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双创”背景下推动非遗“皮影戏”活化传承发展,能够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激发内在發展动力,进而实现持续、稳定的良性传承与持久发展。基于此,本文以促进“非遗”传承发展为目的,针对“双创”背景下非遗“皮影戏”的传承工作进行研究,并从活化传承发展的角度提出以下参考建议:加强传承人引入培养,打造专业化队伍;保留传统文化精髓,加强创新化设计;重视文化资源开发,推动产业化发展;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多元化宣传。
关键词:“双创”;非遗“皮影戏”;活化传承;策略
中图分类号:J8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3-0-03
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是集绘画、雕刻、文学、音乐、表演、光影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被誉为“最早的卡通”,它经历了传统的辉煌,亦曾起伏跌宕,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双创”的背景下,在“非遗”传承的语境下,“皮影戏”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并重新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然而,从整体上来看,许多非遗“皮影戏”的传承依然停留在依托博物馆进行静态守护的阶段,没有实现真正的活化传承,弱化了其自身发展的动力。针对此,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抓住“双创”的机遇,积极探索非遗“皮影戏”的发展路径,为实现活化传承积累经验。
一、加强传承人培养,打造专业化队伍
“皮影戏”是经以兽皮雕镂成影人,借灯光显影于屏幕表演故事,是中国民间最古老的戏曲形式。曾经的“皮影戏”作为必不可少的娱乐表演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日渐式微,传承人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窘境。针对此,非遗“皮影戏”在活化传承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传承人的培养,利用人的能动性激发“皮影戏”的艺术活力,实现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
(一)加强传承人的管理,强化传承责任
非遗“皮影戏”传承人担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加强对传承人的管理、量化管理指标、督促传承人定期开展传承活动,是加强队伍建设,促进非遗活化传承的重要对策。例如,黑龙江省望奎县对皮影戏传承人实行动态管理,制定受聘皮影艺人工作岗位责任制,设定考核责任目标,要求每名艺人每年带动2-3名学员,实行定期考核并根据实际成效及时调整传承队伍;开设江北派皮影戏传习所,成立皮影队,由老一辈传承人常年进行皮影技艺教学,并鼓励老一辈传承人开展家庭式皮影培训,扩大培训范围。同时,完善补贴机制,不断提高皮影艺人待遇,充分调动艺人积极性。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望奎皮影培养出一批国家级、省级、县级传承人,形成人才梯队,为非遗活化传承积蓄人才力量[1]。
(二)引入新鲜血液,加强传承人培养
为进一步推动非遗“皮影戏”的活化传承,打破其传承人凋零的窘境,相关部门应以非遗项目为载体,制定传承人培育招募计划,吸引更多有志者参与学习培训,扩大“皮影戏”的专业化队伍。例如,阆中皮影戏在传承过程中借助当地的职业院校的优势资源打造省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班,推动传承人培养。培训班通过招募吸引有能力、有责任的青年学员,并对其进行理论指导,加深对阆中皮影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的理解,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提升理论素养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实践指导,促使学员全面掌握皮影制作和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和表演技法,促进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组织专题讲座与交流研讨,促使其在专家以及老一辈传承人的引领下,进一步交流和探讨皮影戏的外延与内涵,更好地传承和保护皮影戏;组织舞台皮影戏展演,检验培训成果。这样的系统培训,能够为非遗“皮影戏”的活化传承发展输送一大批青年传承人,让传统文化真正实现薪火相传。
二、保留传统文化精髓,加强创新化设计
目前,非遗“皮影戏”在活化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困境就是缺乏艺术创新。如许多传统曲目已与现代生活脱轨,难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自然也无法对其产生吸引力;艺术形象固化,缺乏新意,难以契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无法调动其观看兴趣。针对此,在非遗“皮影戏”活化传承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推动艺术作品与现代的消费市场需求相结合,结合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创新戏曲内容、戏曲形式,输出具有创造性、独特性的创意设计,进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2]。
(一)加强艺术形象创新
民间皮影艺术的造型风格独特,在传统民间美术中独占一席。一般来说,皮影戏的人物造型基本按照我国戏曲人物角色的生、旦、净、末、丑的行当进行设计。设色采用重彩渲染的处理方式,用色鲜艳纯粹,对比强烈,图案纹饰疏密有致、虚实相合,线条流畅简洁,独具美感,体现出浓郁的中国民俗特点。这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具有标志性的特点,成为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呈现多元化,对于艺术造型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皮影戏”中平面化、戏剧化、地域化的造型缺乏认同,影响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针对此,我们在传承非遗“皮影戏”艺术造型的过程中,应注重创新,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尝试结合现代人妆效、追求个性等特征进行形象造型的“再设计”,在人物造型、服饰上添加具有时代特点的审美因素,让造型更加逼真细致。这样不仅可以吸引现代人的关注,更能够促进皮影戏与时俱进的发展。
(二)加强剧目内容创新
非遗“皮影戏”要想吸引现代人的关注就需要在内容上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的剧目,以契合时代发展旋律,贴合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广东陆丰皮影戏在活化传承过程中,推出了创新影偶剧《盛世藏行》。《盛世藏行》是一部将传统皮影戏和木偶戏融合的创新作品,也是一部向“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献礼的作品,该剧目取材于丝绸之路,讲述了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真实历史故事。在戏剧创作过程中,相关人员聚焦于《盛世藏行》这一创新影偶剧的基本设定、人群定位、故事结构、唱词语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不断打磨剧本,完善创作和表演,以创新手法讲述“一带一路”精彩故事,为观众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这样的艺术创作抓住了时代潮流促进皮影戏时代化、年轻化和市场化的机遇,重视守正的同时积极突破创新,借助非遗“皮影戏”的载体,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3]。
(三)加强表演方式创新
艺术与数字科技的结合正成为一种新趋势,非遗“皮影戏”在活化传承发展中可以創新运用技术手段,转变传统的演绎方式,为现代观众带来具有沉浸体验的艺术作品。例如,上海某艺术创作团队以中国皮影戏为创作蓝本进行数字化二次创作,携手世界级光影艺术团体、马氏皮影戏以及中国民间皮影艺术馆共同为全世界观众打造了《一梦华胥|中国皮影沉浸式光影展》,以展现由中国非遗皮影元素构成的光影异想世界。此次展演充分还原非遗民间皮影艺术的精髓,创作团队将“忠于传统”的精神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中,邀请马氏皮影戏团参与蓝屏动画捕捉拍摄,力求皮影人物的数字制作能遵循传统皮影戏的表演特色,将传统皮影戏表演艺术的精髓通过蓝屏动画捕捉技术原汁原味地呈现在数字化、沉浸式光影舞台上。在技术的加持下,传统皮影戏的演绎方式被颠覆,数字化国风视听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为观众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深切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重视文化资源开发,推动持续性发展
非遗“皮影戏”是民间艺术的重要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而在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资源则是实现“非遗”活化传承的重要思路。例如,利用“皮影戏”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促使其在承载形象、表达故事和彰显情感的创意发展过程中打造出经过市场验证的情感载体,形成有故事有内容的文化品牌;将“皮影戏”与旅游项目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文旅资源,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了解、观看传统艺术;等等。这些措施自然能够推动“皮影戏”的持续性发展,能够激活其内在的发展力量。
(一)挖掘自身资源,实现良性发展循环
“皮影戏”中文化资源开发需要依托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并做好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打造丰富的娱乐性和实用性的文创衍生品,使传承、开发环节形成完整的发展模式,并在互相影响中共同促进,让“皮影戏”的发展真正走上创造、挖掘、再创造、再挖掘的良性循环道路。具体来讲,非遗“皮影戏”在开发过程中,应做好上游的文化元素提炼工作,挖掘其中包含的镂空雕刻、光影原理、戏剧曲调等特色元素,作为文化资源开发的载体;做好中游的传播运营,如开发多元化的文创产品,利用直播、短视频以及社交媒体等平台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做好下游的深度加工,打造涵盖生活日用品、装饰品、文化娱乐产品的文化创意产品以及动漫游戏、影视产品等,建立集研究、设计、宣传为一体的文化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促进“皮影戏”持续性发展[4]。
(二)积极探索“皮影戏+”融合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国各地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不断涌现,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品”。这些“潮品”既拉近了文物和公众的距离,也让传承千百年的文化遗产逐渐“活起来”。基于此,非遗“皮影戏”在活化传承过程中应积极探索“皮影戏+”的发展模式,推动跨界融合,激发非遗“皮影戏”中的文化活力,挖掘其发展潜力。例如,推动“皮影戏”与文创跨界融合,将陈列在橱窗中的皮影文物,以现代的、创新的、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推动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提升传统艺术的产业价值;推动“皮影戏”与旅游项目的融合,营造沉浸式体验环境,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参与;推动“皮影戏”走进影视剧的美术设计中,将传统元素融入影视制作,利用影视传播让其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获得新的活力。
四、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多元化宣传
在非遗“皮影戏”的活化传承中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当前,通过对各地区非遗“皮影戏”的调查研究显示,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其了解明显不足,同时也缺乏传承的意识和责任。针对此,我们不仅要延续传统模式,通过线下做好宣传推广工作,还要利用线上平台,利用数字技术赋能非遗“皮影戏”的活化传承,运用技术手段记录戏曲的艺术演绎,以及传统工艺的制作流程、操作手法等,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以扩大非遗“皮影戏”的影响力,让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
(一)做好线下展演,吸引观众欣赏
线下展演是群众面对面接触非遗“皮影戏”的重要方式,也是直观感受传统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相关部门应积极整理非遗“皮影戏”相关资料,大力开展皮影戏音像录制留存工作,排演经典剧目,并深入群众进行表演。例如,黑龙江省高度重视望奎县皮影戏的文化建设,不断强化皮影戏宣传展示力度。其采取措施包括组织皮影戏传承艺人深入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通过皮影戏演出、优秀作品展示等形式,经常性开展皮影戏传承保护宣传活动;举办送皮影下乡活动,深入农村演出,满足乡村群众对皮影戏的文化需求,营造全民参与宣传保护皮影戏的良好氛围;不断推动皮影戏参与各级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提升知名度;原创赫哲族伊玛堪皮影戏《西温莫日根》、影腔戏《摔子劝夫》、创编皮影曲目《一片深情》、拍摄专题片《望奎皮影》等,积极参加民间艺术节交流展播,充分展现望奎皮影的艺术价值,以吸引更多观众了解、欣赏。
(二)做好线上推广,扩大宣传影响力
数字化时代的当今,非遗“皮影戏”在新的传媒手段的加持下焕发了新的生机,而利用技术赋能也成为传统艺术活化传承的必然选择。例如,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通过与陕西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华县皮影戏”两代传承人的合作,打造了线上展厅,并通过馆视频号在线直播,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够欣赏精致的皮影作品,观看皮影制作和皮影戏表演,感受“华县皮影戏”独特的魅力。在直播中,传承人为观众详细讲述了皮影戏的历史和文化,揭示了“华县皮影戏”的精髓所在;详细介绍了皮影制作过程,展示了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推皮走刀、缀结合成等皮影制作的24道工序,展现传统匠人精益求精的态度;与网友线上互动,回答问题,共同破解非遗传承难题。这样的宣传方式契合了现代人的信息获取习惯,更拉近了观众和非遗“皮影戏”的距离,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结束语
非遗“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表演形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双创”背景下,非遗“皮影戏”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此,相关部门应积极作为,探索活化发展路径。上文从传承人培养等内容的创新化设计、项目的产业化发展以及多元化宣传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当然,随着“双创”政策的进一步落实,非遗“皮影戏”活化传承的空间不断扩大,我们也应进一步探索其创新发展路径,让独具特色的“皮影戏”展现出民族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晓蓓,李佩萱,隋彩霞,毕银燕.泰山皮影戏的现状调查及活化传承研究[J].戏剧之家,2023(23):39-41.
[2]柳芳.“双创”背景下非遗皮影戏活化传承发展策略分析[J].明日风尚,2023(01):155-158.
[3]宋静.“双创”背景下非遗“皮影戏”活化传承发展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2(02):38-41.
[4]金美琳.鞍山非遗岫岩皮影戏的传承与开发研究[J].大众文艺,2021(21):2-3.