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学理论视域下时代新人培育的根本出场和价值场域探析*

2023-12-29 12:10:31周湘莲孙鲁霞张微东
关键词:本质马克思培育

周湘莲,孙鲁霞,2,张微东

(1.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2.湖南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马克思人学理论是围绕 “人”,深刻阐发关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科学理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44的战略目标,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马克思人学理论和时代新人培育的对象与目的都是人,从而使这一理论和实践能够在本质层面结合起来。二者的结合使时代新人培育获得了新的研究视域,也为马克思人学理论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深入研究和科学阐释马克思人学理论,并在其视域下探讨时代新人培育的根本出场、主题生成和价值场域,对促进时代新人培育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人的本质”理论:时代新人培育的根本出场

(一)“人的本质”理论的含义阐释

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正确理解奠定了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科学基础”[2]78。“本质”一般指事物的原因、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在马克思人学理论中,“人的本质”实际是指人为什么成为人以及人的产生和发展的问题。马克思探讨人的本质,主要从洞察人的根本,找出人存在、发展的根据,进而反映人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劳动、是社会关系,也是自然、社会和精神的统一体,对“人的本质”理解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

关于“人的本质”的含义的具体论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自由自觉地劳动是人的类特性。马克思指出,作为类存在物,人是劳动的产物,也是劳动的主体。换句话说,劳动产生的同时,人类也产生;劳动发展的同时,人类也发展。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劳动和社会关系既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也不是完全统一的关系,“劳动创造了社会关系,但社会关系又是劳动不可缺少的形式”[2]95。劳动的结果是社会关系,其不仅依赖于一定的主体,还决定着一定主体的活动。人们总会遇到现成的社会关系和思想关系,且其将会成为人们生命活动的基础。具体而言,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和社会关系的主体;人的存在既影响他所存在的社会关系,同时受他所存在的社会关系的影响;在不同的关系中的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使人们更好区分、辨别。基于此,“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501。 “在其现实性上”是对于人的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论断的限定。即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从人的现实性而言的。这就是说,他所指的“现实的人”,是个人所生活的具体的时代,从事着现实的活动,能被感受、理解,且有需要的人。三是人是自然、社会和精神的统一体。这是马克思从人性角度阐释“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存在。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自然存在、社会存在、精神存在共同组成人的存在;其二,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共同组成人的需要;其三,自然活动、社会活动和精神活动共同组成人的活动。因此,人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在这个有机统一体中包含着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

(二)“人的本质”理论引导时代新人培育的根本出场

时代新人培育是以人为对象的实践活动,其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以什么逻辑起点开展活动,这个逻辑起点主要是关于时代新人培育的对象是抽象的人还是现实的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此有着深刻的阐释。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明确表达的是,人是由现实的社会关系组成的,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关系的改变而不断改变其具体表现形态。也就是说,人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开始就预设好的抽象的人,而是一个始终处于特定社会关系之中,进行劳动生产的具体的现实的人。时代新人也是“现实的人”,是处在特定时代“新时代”的人。时代新人是个宏大的概念,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后,习近平有许多关于“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内涵十分丰富并在不断发展创新,目前学界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较有影响的是知名学者刘建军从素质特质、精神状态和特定任务三个方面作出的一个界定,“所谓‘时代新人’,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的体现和要求,指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前列,具有坚定、自信、奋进、担当的精神状态,具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品质、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4]9”由此可见,时代新人的内涵所包含的素质构成、精神状态和地位使命,与马克思关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自然、社会和精神的统一体”的人的本质理论是高度契合的。因此,“人的本质”理论决定时代新人培育的根本出场,时代新人培育的逻辑起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现实的人、具体的人,而非概念抽象的人,这是科学开展时代新人培育的前提。

(三)从“人的本质”出发,贴合时代新人的实际,提高培育的有效性

“时代新人”是处在新时代特定语境中的有明确背景和使命的青年一代。时代新人培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关注青年本身,从具体的青年出发,避免空洞、抽象、形式说教,提高培育的有效性。

第一,在时代新人培育中,要尊重青年个体,在平等的前提下开展培育活动。一是以尊重青年为前提,尊重青年的特点和差异,基于个性、创造性、独立性、选择性开展培育。在时代新人培育中,要尊重青年,采用符合青年特性的培育方式,以期达到把青年培育成为时代新人的目标。二是在培育过程中,引导青年尊重自己及他人。其一,开展生命观培育,引导青年尊重自己的生命,明白“人的本质”的根本性问题;其二,开展人格培育,帮助青年从源头上实现人格独立,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尊重自己及他人的人格。

第二,在时代新人培育中,应重视实践活动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并鼓励青年以活动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丰富多样的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实践活动促使青年成为合格的时代新人。要探索建立系统的实践培育模式,例如对青年学生而言,一是要分阶段、分年级、分层次建立实践库。低年级学生可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社会实践活动等;大二年级学生可在此基础上选择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实践活动;高年级学生可根据个人规划选择社会工作岗位实习、学术夏令营等,动态地促进青年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获得成长。二是要主动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及培育基地。这不仅能为青年学生提供培育和实践平台,帮助其将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也能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个人能力、价值,找到自身优势和不足,及时完善提升自己。

第三,在时代新人培育中,应树立主导者意识,挖掘青年自身潜力。充分调动青年作为时代新人培育活动主体身份的积极性,引导青年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分析、自主调整,自觉了解社会需求,自觉将个人行为向社会发展标准靠拢,不断完善自身。

二 “人的需要”理论:时代新人培育的主题生成

(一)“人的需要”理论的含义阐释

马克思认为,需要是一切生物体的共同的特征。“人的需要”区别于一般生物的需要,“人的需要”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人的需要”不是纯粹的自然需要,而是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人的需要”是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因此,“人的需要”的内容以社会活动的形式得以实现,并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同时,“人的需要”的满足既满足了个体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他人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人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随着时间演进而发生变化。简而言之,人的“需要有很大的伸缩性和变化性”[5]210。随着社会活动的积累,“人的需要”内容和对象不断变化,“人的需要”水平不断增长。三是“人的需要”具有无限性和广泛性。马克思认为,人的智力发展是无限的,人类智力的物化是无限的,人的智力发展及其物化的手段也是无限的。因此,“人的需要”是无限的。四是“人的需要”既具有共性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共性既指人类的共性,同时也指相同社会环境、地理环境、文化氛围、种族关系等人的共同需要;个性既指不同社会环境、地理环境、文化氛围、种族关系等带来的差异性需要,也指相同社会环境、地理环境、文化氛围、种族关系等人需要的差异。

(二)“人的需要”理论决定时代新人培育的主题生成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历史就是人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生产活动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历史。人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中进行物质生产实践并引起新的需要,不断形成包含个体需要、社会需要、国家需要的层次递进的丰富体系。与之相应,人也产生和发展出满足人的个体需要、社会需要、国家需要的物质生产实践。“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6]29,有什么样的需要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及实践活动。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44,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1]71。这一论述是对时代新人内涵的发展,彰显了时代新人的重要品质,体现了时代新人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是时代新人必须立足的背景和根据。时代新人“是我国发展新历史阶段的新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主体”[4]5,时代新人培育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大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其主题绝不是某种先验存在、抽象不变的理性决定的,而正是在满足“人的需要”丰富体系基础上,实现个体需要、社会需要和国家需要的统一。

“人的需要”理论决定时代新人培育的主题生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实现青年个体需要是时代新人培育的基础。“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3]519,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历史中,人首先是以个体的形式出场的,因而满足和实现青年个体需要,也就变成了时代新人培育这一实践活动最基本的主题生成。第二,实现社会需要是时代新人培育的关键。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既依赖社会,又创造着社会。“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同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说来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2]127。因此除了满足青年个体需要外,还要满足其社会需要,并且只有满足这一关键需要,时代新人培育才能在社会中确证其自身的存在,进而在生产活动中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实现国家需要是时代新人培育的核心。马克思指出,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这种虚假性主要体现为统治阶级用自身的利益代替人民群众的利益,将其冒充为普遍利益。结合具体语境以及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论述,“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8]33。可以发现,马克思并不是将个人与国家绝对地对立起来,而是专门强调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与这个国家的个体之间具有尖锐矛盾。实际上,马克思也表达出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统一关系,马克思认为,在“真正的共同体”与“自由人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这一意义上,满足国家需要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前提,因而也是时代新人培育的核心。在这里,实现个人需要、社会需要以及国家需要共同统一于时代新人培育的实践活动中,构成时代新人培育的主题。

(三)从“人的需要”出发,尊重时代新人的需要和特点,完善培育的过程

“了解青年、了解真实的青年是赢得青年的重要前提,时代新人的培育关乎党的伟大事业薪火相传, 是党和国家始终关注的时代命题。”[9]3从“人的需要”出发,开展时代新人培育时尊重其需要和特点,夯实培育的实施过程,是提升时代新人培育实效性的关键切口。

第一,在时代新人培育过程中,尊重培育者和培育对象的需要,是做好培育工作的前提。一是尊重培育者的需要。时代新人培育有着全社会各主体的广泛配合,在实施培育过程中代表着社会和国家的要求,其培育目的与服务社会和国家相统一;同时,作为具体的人,培育者自身成长的需要也影响培育活动的开展,应将自身的成长需要与青年个体的成长需要、青年群体的成长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结合融汇统一。二是尊重青年的需要。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青年的个性、所处社会关系等自身因素及社会因素,针对性开展培育活动,加强培育引导,满足青年需要;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发展追求的青年,根据他们需要层次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育活动。

第二,在时代新人培育过程中,建构适合的培育关系,是做好培育工作的重点。根据时代新人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教学活动的需要,动态、灵活构建适合的时代新人培育关系。例如:威权模式关系、趋利模式关系、信服模式关系、情感模式关系、浸润模式关系等。

第三,在时代新人培育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培育的主题内容,是做好培育工作的关键。新时代以来,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不断推进,90后~00后的青年特点鲜明,时代特征显著。时代新人培育主题内容和方式方法应适应社会和个体的发展变化和时代要求,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实施培育活动;在实现内化与外化统一中,调整培育关系;在协调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中,优化培育主题。

三 “人的发展”理论:时代新人培育的价值场域

(一)“人的发展”理论的含义阐释

“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一直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原则上讲,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中,人是其中之一。马克思认为,理解“人的发展”含义离不开对“人是什么”的认识。所以,马克思关心的“人的发展”是人的最根本的发展,人的最根本就是“人的本质”。因此,马克思所讲“人的发展”实质就是“人的本质”的发展。

第一,与“人的本质”含义相对应,“人的发展”包含三个维度。一是人的劳动的发展。从人的类特性角度看,“人的发展”实质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发展,即人的劳动和劳动能力的发展。二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发展”指人的社会交往普遍性及人对社会关系控制程度的发展。三是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人的发展”就是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在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实现的个性发展。第二,“人的发展”所指对象不仅指个人,也包括集体、社会或人类等多种分类形式。第三,“人的发展”所指结果不仅指个人的发展,也指人类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个人发展影响社会发展,“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10]318;“人的发展”中的“人”不仅仅指个人,也指社会每一个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3]11。第四,“人的发展”形式是全面的、自由的。马克思多次提出类似观点,例如:“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不受阻碍的发展”等。故而,“人的发展”即人作为目的的发展,从动力源上讲,是指作为主体的人,自主、自愿、自觉地发展;从发展结果上讲,是指人实现了自身人格完善、服务于社会进步的发展。

(二)“人的发展”理论奠定时代新人培育的价值场域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是时代新人培育首先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时代新人培育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不断省思的问题。这一问题决定着时代新人培育的实践方向和实践效果。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明确了人发展的目标和归宿,因而也奠定了时代新人培育的价值场域。这里提到的价值场域,是指时代新人培育以“人的发展”为价值指向,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时代新人培育指向人的发展。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结合人所处的生产关系和生活关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提高青年一代的综合素质,帮助其提高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实现身心协调统一发展。使青年既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收获了稳定的状态和合适的立足点,从而得到自身的全面发展。第二,时代新人培育指向集体和社会的发展。时代新人培育过程中,面向的不仅仅是个体,也是集体和社会。引导青年更好地理解、接纳,进而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将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融于一体。第三,时代新人培育指向人类的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11]566必然形成世界性的共同体基础,而这个世界性共同体不是仅仅完成和满足任一民族国家的使命任务,更是关注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利益,指向人类未来。在此意义上,时代新人培育也决不仅局限于单一的民族国家之内,更加具有世界意义。 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发展,高度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多次寄语青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力量。他呼吁包括中国青年在内的“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2]7。

因此,时代新人培育不仅体现于个人发展、社会发展,也事关整个人类的发展。简言之,以“人的发展”为价值指向,时代新人培育在促进个人、社会以及人类的发展上,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

(三)从“人的发展”出发,注重时代新人价值诉求,强化培育的多维化

习近平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将个人的发展愿望、国家的政治诉求和人类的美好期望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时代新人”所应有的内涵特质。时代新人培育既有着“人的发展”的价值追求,也重视“国家的发展”的价值诉求,更着眼于“整个人类的发展”的价值取向。因此,关于时代新人培育的具体实施,应重点考量以下三个维度。

第一,促进青年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时代新人的培育,其落脚点并不在于满足基本需要而维持生存,也不停留于维系和协调社会关系而适应社会,而是实现人的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这种发展既是人的身体机能、智力以及兴趣等各方面发展,又是人的自我意识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升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我有可能随时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牧业”[13]165,“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同传统观念实现最彻底的决裂”[13]421。因此,对时代新人的培育要从人的发展出发,既要重视物质生活,也要关注精神发展,只有物质和精神相协调,才能促进青年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实现时代新人培育的价值追求。

第二,服务社会发展。避免和克服僵硬化倾向,解决好时代新人培育脱离社会,单调乏味等问题。马克思认为,只有发展人的现实社会关系,使人不再作为阶级的成员而是作为个人相互联连成为共同体,人才能真正占有和掌握自己的生命活动,才能真正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而时代新人的培育必然具有社会性特征,要朝着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寄语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1]71。这彰显了时代新人的培育必须不断造就出能够坚持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好青年。

第三,着眼于人类发展。人的发展具有历史性和接续性。社会不断进步促进人的发展,同时人的不断发展点亮人类未来、促进人类发展。在时代新人培育中,应重视对青年一代世界观、全球观的培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世界格局、打开历史视野和全球视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整个人类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本质马克思培育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05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湖湘论坛(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