症圈舍病原

黄竹华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是由多种病原感染引发的一类综合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诱因多种多样,通常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和多种病因协同作用所致,对生猪养殖业构成的危害较为严重,往往会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当前猪传染性疾病防控的重中之重。由于病原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病原感染之后都会表现出相似的临床症状或者相同的临床特征,给疾病的诊断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难题。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一方面会造成大批量的猪群发病死亡,另一方面还会造成治疗成本显著增加,猪群生长发育不良,采食量显著下降,生长发育缓慢,出栏时间大大延长,发病猪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每公斤增重饲料成本增加。所以就需要明确该种疾病的发病特征、发病原因,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的防范,确保早发现早处理。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病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更好的防控该种疾病有一定帮助。

一、发病原因

呼吸道疾病综合症是多种致病因素引发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又被称为多因子呼吸道疾病,通常认为该种疾病是由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病毒感染引发,曾经认为霉菌体是引起呼吸道疾病发生的重要病原,后研究结果表明霉形体、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病毒多种疾病相互混合临床症状叠加,并在养殖环境发生改变,应激刺激,饲料饮水不安全等多种因素作用之下联合感染。当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病原感染

在很多生猪养殖场当中,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病原不是一种,往往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病原混合感染。根据病原的来源不同以及造成的危害不同,可以将其划分成原发性病原和继发性病原两种,原发性病原一方面会导致猪群出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另一方面会造成患病猪的机体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身体抵抗能力逐渐下降,抗病能力不足,呼吸系统、免疫器官识别病原、清理病原的能力逐渐变差,多种疫苗免疫接种失败,此时就会给其他病原的传播混合感染提供条件,表现出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多种细菌病毒都可以造成猪群出现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常见的原发性病原主要包括了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病毒、肺炎支原体、伪狂犬病毒、猪流感病毒、圆环病毒等,常见的继发病原主要包括了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附红细胞体等。养殖场当中经常会存在病毒与细菌、细菌与细菌、病毒与病毒之间的混合感染,两种以上的呼吸系统疾病相互叠加,使得临床症状逐渐加重,并且疾病的识别难度进一步加大,经常出现误诊或者混淆。

2、养殖管理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同样是造成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发生流行的致病因素之一。在生猪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养殖户盲目的扩大养殖规模,养殖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环境恶化,对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提供了条件。冬春季节不注重做好环境温度的有效调控,温度过高过低或者温度变化幅度过大,昼夜温差加大,冬季保暖措施不到位,夏季通风透光条件相对较差,使猪的呼吸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而敏感,呼吸道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不能够及时识别病原,清理病原,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猪舍内的湿度过高或过低,使得圈舍当中的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引发猪群体表出现应激反应,同样为病原的繁殖生长提供了条件。圈舍当中的养殖密度过大,同一个圈舍当中的猪群过多,给病原的传播流行提供了便利条件,加大了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几率。养殖户频繁的对外引种,猪群流动较为频繁,猪群的来源较为复杂,同一个圈舍当中存在日龄差异相对较大,来源不同的猪群,错误的猪群流动方向,都会造成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高密度养殖模式之下,环境温度和湿度发生突变,通风透光条件相对较差,有毒有害气体和灰尘严重超标,不断刺激猪群的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出现严重病变,降低了呼吸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为病原的入侵大开方便之门。日常管理期间没有做好针对性的保健工作,没有落实严格的卫生区统筹制度,消毒免疫措施不到位,免疫程序不健全,猪群营养不良均能够加速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流行。

二、致病机理

猪群的鼻腔、气管、纤毛和肺脏的淋巴系统,都具有吞噬和清理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是机体的重要免疫系统,同时也是整个身体的三道天然屏障,各自具有一定的完整组织结构和特异性的防御机制。三道防线联系较为紧密,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相互保护,一旦某一个屏障受损或者受到病原入侵,往往会波及到其他防线,甚至会引发继发感染或者混合感染,致使病情逐渐加重。在猪的多种病原当中支原体肺炎往往是呼吸道疾病发生流行的原发性病原,该类病原对呼吸道黏膜具有较强的侵蚀性,以麻痹和破坏呼吸道上皮纤毛系统导致其他病原入侵为条件。而支原体肺炎的传播流行常常与环境恶劣以及各种应激刺激密不可分。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能够对猪的纤毛上皮细胞具有强烈的侵蚀性,产生大量的毒素,临床上表现为流泪,打喷嚏,鼻腔流血,鼻子歪斜,造成一系列的呼吸道症状,使得猪群的第1 道防线被严重破坏。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均能够协同发病,同时还可以辅助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呼吸道当中的大量定植,引发黏膜出现严重的损伤,常常成为蓝耳病、圆环病病毒等免疫性疾病的继发病原。流感病毒对猪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具有高度的侵蚀性,可以引发呼吸道黏膜损伤,并在呼吸道黏膜当中大量定植,为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生传播提供条件,成为原发性的病原,而肺脏组织又是病毒的重要靶向器官,经常与其他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或者继发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病毒是导致呼吸道疾病综合症发生的关键病原,它能够破坏猪群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尤其是对肺泡、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会造成永久性的损伤,引发严重的免疫抑制,使得机体对多种病原的易感性显著增强。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和猪瘟野毒株感染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生因子,圆环病毒除了能够引发断奶仔猪出现多系统衰竭综合症之外,还会导致身体消瘦,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死亡,同时导致猪群体内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猪瘟病毒野毒株能够引发猪群严重发病,并且能够导致猪群的胸腺萎缩。伪狂犬病毒可以直接致病,引发严重的免疫抑制,其他病原如链球菌、附红细胞体等也是常见的继发性病原或者机会性病原,在猪群免疫能力逐渐降低或者出现应激刺激时常常会爆发,甚至会成为主导疾病,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临床表现

1、发表特点

不同年龄的猪感染呼吸道疾病综合症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潜伏周期会存在较大差异性,最典型的特征是妊娠母猪在产前一周出现不明原因的流产或者早产,繁殖母猪的生产数量显著下降,生产能力严重降低,同时在一个猪场当中爆发流行该种疾病之后会逐渐进入到停息阶段,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再度爆发流行,并且发病率会显著增高。潜伏期会因为养殖环境以及饲养管理条件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仔猪的潜伏期通常在2~4 天,妊娠母猪的潜伏期在4~7 天,不同毒株致病性差异也会造成不同的潜伏周期,一般流行期在70~100 天,最长的能够达到4~6 个月。青年阶段的猪群受到呼吸道疾病综合症感染之后,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较为温和,母猪和仔猪症状较为严重,母猪的死亡率相对较低,哺乳仔猪的死亡率有时能够高达70%以上。该种疾病在仔猪之间的传播比成年猪群当中的传播更容易大范围传播,流行之后,隐性感染病例显著增多,无临床症状的猪群也能够持续向外排出病原。未感染过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养殖场,一旦出现该种疾病可以迅速传播蔓延,传播速度极快,并且会出现持续性的感染现象。经典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大多发生在18~20 周龄的猪群当中,因此该种疾病又被称为18 周龄病。主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综合症。断奶仔猪发病一般发生在转群后的1~2 周,主要是受到了呼吸道疾病感染和应激刺激所致。如果呼吸道综合征感染发生在断奶前后,则呼吸道症状的发病时间通常在断奶后的2~3 周,如果呼吸道综合征发生在保育舍的后期或转群之后,则呼吸道综合症可能发生在生长阶段的前期,因此不同猪场的发病时间不同,发病严重程度和损失不同。应激刺激条件之下,会显著降低猪群的身体抵抗能力,促使猪感染,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品种的猪群当中,发病病程长短不一。

2、临床症状

生猪养殖场当中,由于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病原种类多种多样,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特征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急性发病阶段患病猪大多表现为体温显著升高,最高升高到42℃以上,并表现为猪呼吸障碍的症状,呼吸急促,频繁咳嗽等症状,年龄较大的猪所表现出来的呼吸道症状相对较为轻微,一般表现出轻度咳嗽,少数表现出气喘、流鼻涕、打喷嚏,后期才会出现流脓涕的现象,呼吸困难,表现为腹式呼吸。眼角分泌物显著增多,眼球发红并出现泪斑,局部皮肤会出现紫红色的出血斑块,甚至出现发绀现象,特别是耳尖、腹部和四肢末梢等处会出现严重的紫红色斑块。部分患病猪的关节显著肿大,不能够正常站立,有的四肢呈现划水状等神经症状,产食量,逐渐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呆立在圈舍当中不能够正常走动,迅速消瘦,体重逐渐下降。有的患病猪有一定的采食欲望,但会出现打喷嚏咳嗽的现象,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有些出现在没有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倒地死亡,通过病理情况能够发现肺脏出现严重的感染,气管支气管当中夹杂有大量的泡沫状的粘液。心包、肺脏被厚厚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所包裹,这是导致临床上误诊或者漏诊的重要原因。有些猪群会表现出无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但是肺脏组织会出现极不对称的严重病变,这是近些年呼吸道疾病综合症发生的新特点。

四、综合防治

1、科学规划生猪养殖场,满足猪群的生长需求

不管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还是中小规模养殖户,在发展生猪养殖产业之前,都需要科学规划建造圈舍,圈舍的顶部要具有隔热保暖的特征,两侧窗户能够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冬季能够达到防寒保暖的要求。猪舍地面应该高出外部地面50cm 左右,同时保持15°左右的倾角,这样既能够防止圈舍潮湿不堪,也能够避免夏季大量的水分,尿液堆积。圈舍当中不能够留排粪沟,应该将其留在圈舍外部距离墙角1m 处。分娩舍和保育舍应该建造成单独的养殖单元,这样能够有利于彻底的清洁消毒。

2、构建生物安全防范体系

为了有效防控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生流行,应该构建完善且合理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定期对猪舍环境进行清理和消毒,每次猪群在进入猪舍之前,都应该对圈舍进行冲洗、晾晒,喷洒消毒剂等处理,之后才能够进入生猪。产房、保育舍必须进行针对性的熏蒸消毒,冲洗干净之后把门窗紧闭,选择使用高锰酸钾和甲醛,每立方米分别使用14g 和28mL 混合之后密闭熏蒸三天左右,然后进行大通风,通风三天之后才能够进入生猪,同时要保证整个环境和养殖管理用具的清洁卫生,定期使用消毒剂进行全场消毒,每周喷洒消毒剂1~2 次。

3、加强疫苗免疫接种

为了防控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生流行,要注重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和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接种,可以选择使用猪链球菌、萎缩性鼻炎、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疫苗和胸膜肺炎疫苗进行针对性的免疫接种,同时在免疫接种期间,饲料当中可以添加黄芪多糖等免疫增强剂,必要时可以选择使用转移因子免疫增强剂,提高猪群的免疫接种效果。

4、加强药物保健

生猪生长发育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防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流行,应该根据猪群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做好定期的药物保健处理工作。一方面要做好母猪的药物保健,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可以选择使用脉冲药物,每间隔45 天投药一次,选择使用阿奇霉素、强力霉素等抗生素搭配使用黄芪多糖,能够增强抗病毒、抗菌效果,尤其是母猪在产前产后饲料当中一定要添加药物,这样能够切断病原的垂直传播,防止母猪产前、产后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的发生流行,降低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流行率。仔猪出生之后要做好补铁工作,3 日龄、7 日龄、20 日龄、21 日龄肌肉注射铁制剂,对于副猪嗜血杆菌危害较为严重的养殖场,在仔猪的28 日龄、35 日龄和42 日龄,可以选择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2~3 次的预防性投药,临床效果相对较好。断奶前后7 天饲料当中应该添加抗菌的药物切断病原。在断奶过程中,日常的饮用水当中可以添加电解多维和多种维生素,以及乳酸杆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群,对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都有着很好的成效。保育猪和育肥猪在饲养管理期间应该在转群的前后,选择相对应的药物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一般选择使用林可霉素、壮观霉素、氟苯尼考、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和金霉素等药物进行配合使用,并搭配使用黄芪多糖中成药提取物,连续使用1~2 周。

综上所述,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是多种病原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所引发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属于综合性传染性疾病的范畴,不同年龄的猪群感染该种疾病之后,发病率致死率会存在较大差异性。防控呼吸道疾病综合症首先应该查明病因,注重当前疾病的流行特点和混感疾病特征,根据不同的疾病混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然后结合不同的临床症状实施对症治疗,有条件的养殖场应该及时采集病料,进行有效的病原分离鉴定,明确主要致病原,并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猪群的针对性管理,强化卫生消毒,严格落实环境清理制度,营造一个不利于病原繁殖生长的环境,增强猪群身体抵抗能力,降低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生流行率。

猜你喜欢
综合症圈舍病原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关注夹腿综合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50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2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现代食品(2016年24期)2016-04-28 08:11:54
部分漏缝地板的母猪圈舍可铺设秸秆
猪业科学(2015年10期)2015-01-25 07:14:18
闹闹的“吃什么”综合症
适用于地面平养的可防暑降温的禽类圈舍
家禽科学(2014年11期)2014-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